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媒体的交流会上,业内策划高手济济一堂。期间有人发问:2004年美容行业最大的策划亮点是什么?思考良久,有人叹曰:策划把10年后的东西都用光了。
美容行业果真无亮点?非也。创美时“3·19维新”,何老总闪亮登场;安婕妤“千人大会”,阅人气如阅兵;玛萨“大会堂聚义”,创意一时无两;雅丽思“三女出阁”,雅君顿不战而名;丸美“庐山一游”,巨万之资尽入囊中。凡此种种,怎能不让人惊讶!
但是,美容行业的亮点终究不是策划的新亮点。会务营销取自保健品,旧货翻新;多品牌战略乃行业惯用伎俩,老酒装新瓶。真正意义上涉及到策划层面的创新泛善可成,在这个喧闹的行业背后,创新的疲软成了不争的事实。
品牌还是原来的品牌,促销已是更多的投入,销量却还是原来的销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策划,似乎成为了困局突围的救命稻草。
很多老板认为,策划是万能的,只要请了一个好的策划经理,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销售额往上窜。如同某些投资人以为只要企业和直销模式挂上钩,就能成为“安利二世”一样浪漫。于是,在笔者的圈中,出现了不少策划经理的工资相当于十余个美容师总工资的怪现象,让人不能不相信“人才”就是“人财”。
重赏之下,当然有勇夫。遗憾的是,这些策划经理们无不严重的郁闷着,深感身心疲惫,大发独木难支的感慨。即便写营销方案,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往务虚、低执行力要求的层面着手,以规避其他执行人员素质缺失所带来的执行风险。
老板们忘记了,忽视了团队整体素质与灵魂人物同步塑造的球队,永远不可能拿到NBA总冠军的戒指。用高价请回了一个大菩萨(优秀策划人才),如果不配上几个善敲锣会撞钟的小沙弥,恐怕也难开道场。一个品牌不是老板一人能挑起的,一个部门有一个强势经理并不足够,离开了卓越的员工卓越的领袖也难以“卓越”。
策划仅仅是一个环节而已,任何神化和妖魔化都很荒谬。不少企业缺乏足够的耐心,希望外来的菩萨十天半月就能医好顽疾。遗憾的是,当它的策划经理刚刚找出症结所在,就被迫去职,所有经验顿时消于无形。“热得快、半月谈”,这是很多企业策划对其老板的评价,潜台词不言而喻:冷得也快。求才时,则热脸相迎,所有条件一概答应;弃时则冷眼淡语,所有罪责尽皆相向。如此反差强烈的用人之道,又怎能吸引高手们心无介蒂的效命。
美容行业的策划人似乎天生就是为解决“同质化”而存在。无处不在的同质化想噩梦一样与策划经理们纠缠不休。概念的同质化,让产品的光环黯然失色,创美时一出卵巢保养,天下皆故人;OEM生产,数十个品牌出自同一生产线,所谓的技术壁垒轻松瓦解;营销手段的同质化,让穿梭于度假村之间的培训大师们,用同样的课程贩卖不同的品牌;苦心经营的企业文化,由于设计与文案人员的快速流动,除了在惊人的重复“以人为本”“美丽成就未来”的口号,也让一首《感恩的心》成为了事实上的“行歌”。
而且,加盟店、代理商的多品牌经营,让渠道共享变成了企业泄密和收集对手信息的集散地。事实上,任何构思精巧的创新,不出三个月,就会在其他的公司找到众多版本的“孪生兄弟”。更糟糕的是,为了把同质化这个魔鬼重新装回瓶里的所制定的“差异化”,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差异化的同质,毫无秘密可言的行业,策划人永远都在如履薄冰。
同质化把策划拉下了神坛,但企业还是需要策划,只不过一招鲜吃遍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呼唤理性的回归,企业有了好的求才心法,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用才、育才和留才之道。那时,策划的创新,就不会是概念的创新,而是服务的创新。
有一句尖锐的现代诗: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如果上帝不是企业所说的顾客,一切就好办了。
本文刊于《中国美容时尚报》12月2号
天书,化妆品行业资深策划,曾服务过多家外企和著名品牌,现任某知名美容公司策划经理,对行业有独到见解。先后在《人民日报·市场报》《中国经营报》《经理人》《赢周刊》《成功营销》《商界领袖》《医美》《连锁与特许》等媒体发表文章,担任多家媒体特约撰稿人,目前在《中国化妆品》连载《化妆品与36计》。欢迎交流,手机:13925123704,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