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消费税:白酒四年之痛



一、一个并不能使人满意的《草案》  

 

  2005年4月26日,受财政部税政司委托,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召集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洋河股份有限公司等13个酿酒骨干企业财务负责人,在北京召开了“白酒产品消费税政策座谈会”,就财政部办公厅草拟的《关于白酒消费税政策调整意见》进行了讨论。当财政部税政司王刚处长对财政部草拟的《关于白酒消费税政策调整意见》作了简要的说明后,企业代表反映强烈。   

  财政部主要调整措施是,“健全白酒生产经营的法律法规,依法对白酒业实行综合治理;继续对白酒业进行专项整治;采取白酒贴标等有效手段,控制生产企业的产销量;保留白酒消费税复合计税方式,统一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比例税率,税率水平按现行税赋水平设计;白酒消费税的定额税率暂维持每斤0.5元不变;对白酒关联交易制定具体的计税办法,规范消费税税基”。并说明“调整意见”已经向国家有关部委和7个产酒大省征求意见,现在听取企业方面的意见,以便政策出台后更切实可行。  对财政部《关于白酒消费税政策调整意见》的主要内容,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后认为:   

  第一,这次调整白酒消费税政策应以解决税收流失为出发点,以实现公平税赋,减少和消除地方保护为原则,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防止盲目投资、低水平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的。制定政策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家管理能力,做到切实可行,令行禁止,收到实效。   

  第二,同意合并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消费税税率,建议税率定在10%-15%为宜。   

  第三,与会代表一致要求取消每瓶五毛的从量消费税。大家认为,评价一项政策的成功与否,出发点是重要的,但最终应是看执行效果。2001年国家出台白酒每瓶五毛的从量消费税,初衷是通过税收杠杆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际反而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给规范守法白酒企业造成种种困难。从量消费税经过3年多的实践,不仅不能扶优限劣,扶大限小,反而加重了骨干企业的负担,助长了违法小酒厂的泛滥,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应该取消。   

  第四,不同意采用“白酒贴标”的手段。大部分代表认为实行“白酒贴标”的办法,既不能彻底根治偷税漏税,又给企业增加人力和物力的负担,操作性不强,不是迫切之举。如要试点,应选择既有大中型企业又有众多小酒厂生产企业的地区,不分企业大小,所有产品一律贴标,统一竞争起跑线。以避免每出台一次政策均压在大中型企业身上的弊病,同时也可真实检验其实际可操作性。   

  针对白酒税收政策,与会代表还提出许多建议和意见:建议取消外购白酒连续生产不许抵扣消费税政策和白酒类产品广告宣传费所得税前完全不予扣除的政策;建议把消费税的征收由生产企业代收代缴改为直接向消费者征收;建议在增值税计算中,把农产品采购进项税按13%抵扣,改为按17%抵扣,以解决白酒产品与其他产品纳税不均衡的矛盾等,希望得到国家的关注和采纳。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财政部提出的草案与企业所期待的相差很远,特别是对白酒业影响巨大持续4年之久的从量消费税还要“暂维持每斤0.5元为变”不理解,不满意,所提出的四点意见中,除同意合并粮食、薯类白酒的消费税税率外,对综合治理、白酒贴标、从量消费税维持不变等措施都有不同程度异议。   

  之后,白酒界业内人士认为白酒企业原本就承担着较高的税负压力。白酒生产企业增值税、消费税和相关附加税费的税负总和已达40%以上。在原有税项基础上增加了从量税,白酒企业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    

  “在这种税收情况下,全国没有一家酒厂能够全部照章纳税,不漏税、不欠税,如果全部纳税,白酒企业根本不可能存在,只有倒闭!”某大型白酒老总说。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亟须一部国家酒法的出台。”双沟酒业董事长陈长风大声疾呼。    

  不少企业认为国家对白酒征税没有与其它行业一视同仁,白酒行业缺少“国民待遇”。一些大企业呼吁国家应在税收政策上鼓励出口,一方面抑制洋酒对国内市场的大肆侵蚀,一方面促使国粹白酒走出国门,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7月5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再次向国家税务总局反映,要求坚决取消从量税。   

