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联通:不可能的任务



在离“入世”(WTO)时间表步步逼近之时,中国电信业从垄断到竞争格局的转型格外引人关注。如今在中国电信市场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等五家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并存;而有能力承载电信营运业务的广电网,在随着网络业勃兴和科技进步价值凸显的广电有线电视网日渐壮大,也以种种方式向通信业务“靠拢”形成了中国卫星通信。至此,中国电信业终于挥别垄断,在5+1的市场结构中,初步形成了竞争性格局。

  而在这其中,思考联通却让笔者感到似乎有点沉重。

  一、上市:一个新纪录的诞生

  2000年6月16日,中国联通完成路演和定价,中国联通董事长杨贤足和同事们创造了一个全新融资纪录的诞生:64亿美元!在全球电信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季节,中国联通从全球IPO市场上拿回的现金不仅让国外电信运营商红了眼睛,而且似乎给国内民众传达了一个新的信号:中国的电信业仍就是全线飘红,再确切的说来似乎是---移动通讯的时代来了……

  算起来确实如此,这家刚成立不久的公司在股市上比1997年“红筹股王”中国电信(香港)两次发行之和还要多。

  而在市场表现中民众似乎一直被一个强烈的信号反复的刺激,那就是,相对来说,比筹资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国联通作为一家特大型电信企业正在崛起。经过自1999年以来艰苦而且敏感的“中中外”谈判过程,联通的整个重组过程一直让人感觉颇为“神秘”,尽管媒体挖空心思,但仍鲜有向外界的曝光。

  而联通的路演及直至公开招股上市,让人们从联通的管理层构成、资产组合、治理结构、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观察到了这支电信业新军的全貌。

  不过资本市场的表现,似乎给人们传达了太多的乐观。

  二、2002:迈过的一道坎

  资本市场的钱是烫手的,这决定了成功上市后的联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媒体的关注下,中国联通高价聘请外国咨询公司进行诊断把脉,希望能找到平衡市场的良方。

  2002年成为中国联通不平凡的一年。

  截至2002年底,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联通CDMA用户突破700万;

  2002年12月30日,杨贤足被评为“200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02年,中国联通被评为中国最具成长性的电信企业。

  而据有关媒体报道,截止2002年12月,中国联通GSM、CDMA两网用户超过8000户,国内移动市场分额超过30%,成为拥有世界第三大移动电话用户群的运营商。

  中国联通似乎取得了决战2002年的一个初步胜利,迈过了一道坎。

  三、最难念的经:两网的困惑

  世界第三大移动电话运营商中国联通是这个星球上少见的运营商:它同时经营两张移动电信网,两张网上的手机用户与它的竞争对手中国移动相比都显得太少,这是个致命的问题。

  毫无疑问,联通发展的重点在C网。2002年中国联通集团G网和C网用户数分别超过6100万和800万。根据红筹公司中联通(0762,HK)中报,在手机业务的137.7亿元总收入中,GSM和CDMA手机业务收入分别为133.2亿元和4.5亿元。而业界普遍认为,2003年其G网用户增长尽管可能放缓,但G网业务仍是主要盈利点。

  同时中国联通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在联通2003年工作会议上,亦以“生命工程”和“支柱业务”来形容CDMA和GSM,并重申GSM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联通试图通过市场细分来实现两网的协调发展,多次强调C网和G网的不同定位:C网以中高端用户为重点,兼顾大众;G网以大众市场为重点,积极争取中高端用户。但人们始终对此怀疑,在一张网内区分高、中、低端比较容易,但是在目前看来差异性不显著的两张网之间则很不容易控制。

  这确实是一个让联通困惑的难题。

  四、CDMA的未来:有何理由让我们憧憬

  移动通信毫无疑问是当今电信业务中增长潜力较大、利润较为丰厚的领域,也是目前管制较为严格的领域。除联通外,目前在电信业拥有移动牌照的还有更为强大的中国移动。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联通的业务以移动电话业务见长,但即使在移动业务领域,也不过是在与中国移动巨人进行微弱的抗争。

  尽管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联通的市场份额已占到30%,但分析表明为移动运营商创造最多价值的高端客户如今似乎已经被中国移动紧紧抓住。

  而且“双寡头竞争”毕竟是有限竞争,分析表明,电信主管部门很可能在未来半年至一年内发出一至两张新的移动牌照,目前拥有固定电话业务经营权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可能杀入移动领域。届时,移动领域的竞争会更为激烈。

  除了电信运营市场内部改革呼声与外部“入世”压力的双重催动,在新经济带动下的科技进步也是中国电信业放松管制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观察未来移动电话的竞争格局时,第三代移动电话(3G)的牌照发放方法将成为一个焦点。观察家指出,如果未来3G牌照的发放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甚至以竞标的方式进行,中国移动通信领域方有希望出现高度竞争的局面。

  CDMA的未来:有何理由让我们憧憬?

