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3G营销观察
2005年翻开了新一页,中国电信业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过去的一年,电信业是热闹的:手机电视出现无线数据业务种类多发展快,3G手机集体预演制造业整体盼望3G到来、国产手机普遍受挫部分已先行“退市”……然而,如果把这些都当成一部戏剧来看,2004年的电信业也是不完整的,它留下了很多悬念,也留给大家充分的想象空间。
就因为如此,电信业才是精彩的。作为通信业新闻的忠实记录者和见证者,我们无法预知这部大戏的剧情,但是我们愿意与读者一起,为未来作一番大胆的揣测。
1、3G牌照发放
变现指数 ★★★
无庸置疑,3G将是2005年电信行业最大的一个悬念。
时下坊间大多数分析认为,中国最早有望于今年年中或下半年发放3G牌照。但是,根据信息产业部有关官员的表态,我国仍将用“务实稳健”的态度发展3G技术,目前并未能对外透露3G上马的时间表。实际上,影响发牌时间的因素,无非有两个:一是市场,一是技术。去年11月初,信产部公布了3G技术试验第二阶段外场测试结果,表明3G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不过,市场却是最难以把握的,目前手机用户需求最大的仍然是语音业务,两大运营商数据业务收入比重仍在10%上下徘徊。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在代表信产部对该测试作出了首次公开表态,并未表白3G何时发牌,只是重申了“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发展市场”的16字方针。
对于牌照发放方式,业内普遍预计,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四大运营商是最有希望获得首批3G牌照的。中国市场空间能容纳多少张3G牌照、4家运营商应该同时获得还是分批获得牌照,即使在政府部门内部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相信这将是牌照发放中最难以预料的悬念之一。
记者点评:对于数量庞大的电信设备供应商而言,2005年他们最盼望的是,能吃到等待已久的3G大餐。按照业内的估计,中国上马3G后至少有1000亿美元以上的订单,这一“大餐”如何瓜分,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对于运营商而言,3G牌照何时发放,如何发放,先发给谁,采用什么样的标准,这些是最为关键的。
2、六大运营商重组
变现指数 ★
“明年不知道我们还叫不叫XXX通”,在过去的2004年,运营商的人士说起电信市场的格局,总是一番感慨。从1994年开始中国电信业展开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改革大幕,电信人一直在这种改革的风雨中走来,改变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不再新鲜。时下,中国已经有6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但是目前的格局,是不是最好的安排,这在2004年,在媒体各种重组的传闻“点火”下成为了一大热门话题。
流传最为广泛的“重组”版本,一个是“四合二”,一个是“六合三”。所谓“四合二”,指的是一项电信运营商的合并方案,按照“一家固网运营商合并一家移动运营商”的策略,让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合并,中国移动与中国网通合并。所谓“六合三”即是6家重组为3家,中国电信将与中国铁通合并,中国移动则与中国卫星通信合二为一,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结合。据称,合并的主要理由是减少国内3G牌照的数量,降低电信基础设施重复投资,以及减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等。
所谓的“重组”方案,遭到了不少电信业专家的“炮轰”。不少专家断言说,如果按照“合并”的方案对电信格局进行重组,以消灭所谓的恶性竞争的话,中国电信业改革无疑走上了倒退回垄断的路子。
记者点评:对于上述流传出市面的“方案”,信息产业部和国资委尚未有正式、明确的表态,只是两大部门“内部人士”澄清说目前尚未确定。不过,在去年11月初的运营商高层的一次大调整,在国资委的建议下,中国移动董事长王晓初调任中国电信总经理,中国联通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建宙则调任中国移动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常小兵出任中国联通董事长。这一突然的变动,让人们担心,会不会是传闻中“重组”前的一大征兆?