  二、取消白酒从量消费税的三个理由   

  1、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五毛钱白酒从量消费税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五毛钱从量消费税从客观上起到了捆住了大中型国有企业手脚,让不法小酒厂大肆侵占白酒低端市场巨大作用,完全违背了“扶优限劣”的初衷,阻碍了白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2001年5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文(财税「2001」84号)(即“84号文件”)。首先,五毛钱从量消费税是完全针对低价白酒的,市场巨大的低价白酒约占白酒产量的80%以上。从企业来讲,低价产品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酒茅台旗下的习酒,五粮液的尖庄,都属中低价产品。竞争激烈的低端产品市场价格是首要因素,所以低价产品是微利的,五毛钱消费税一方面使正规纳税的大中型酒企本来微利的低端产品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巨大的市场需求使一些偷税漏税小酒厂死灰复燃。正如国家税务总局调查所说,“小酒厂无论消费税高低,影响不大,总之都是不交”。限劣从客观上变成了“促劣”,四年来白酒市场的混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也许有人会认为,白酒市场综合治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取缔那些非法生产的小酒厂不就万事大吉了吗?实际并不这么简单,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成熟完善的市场监管体制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多部门的综合治理只能是一时的,带有突击性,一些小酒厂白天不干夜里干,来人不干人走干,风声紧收手,风头一过大干,多如牛毛的小酒厂不可能在短时间根除。再有白酒是一个门槛极低的行业,从大型企业到家庭作坊都可生产,酿酒已经成为农村一项比较普遍的家庭副业,笔者在河北见到一些采用生料酿酒的制酒专业村,几乎普及到家家户户。山东一些甘薯大县,甘薯淀粉做粉条粉丝,农户普遍用粉渣酿酒,川黔边远农村,一些农户家徒四壁,无以为计便酿些酒到到集市上去卖。只要有利润的存在,这些小酒厂酒作坊就会存在,只有缩小利润空间(消灭是不可能的)才能限制它们的生存,取消从量消费税,让有品牌和生产规模优势的大中型白酒企业低档产品回到市场,平衡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低档白酒生产空缺的落差,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其次,从量消费税使企业不得已减少微利或可能亏损的低档产品,而主推高价产品,这使得白酒企业在获得效益增长的同时,造成了产品的结构性失衡。一些骨干企业由此不得不放弃经营多年、需求广泛的知名中低档产品,致使中低档白酒总量锐减,市场萎缩。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从生产总量上看,2004年全国白酒行业主产区四川、贵州、安徽、山东等在内的14个省区出现了白酒产量的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黑龙江省达到27.21%。而2004年国内排行产量前10位的大型骨干酿酒企业,有5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量下滑;中国白酒企业100强中,有近30%的企业产量同比下降,其中最高降幅纪录为43%。增加从量税,使许多大型骨干企业从2001年开始逐年压缩中低价名牌白酒产量:2004年,五粮液、泸州老窖、四川全兴、北京红星(二锅头)、山东兰陵、安徽古井贡、河南仰韶等近30家大型骨干企业中低价名牌白酒产量同比均有下降,个别企业低价位白酒减产过万吨。为避免亏损,四川全兴生产的传统名酒“全兴大曲”系列酒中低档品种已由原来的5万多吨直线下降到目前的4700吨。    

  白酒企业因减产而被迫减员,造成企业和社会不稳定因素逐年增长。比如,由于低价酒减产,沱牌公司原12000多名从业人员中已有65%离岗;河南仰韶集团95%以上都是中低档产品,其中每瓶1.9元的产品在农村销路很好,但从量消费税出台后,新增税收占价格的26%,原本一瓶酒的利润不足一毛钱,现在是销得越多,亏损的越多。而减产后,该公司过去有员工8500多人,现在只剩下几百人。   

  2、国家推出“84号文件”的目的是增加白酒税收,同时利用税收政策“扶优限劣”,规范白酒行业生产经营秩序。但四年来的实践表明,实施这一办法没能有效促进国家财政增收。   

  全国986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004年共生产白酒311.68万千升,仅比2003年同比增长1.98%。却实现销售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15.17%;实现利润58.66亿元,同比增长38.79%;完成税收100.08亿元,同比增长7.95%。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的增幅,同产量增长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中国白酒企业以较低产量的高价位产品博取较高利润的迹象进一步显露,对白酒业课以高额税负,正导致白酒行业产量增长与利税增长比例失调。以规模以上企业的税收情况为例,2000年税收总额为84.25亿元;2004年为100.10亿元,增收不足26亿元。而如果全部照章纳税,白酒业应缴税额大约在240亿元。2004年,就是把全行业58.66亿元的利润全部作为税金上缴,也只有160亿元,远远不能弥补现行税制规定的应纳税额。    

  从“84号文件”实施到2004年末,白酒行业税收增幅分别为:3.10%、6.90%、-1.75%、7.95%。仅从增加税收的目的来说,加征从量税并没有实现预期效果。   

  3、税收作为一种分配工具,在调节收入分配、缓解分配不公、加强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扶持政策,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低收入的农民和工薪阶层还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是低价白酒的主要消费者,消费税更应该体现对高消费人群的征税力度,一瓶普通二锅头北京市场销价4.2元,五毛钱从量税占到12%,一瓶并不算太高档300元的五粮液,从量税只占到0.167%,白酒从量消费税显然没有体现这一原则。