  五、遭遇小灵通:现在的联通日子似乎也不好过

  进入2003年以来,电信业似乎显得更加热闹,但这次的主角换成了“小灵通”。经过2002年一步一步地扩张,小灵通大举进入主流市场,并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追捧,已经成为事实。

  经过2002年电信再次分拆之后,新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家公司都力图进军移动通信领域,但其获得移动牌照的要求未获批准,由此发展小灵通就成了他们积极争取移动牌照的战略举措。同时,或许出于战略的考虑,两家固化运营商似乎更希望借此积累经营移动业务的经验,同时顺带地圈占自己未来的移动用户。所以小灵通的发展变得如火如荼。而这给各地的移动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而中国移动凭借网络覆盖及拥有70%移动用户两大绝对优势,并灵活的采取各种应变措施,时刻警惕来自各方的威胁。

  中国联通则处境微妙,被夹在中间:不仅面临着与中国移动在高端2.5G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同时还面临着与小灵通在低端市场的残酷竞争,并要面对来自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意欲进入移动市场的运营商潜在威胁,可以说是危机重重。

  遭遇小灵通:联通现在的日子似乎也不好过……

  六、不敢想的未来:当不对称管制成为历史

  实行不对称管制政策是国家电信管制的重要内容。不对称管制在市场竞争初期,是为新兴的电信企业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为其进入市场扫清障碍,促使电信市场更加开放。

  但是,西方的电信改革历史表明:当市场竞争到一定程度,不对称管制政策便会阻碍原有主导电信企业的发展,同时对新运营商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发展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也是不利的。

  在目前的中国电信市场上,中国联通是唯一拥有全业务经营权的综合电信运营商。主要经营领域包括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国际长途通信业务、数据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IP电话业务、本地电话业务、无线寻呼业务、卫星通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等,并且拥有世界最大的无线寻呼网。

  但一个事实确实不容忽视:那就是在众多的老百姓的眼中,中国联通似乎只是一个移动运营商。

  道理很简单,苦于资本积累的缺陷,联通把有限的资本都放到了移动运营上,而CDMA的巨大耗资似乎让联通伤痕累累。

 盘点联通:不可能的任务

  全业务经营权的非对称管制形成的优势似乎显得无力,电信改革进行到今天,市场发展到今天,对中国电信市场的不对称管制尽管曾推动了中国的电信业改革,但是随着新的市场格局的形成,阻碍市场竞争的主要障碍已发生了变化,行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电信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的管制政策似乎到了突破的时候了。

  当不对称管制逐渐成为历史,中国联通想好了吗?

  行文至此,笔者不由得想起中国联通刚组建成立的时候媒体的大量报道,似乎联通成为民族电信业进军国际电信市场的希望,或许联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5388.html

更多阅读

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越是有可能做到 世界上不可能的事

《塔木德》上说:“世间的事非常奇怪,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做起来却越顺当。”据说,犹太人哥伦布经常引用这句格言来激励自己。1485年5月,哥伦布到西班牙去游说皇室:“我从这儿向西航行就能到达东方,只要你们资助我。”当时,没有一个人去阻

陈赟:不可能的可能性:中庸之道的内在困厄

本文列入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系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外思想史上的政治正当性问题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提要:《中庸》第二至第十一章构成了一个整体,它意在探讨中庸之不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的论题,意在显示中庸之道的内

不可能的任务3 巫师3不可能的任务

昨天去看了《不可能的任务3》。看完回来,就忙着电话会议,过后,又忙着看汤杯的半决赛。看完,已经差不多8点多,马来西亚输掉了,没什么心情再写观后感,所以拖到今天才写。之前的《不可能的任务》、《不可能的任务2》我都没去戏院看。这次会去

声明:《盘点联通:不可能的任务》为网友粉蝶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