3、《电信法》出台
变现指数 ★★★
作为我国电信业首部法律,《电信法》已经起草了3年。根据预计,这部法律最早将在今年中就能出台。它的出台,将奠定中国未来多年电信业监管的法律框架,为电信监管机构设置、监管政策等提供法律依据,意义不同寻常。
据了解,去年6月《电信法》“送审稿”由信息产业部第六次部务会审议通过,并决定提请国务院审议的。10月,国务院法制办工交司司长胡可明在信息产业部召开《电信法》立法调研座谈会上表示,“送审稿”报请国务院审议后,法制办将尽快启动“送审稿”审查程序,进一步推动电信法立法进程。去年7月由信产部提交国务院审议的《电信法(送审稿)》向中国律协征求意见。尽管《电信法》何时可以出台,至今尚未有任何“说法”。不过据此前有专家透露,这部法律最早可望在今年中问世。
与现行的《电信条例》相比,《电信法》将搭建我国电信业法律的基本架构,其范畴不但扩大,而且具体化了。《电信条例》仅6章,除了总则和罚则之外,只有4章对电信市场、电信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但是“送审稿”包含了共15章、190条的内容。据记者了解,它涉及的创新内容包括逐步实行电信资费由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向市场调节价过渡、设立独立的电信业监管机构、增值业务进入管理由“许可”改为“登记管理”、从严管理网间互联互通等。
记者点评:据记者了解,目前对于《电信法》的个别规定,有关监管机构和电信企业尚存在较大的争议,这些“焦点”问题的解决,也许是制约《电信法》在2005年出台的最大障碍。
4、手机牌照放开
变现指数 ★★★
手机业准入的闸门是不是真的“打开”?打开后又会带来什么景象?对于奥克斯等时刻准备在手机领域大干一场的众多企业而言,2005年是一个充满问号的一年。2004年底开始,中国手机制造业准入制度,名义上已经从“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了。按照此前的“审批制”,手机生产必须得到信息产业部的牌照许可,这一“许可”是需要经过信产部“审批”后作出的。相比之下,“核准制”实施后,企业只要满足产业主管部门预先制定的条湍芑竦门普铡?/P>
对于这一政策,可以对照解读的,是2004年奥克斯状告信息产业部的事件。作为家电企业,奥克斯多次向信产部申请手机牌照,均被“驳回”,信息产业部最大的武器,就是所谓的5号文件。但从2004年8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形势似乎一下子扭转。国务院在先后颁布的412号文件和62号文件中,将移动通信产品的立项审批从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的范畴中剔除了出来。不过,信产部方面表示,手机生产牌照制度目前尚无明确界定,因此暂不会出现松动。
其实,对于“核准制”是否对市场开放有改进,大多数业内人士并不乐观。例如,“核准制”目前尚未公布手机行业准入的条件。也就是说,行业准入门槛并不见得比现在减少,企业资金、技术、研发能力等因素都将成为准入壁垒。
记者点评:2005年是手机行业形势极为诡谲的一年。经过一年的行业洗牌,手机厂商已经历经沉浮:陷入困境的中科健易主、易美停产、万明坚等国产手机领军人马“下课”……此前从“洋品牌”手中硬生生夺得过半份额的国产手机,2004年出现了集体困局。如果手机牌照继续放开,市场竞争无疑将会进一步加剧,增加了2005年市场的变数。
5、手机话费再降
变现指数 ★★★★
小灵通、大众卡、网内单向收费……得益于市场竞争,电信用户们的手机和电话费近几年一直在逐渐下降之中。电信资费还有没有下降的空间,2005年手机用户还能不能享受到各种各样的“优惠套餐”,无疑是普通百姓们最为关心的话题。
说实在的,实现这一期望障碍不少。遏制价格战、规范电信行业竞争,在去年中以后已经开始成为电信业监管部门的着力点之一。2004年6月,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资费监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省运营商分公司在出台新的资费调整方案及短期促销、资费套餐、大客户优惠、用户积分等之前,必须首先征得集团公司同意,然后交由信产部和发改委审批。
在电信资费上,行政命令和市场力量,近两年来一直在“扳手”。一方面电信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出现,使得资费战在全国遍地开花;另一方面,电信业监管机构对于资费的管理思路开始转变,2003年开始监管部门对部分电信资费项目(例如IP电话)的逐渐放开。业界普遍认为,政府在资费管制上会逐渐宽松,让“市场”这只手在价格形成机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记者点评:其实,如果从乐观的角度看上述通知,它要求“套餐”必须首先征得集团公司同意,然后交由信产部和发改委审批的做法,其实也表明监管部门希望在自己“插手”之前,企业集团内部先行强化管理。另外,根据即将出台的《电信法》,电信资费的管理有望逐步过渡到市场调节。其送审稿规定,对“市场竞争充分的业务”,实行市场调节价。这无疑是向开放走出的关键一步。
