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学生活可谓是:紧张的学习中带有浪漫,生活过得充实,又不失潇洒。肩上挎个书包,一手牵着恋人的手,一手执着手机通话,已成为大学校园一条新的靓丽风景线。手机在大学校园已成功登陆。对于各类通讯商家来说,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和利润源泉。但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又与其他消费群体又很大不同,如何把握这些特点,推出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服务内容是商家应仔细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一个显著特征来进行尝试性分析,望能有所裨益。
一、调查事实
下面请看一则某所大学部分班级学生持有手机情况的调查表: 班级 总人数 P1 D1 D1/P1 P2 D2 D2/P2 D1/ (D1+ D2)0072 68 33 23 69.7% 35 8 22.86% 74.19%0073 67 31 21 67.7% 36 10 27.8% 67.74%01062 60 25 22 88% 35 4 11.48% 84.61%
指标说明:
P1—为有手机的人数 P2—为无手机的人数班级总人数=有手机人数(P1)+无手机人数(P2)D1—为有手机又有情人的人数D2—为无手机而有情人的人数从上表可明显地看出:有情人又有手机的人在有手机人群居绝大多数(D1/P1),有情人而无手机的人在无手机的人群居可怜的“少数派”地位(D2/P2),导致前者远远大于后者(即上表的列D1/P1>D2/P2)。大致可以这样说,有手机的人大多都谈恋爱,而没手机的人很少谈恋爱。所以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今的大学生活,爱情与手机同行!
二、原因探究
为什么有手机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其也有情人相伴呢?这可以用经济学和经济信息理论的一些原理来解释:1.产品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手机在情侣通讯中必然居于垄断优势地位。校园情侣们选择手机作为沟通工具,是因为它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给情侣们带来了巨大收益。比如,大学宿舍一般只有一部固定电话,要供6~8个人的通话、上网之需,很难满足情侣们的长时间通话需求,而在舍友的众目睽睽之下又不可能使他们在电话中自由表达情感。而有了手机,双方就可以随时随地特别在夜深人静时,于走廊、天台等无声处不受干扰以及不干扰别人地向对方倾吐心声;在不敢面对又想面对等这样需要采取迂回战术时,可发短信向对方道歉、请求,来慰藉心中烦恼,修补受损的感情(一般仅适用于男生,下同);为了表达对对方比海还深的感情,每次约会总是要赶在对方之前到达约会地点,就可通过手机随时定位对方的位置,等等。而无手机的却只能在吵杂的宿舍内小声倾吐,还得防隔墙有耳;在面对面道歉时,还得随时做好挨巴掌的准备,还得接受他人的诧异眼光,其下场不能说不惨;烈日之下,却不见对方出现,心急如焚,相见时却只能笑脸相陪,代价可真是不小。因此,才会有许多有手机搜寻者的爱情事业蒸蒸日上,而无手机的爱情投资者的投资却经常打水漂。当然,这里面还要考虑成本与收益比的问题,下文将分别从物质成本、心理成本与收益对比的角度进行分析。2.从通讯方式的物质成本耗用比较的角度来分析。收益与成本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爱情事业适用会计原则的第一条:假设是永续经营的,也就是说至少在开始阶段双方一般都假设相互关系必然天荒地老,所以也必须以长期经营的眼光来考虑投资问题。此种考虑中,初始的固定成本投资(购买手机及SIM卡的硬件投资)往往不被单独看待,而被分摊进长期平均成本(手机使用的长期平均成本=硬件投资分摊+单次通讯费用)。可以看出,双方维持关系的时间越长,则硬件投资分摊额越小,长期平均成本就越接近于单次通讯费用(通讯的边际成本)。因此,对于手机使用的选择,情侣们考虑得更多的不是通信终端价格,而是通话费支出。所以,我们看到,相对而言,大学生们换SIM卡是较频繁的,换卡的主要原因也是资费考虑。而情侣卡(此种卡可以保证两个情侣号码之间免费通信)几乎总是热销的,此种情况下,可说他们通讯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而无手机的情侣却得长期投资于电话卡(如201)上,从长期来看,其边际成本与手机的相差不大,而由于缺少优惠措施,情侣间通讯费用甚至还可能更高,最终,其长期总成本将有可能超过手机通讯的总成本;而其功能和方便性则远不如前者。有了这种成本对比,情侣们选择手机也就是很自然的事。
