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记者交流时,江西一家酒企的老总指出,当前白酒市场的竞争已经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本,二是胆量,三是人才。他认为,只有具备这三样,才能“搞好”酒。在征询多位资深厂商和酒业人士的看法时,记者得到的是一个极为相似的观点,那就是———资本、胆量、人才正成为白酒业市场竞争的三个筹码,可是也催生了诸多问题,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资本“魔棒”不是决定力量
资本运作已成为白酒行业内最为瞩目的现象。在采访中,有人认为,从小糊涂到水井坊,再到后来的健力宝、赤水河、金士力、德隆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资本财团纷纷西进四川、贵州等产酒大省,或买断或收购酒厂,并凭借大投入撬动全国的白酒市场,正成为一种模式。目前这种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很多“玩”资本的外来户嗅到白酒产业潜在的利润后,资本“魔棒”进一步改变了行业规则,一批资金实力不足的厂商有可能被淘汰。
面对当前掀起大资本运作浪潮,很多“玩”不起资本的白酒厂商多少显得有些无奈。但是很多资本雄厚的企业都不愿相信这样的事实:不是用钱就可以砸出一个市场。当前的市场已经印证了这一切。这几年来,不下30多家资本雄厚的企业宣布进军白酒市场,但多半是惨淡经营。现在的大资本运作已经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投资越来越大,投入与产出的矛盾日益显现,于是产生了短期圈钱的想法,宣传上夸大其词,技术创新不足,产量质量不稳。
针对资本运作非理性化这个问题,明盛金粮酒全国总代理郑英干分析说,现在的市场情况决定了“大手笔”不是很多人敢做的,消费者也已不怎么认同了。“我的看法是,投入不一定要很大,但要扎实、有效”,郑英干认为,资本不是决定力量,做市场应讲求逐步渗透,虽然没有掌声和赞歌,但也没有大消耗,投入产出才更加合理,生存空间也不会轻易遇到危机。
冒险与非常手段共舞
一位深圳酒商认为,“闯市场要有胆量”,在激烈的白酒竞争中需要胆量去挑战市场风险。古井贡酒的王效金则将白酒竞争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胆子,而后是点子、票子与脑子。他认为,中国目前的白酒市场应该处于票子与脑子的阶段。许多厂商都表示,胆量无可厚非,但头脑发热、急功近利式的胆量则是冒险。在白酒市场上,秦池人的胆量是有目共睹的,但缺失理性导致的结局怎样大家也都清楚。
而现在的市场上,除了胆大敢炒作,夸大其词,以次充好外,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其他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事实。河北的张经理举例说,这两年在河北市场颇为红火的一个白酒品牌就是靠着大胆的手段发迹起来的。据说,该品牌的代理商在启动市场时,为博巨额利润,与几个颇具实力的经销大户联手封杀了另外一个畅销品牌,即将畅销品牌的酒封存于仓库中长达数月,而大规模地推出自己的品牌。由于一时之间销售网络上全是这种酒,市场便这样“做”出来了。对此,张经理认为原因在于,白酒经营历来是小资本、小作坊式的,虽然酒业营销这些年来有了不小的发展,但没有形成氛围,常常会有一些厂商采用非常规手段冒险成功,而这势必会使白酒市场的竞争更加无序。
经理人频繁换位引发危机
2003年酒业的“转会市场”并不平静:王兴泰转投“阿尔泰”,操刀“通化葡萄酒”,未几又转身离去;姜杰离开“沙河王”,又在“长寿村”打了一个月短工,现在剑南春旗下的“品之味”;刘敏离开“西凤”操盘“孔府家”;罗辉耀出走“丰谷”,另起炉灶……
对于白酒人才的频繁换位,白酒专家何足奇认为,白酒企业的国有制经营方式注定营销队伍难以稳定。“大部分酒业都是国有企业,企业原有的营销管理人员较难适应市场需求,有实力的酒业多会请来营销高手操盘,以年薪制付给报酬”,何足奇称,“但这种方式对人才缺少向心力,高手通常在薪酬到位后就跳到更好的企业。周而复始,最终引发整个行业的人才危机。”可以说,职业经理人的频繁更迭,暴露了酒类企业的人才问题,多数企业反映酒业营销人才匮乏,但用人之时又普遍存在短视现象。广东省酒类专卖副局长朱思旭表示,还没有一家企业能解决利润的合理再分配问题,这导致白酒行业高级管理、营销人才的稳定性在各行业中排位最低;人才难留已成为制约白酒企业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