6、外资进入基础电信
变现指数 ★★★
外资进入中国的电信业,其实一直是很多电信消费者的期待之一。尤其是在垄断时代,人们渴望着外资的进入,能够通过引入竞争,为电信服务带来质的飞跃。然而,这一期待直到现在仍然只是“期待”,在基础电信运营领域,目前尚未有一家外资电信企业提交进入中国市场的申请。
根据中国入世承诺,去年12月11日开始,中国允许外资涉足基础电信业务,外商可以与中国公司设立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市场,外方的持股比例最高为25%,到2007年外资股权可以达到49%,并且取消地域限制。可以看出,从这一时间表上看,2005年有望成为外资大量涌入的关键年份。
在近两年全球电信业普遍不景气的时候,中国的电信业几乎成为一枝独秀。中国仅手机用户就以每月数百万的速度在迅猛攀升,目前电话用户突破了6亿户,其中手机用户已经在3亿左右,预计2005年将突破4亿。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所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博士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说,在未来3年,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仍然是在增值业务领域和移动互联领域。据了解,在“增值电信业务”领域,截至2004年11月,共有18家企业向中国通信主管部门提出设立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的申请。其中有两家获得许可证,它们分别是韩国SK与联通合资的联通时科和中信二十一世纪旗下的鸿联九五。
记者点评:其实,四大运营商在海外的上市,已经为外资进入国内基础电信业撕开了一丝裂缝。例如,英国沃达丰2002年买下中国移动香港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并称要在5年内力争控股20%。
随着中国履行入世承诺,逐步扩大外资的持股比例,外资实际上已经与中国电信业越来越近了。
7、电信商走向海外
变现指数 ★★★
一边是外资进入电信业,一边是中国本土电信企业的“国际化”,都成为2005年电信运营领域值得观察的话题。在过去的2004年,随着中国网通成功在纽约和香港挂牌,目前国内四大电信运营商均已在海外上市,实际上已经是他们走向国际化非常关键的一步。
“走出家门行动”留给2005年最大的两个悬念,一是中国联通计划入主澳门电讯;二是中国网通洽购香港电讯盈科。
根据2004年年底传出的消息,中国联通有意向收购澳门最大的通信公司澳门电讯有限公司49%股份的计划,而且已经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批准。时下,联通方面仍就收购一事与对方展开磋商。如果这一计划成功,这将是中国联通成立10年来首度在海外进行并购。
另一边,中国网通欲购电讯盈科旗下固网业务的谈判,则断断续续,至今尚未有结果。去年5月,中国内地第二大固网运营商中国网通开始洽购香港最大的固定电话运营商电讯盈科旗下的香港电话固网电话业务。如果此举实现,这将成为内地国有企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活动。香港电话目前拥有超过150万的家庭固定电话用户与120 万商业固定电话用户,其市场份额高达77%。
不过,上述两大收购行动能否成功,尚属未知数。按照中国联通内部人士向外透露的风声说,目前大东电报转让股权的要价颇高,可能是收购行动的最大障碍。而网通收购谈判,因为价格问题尚未签署协议。
记者点评:对于中国电信运营商而言,上一次(也是头一次)的海外并购,已经是2002年的事情了。当年9月,中国网通收购了美国亚洲环球电讯公司(Asia Global Crossing Ltd.)。2005年几大运营商会否再度在海外并购上有所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
8、电信广电相互进入
变现指数 ★★
正如经济学家所言,技术的突破最终会引发整个市场格局的变化。在2004年最后一个月,关于广播电视和电信业之间相互进入的话题,又重新变得热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对媒体表示,2005年将启动网络电视的项目,这可能意味着电信和广电之间封闭的壁垒,有望在2005年撕开一个口子,为两大行业相互进入打开第一步。
北京的媒体报道说,中国电信2005年就要大规模启动网络电视。不过,消息一出,广电主管部门中国国家广电总局马上站出来发表声明说,广播电台、电视台必须由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设立和监督。有分析人士认为,广电总局的这一规定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和无线增值服务供应商通过宽带推广IP电视的希望会落空。广电总局还澄清说,从未收到过成立神州电视台的申请。