3.手机联络有助于不断增强双方感情,并使人越来越依赖手机。大学恋爱的显著特点是情侣们对对方一般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由于难得有亲密接触甚至见面的机会而使恋人们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缺憾(固定成本)。由于固定成本几乎是无限大的(大学里严格的纪律处处限制了情侣们亲密接触的机会),在此环境下,恋人们以其它方式或手段稍有接触——哪怕只是闻其声不见其人——也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感(边际收益)。在已知固定成本极大的情况下,只要为此种接触方式所付出的代价(边际成本)较小且几乎不变,则边际收益(恋爱的幸福感)就会一直呈递增趋势。手机的方便性与沟通效果是其它通讯方式不可比拟的,而单次通讯费用(边际成本)是恒定的,如果费用又足够低的话,则正是情侣们互诉衷肠的首佳选择。在此过程中,情侣们由于越来越习惯于此种交流方式,对之也就会越来越依赖(路径依赖),而拒绝其它方式(情书越来越少了,短信越来越多了)。这就造成一种类似发散型“蛛网模型”式的循环过程:情侣间,使用手机通讯越多,边际收益越高,则追加投入(使用量)越多,如此又更加推动了对手机通讯的使用。君不见,两人约会刚离开就传来短信:I miss you ! 回信:me too! I love you! 再回信:……。如此几个回合,来电铃声就响了起来……这样,仅从手机的通讯作用来看,随时间长度的单位增长,情侣间通话或发短信的业务量简直就是边际递增的。而无手机的情人看到此情此景,恐怕也会顿生临渊羡鱼之叹,而努力向持机族迈进吧(示范效应)!
4.有助于降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通过有效监控加强互信,塑造情比金坚。爱情是需要信任的,而信任的建立有赖于监督机制的保障。权力失去制约,必然产生腐败。爱人失去监控,也可能会产生不应有的“外部效应”。有了手机,情侣们就能保证双方在任何时候、任何位置均保持联系,随时保持信息沟通和实施监控。为了向爱人表白忠心,情侣们也自觉自愿时刻准备接受核查。我们注意到,情侣双方的手机很少有关机的时候,一般是24小时待机。另听闻有运营商已推出手机定位服务了,有此手段更可保证情侣们加强自我约束,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此种种,显然有手机的情侣信息不对称程度一般而言要远低于无手机的情侣。手机这种随身移动的通信工具,此时起到了一个随身监控探头的作用,大大有助于情侣们加强相互间的信息对称程度,大可保证情侣们维持相互较高的忠诚度,增加了双方的相互信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第三者无从插足,从而稳固与增进双方的感情,因而情侣们也就乐于迫使对方使用手机(当然认为自己是在被迫之列)。
5.合作效应使双方均受益。合作效应是指采取与其他行为体类似的行为所带来的优势。从前表的最后一列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情侣都有手机。由于情侣不是个人的绝对身份,而是相对身份(此次调查并未分性别考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情侣双方均持有手机的现象应该比单方持有手机更普遍。很显然,如果仅有一方持有手机,则前文所述的手机通讯的方便性、互通免费等收益是难以充分显现出来的。一般而言,只要经济状况允许,情侣双方只要一方使用了手机,另一方考虑到其也购买手机可以带来的好处时,那么其也乐意跟随使用手机。这个选择过程,可以表述为一个纳什均衡博弈过程:
纳什均衡分析女有 无男 有 +,+ -,0无 0,- 0,0表中数字是双方的收益(仅对双方的通讯过程分析)。当双方都不使用手机时,收益自然为0。而当仅有一方使用手机时,手机通讯带来的收益很难发挥,还要为其付出费用,这样对持有手机方而言收益反而为负。但当双方都持有手机时,双方都得到正收益,收益总和大于单方持有手机时和双方均无手机时。因此,对情侣们来说,手机人手一部应是最佳选择。
分析结尾,对大学生们提出几点忠告:1.若您心如磐石,对爱情不屑一顾或无动于衷,其他业务亦无需手机,不如不买,否则弱小心灵反受其害,不可不慎重。2. 若您对爱情事业矢志不移,无手机者,不妨买之;有手机者,理应更好利用之。3. 若您对爱情既爱又恨,可根据您对手机的喜爱程度和业务需要,决定购买与否。三、对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忠告
1.大学生是移动通信非常重要的现实用户,增长潜力更为巨大。2.大学生在移动通信方面的特点与其它客群显著不同,应单独作为一类细分市场研究。3.大学生用户对话费开支较为看重,但对各种新奇特别的增值服务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应是运营商们业务开发的重点开发区。4.鉴于大学生通讯中情侣消费的独特现象,运营商应从终端和通讯服务两方面加强开发,如情侣对机(成对销售的手机)、情侣卡、爱心短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