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在我国信息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技术标准已成为制约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瓶颈。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为中国争取“发言权”,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一系列“中国标准”崭露头角。
然而,从无线局域网强制性国家标准WAPI,到家电、电脑和移动设备制造商共享资源的“闪联标准”,再到已成为国际标准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SCDMA,虽然运行模式不尽相同,但却不同程度陷入困境。这使得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瓶颈的“技术标准”不能部分突破,产业整体突围也将难以实现。
三大“中国标准”身陷困境
尽管已经颁布为无线局域网强制性国家标准,但因触动英特尔公司的既得利益,招致美国将“标准之争”上升到“贸易战”高度,最终的结果是,弥补安全漏洞的强制性国家标准WAPI被迫延迟执行。
据宽带IP工作组负责人介绍,在标准延迟期间,标准工作组正努力将其申报为国际标准,并与美国现有的标准将独立、并行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内推进。但是,已被延期半年之久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还被“搁置”,国内产业进程受阻,直接影响其在国际标准之路推进。
以联想集团为首,包括厂商、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在内共30家企业的闪联标准,是通过协议,使一定范围内的家电、电脑、通信设备能共享资源。据闪联标准工作组负责人介绍,虽然相关产品已推出5种,但政府审批环节尚未答复使这一标准同样面临困境。而此时国际上相关标准紧锣密鼓推进,现已在技术层面领先一步的这一中国标准可能会“起大早赶晚集”,从而再次丧失市场机遇。
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中国标准”,虽然TD-SCDMA产业联盟已经成立,吸引了部分制造商、运营商加盟,但是在中国3G的未来发展中,TD-SCDMA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清晰定位。通信问题专家陈卫博士说,欧洲、美国两种标准已成熟商用,相比之下,TD-SCDMA因提出时间较晚,目前还在产业化阶段,手机终端开发还比较滞后。尤其是从全球目前投入使用来看,尚为空白。在中外设备制造商联手急于推动中国3G的呼声中,TD-SCDMA的前途也不容乐观。
技术标准弱势带来“压制效应”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技术标准正成为专利追求的最高体现形式。而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主要依赖于国外,专利和技术标准缺乏影响其竞争能力。统计数字显示,在全世界1.6万项国际标准中,99.8%的国际标准由国外机构制定,中国参与制定的不足千分之二。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立建说,由于起步晚、技术积累薄弱,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规模膨胀的同时,在技术标准方面大量采用国外标准和国际标准,固然大大加快了民族产业的发展速度。但支撑产业核心技术的标准缺乏自有知识产权和专利,使我国信息产业在战略路径上跟踪模仿、过度依赖,经济发展呈现依附性特征。
专家认为,无线局域网、家电通信电脑融合、第三代移动通信是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不在这些关键领域实现部分突破,实施“标准战略”则将成为“镜花水月”。
由于这三种标准的前途不明,已引发了信息产业领域对“中国标准”命运的猜疑和担忧。部分企业因看不到科技成果成为标准的可能,不敢投资进行科技研发;已经投资的某些企业也开始考虑撤回在技术标准上的投资,转而寻求更稳妥的办法,这些将对国家“标准战略”的实质推动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以政府为主导为产业突围创造条件
专家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使国际标准对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国也积极参与了国际标准的竞争,但参与的程度和方式值得反思。
目前在我国,由于国际标准以及国外标准在国家标准中的采标率越来越高,国家自主研制标准受到压抑,这直接导致对国家标准的轻视。当前,许多国外标准并没有经过分析研究,就在国内加以运用,形成无正式法律地位的国外标准在国内畅通无阻的超国民待遇。
以无线局域网领域为例,在欧洲,美国的标准因安全缺陷至今未得批准,但这一标准在中国却一路绿灯。业内人士担心,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显然会对国家安全、信息化进程、消费者权益等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王立建认为,由于已处在技术、人力等劣势地位,如果没有政府的有力支持,国内企业将更难以抵抗外来竞争压力。只有以政府为主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对国家标准的申报建立快速审批通道,通过政府、企业、学界的合力推动,在关键领域实施突破,才能为产业突围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