随着宽带的日益普及,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及电信大有整合的趋势。除了电信业试图进入电视行业外,广电系统也希望向电信业迈入,将覆盖广泛的有线电视网,改造成为宽带,作为数据业务甚至语音业务的载体,已经使得这成为可能。目前上海市就是广电涉足电信业的全国唯一试点。
记者点评:其实,现存的监管体系仍然是两大行业相互进入的最大障碍。根据中国现行的行政体系,电视广播由国家广电总局监管,而互联网和电信则由信息产业部负责。据电信专家介绍,1999年,国家就发布了75号文件禁止上述两大行业相互渗透,使得此前业界对于“三网合一”(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的说法,始终停留在“设想”阶段。因此2005年两大行业能否突破“围墙”,实在难以预测。
9、SP监管更严
变现指数★★★★★
伴随着手机用户的剧增,电信增值业务在中国也走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繁荣之中的一点乱像,似乎是任何行业都不能避免的,电信服务SP(服务提供商)也是如此。2005年,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是众多SP命运沉浮的关键时刻,市场监管的严格将与市场格局的变动一同发生在这一市场。
短信、图片、铃声、游戏等手机增值应用,在中国一直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据统计,目前全国各类SP据估计有近万家之多,除了新浪、搜狐、网易等传统门户网站和腾讯等少数较大的SP之外,其它的SP大多为中小型规模。
然而中小SP的良莠不齐,使得无线增值服务市场一度混乱,短信陷阱、色情产品、骚扰用户等出现,侵害了用户权益,也警醒了监管部门和运营商。在过去的2004年,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一系列规范SP的文件,例如5月份的《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对短信记录至少保存5个月等。而中国移动在去年数次对大SP开出“大罚单”,其中包括几大门户网站。而且还在各省建立新的SP管理平台,使用户订阅服务能得到“二次确认”,将扣费的主动权收归运营商手中。
记者点评:可以想见,在2005年监管部门和运营商对SP的监管进一步从严,已经没有悬念。一些靠坑骗用户的投机SP,将面临着出局的命运。分析机构认为,2005年SP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升高,其中实力强的两成左右SP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四成将遭到市场的无情淘汰。
10、定制手机风行
变现指数★★★★★
2005年的电信市场,一个可能实现的猜想就是,手机用户在购买手机的时候,将会首先问一句“移动(联通)有购机优惠吗?”
最近两年来,中国移动定制手机的动作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就在过去的2004年底,广东移动就曾以“1元购机”的方式出售其12款定制手机(称为“心机”),并预计在明年春节前再次推出12款新的定制手机,并向用户以补贴价格推出。而中国联通在2004年为了推广手机电视(移动视频)业务,专门定制了一款智能手机终端,为推广双模手机业务,定制了摩托罗拉、三星和LG的三款手机。
据专家介绍,从欧、美、日和韩等国家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情况看,运营商定制手机推广新业务,主导手机的生产和销售将成为移动通信市场的主流。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GSM市场中国移动直接采购的手机超出10%的比例,CDMA市场中国联通直接采购的手机超出50%的比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对手机市场的控制力已越来越强,手机企业将越来越依赖运营商而生存。
记者点评:定制手机被认为是移动运营商继续加强产业链掌控能力的一大标志。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定制合作,将是未来尤其是3G时代的一种趋势,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的整合。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趋势,就是运营商每推出一项数据业务,都会定制相应的支持该项业务的手机终端,为该项数据业务的普及铺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