 三、对白酒从量消费税的施行深层次思考   

 从量消费税:白酒四年之痛

  一项影响白酒行业发展四年之久的从量消费税,从一出台就受到业内的强烈反对,要求取消之声不绝于耳。据有关方面透露,出台84号文件财政部内部就有不同意见,税政司坚决要求出台,认为可以增收,治理酒乱;而以财科所为代表的研究人士则反对出台,认为造成酒乱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统一的管理法规的严格管理,出台酒法才是治本之方。一项税收法规,在内部尚有不同意见,行业协会及广大企业都持有异议的情况下,匆忙出台,更让人不解的是,在从量消费税施实的四年中,弊端越来越明显,国家税收没有明显增加,大多数企业陷于绝境,白酒市场混乱现象依旧,而作为始作俑者的从量消费税却迟迟得不到解决,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一、税收法定主义是税收立法的最高原则。该原则要求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构成要素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征纳税主体的权利(力)义务只能以法律为依据,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无权决定征税或减免税收。税收法定主义是伴随着市民阶级反对封建君主恣意征税的运动而确立的。在“无代表则无税”的思潮下,形成了征税须经国民同意,如不以国民代表议会制定的法律为依据则不能征税的宪法原则。   

  从目前我国税收立法的现实情况看,实际的税收法规是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甚至是其中的某一个部门来代行国务院乃至全国人大来立法。从白酒从量消费税制定到施行的四年来,暴露了其严重的缺陷。正如一些专家所指出的“执行税收立法权包括了多项内容,其中的征税权,既是税收立法权的核心,同时也是国家主权的组成部分,按民主宪政的通例,有关国家主权的立法事项理应是单一制国家中最高代表机关和联邦制国家中联邦代议机关不可推卸、不得转让的最重要的专有立法事项。它是不能被授予其他主体代为行使的。如果把诸如此类的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可以想见,既是税法制定者,又是税法执行者的行政机关,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将有可能不合理地扩大其税收权力而造成公众税收负担的加重。这不仅根本上违背了税收法定主义的要求,也背离民主政治的原则。”(注1) 

    笔者认为,我国税收立法应回到198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改革工商税制的原则立场:“拟定有关税收条例,以草案形式发布试行,再根据试行的经验加以修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这里,授予国务院只有拟定草案的权力,只是试行,而且还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对税收立法采取的审慎态度,避免严重失误。   

  二、建立健全对税收法规的监督机制。《宪法》第90条规定。国务院等国家机关认为行政法规(当然包括税收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其他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可以就违宪或违法的上述规范性文件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从白酒从量消费税执行过程中可以看出,上述“要求”和“建议”启动受理的步骤方式、顺序、时限等程序问题,缺乏具体规定。尽管从2002年以来,白酒行业的人大代表都提出相应的提案,但效果不大,基本上又回到了原制定者的手中,让税法制定者来判定制定的税法正确与否,监督的作用可想而知。立法监督的缺乏,必然导致立法越权、立法侵权、立法冲突等诸多弊端。   

  笔者认为,税收立法量大面广,失误和不当在所难免,建立健全正常的监管机制是必要的。对矛盾焦点关系重大问题可由全国人大组成相应的小组,吸收国家主要部委以及行业协会、主要企业代表参加,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由全国人大来判定其取舍。   

  注1:《〈立法法〉与税法的两个基本问题》作者:刘剑文 沈理平   

  相关链接: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酒协)肩负着指导全行业健康发展的重大责任,也是酒行业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桥梁与纽带。作为行业的代言人, 四年来为促进消费税改革作了不懈的努力,前后五次向财政部等相关单位提交正式报告。   

  2001年4月18日,在84号通知正式下发前夕,中酒协下发通知要求企业根据两年产量、税收、利润准备资料,以便在6月份“全国白酒行业工作会”上提交国家经济管理部门领导。   

  6月7-9日的会议上,财政部税政司领导参会,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汾酒等大中企业代表在反映白酒产品消费税的调整意见时情绪非常激动,反响十分强烈,一致认为增税力度过大,特别是对量大面广的中低档产品的生产企业影响更大,许多企业将面临严重的亏损,漏税原因多种,仅采用简单的从量加税办法,对惩治偷税漏税并没有对症下药,加剧了不平等竞争,必然影响到许多骨干白酒企业的生存,影响到低度白酒的发展,也将影响到国家重要税源的稳定,建议国家实行:“按档次征税,按酒度征税。”并将有关结果递交相关部门。   

  8月14日,新酒税实施三个月后,酒税的负面影响显现。中酒协紧急召开了“实施白酒新税制后行业动向讨论会”。根据会议情况撰写了《关于调整白酒消费税对行业影响的调研和建议的报告》,递交原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国家发改委。报告通过14个企业的统计,分析了新税制经三个月的运行,给行业造成的影响。14个企业统计结果显示,两个月税收为1.96亿元,2000年同期为1.76亿元,同比增长10.21%,利润亏损2023.98万元,2000年盈利9778.43万元,新的税制使白酒行业大中型骨干企业分别从盈利走向微利,微利走向亏损,亏损走向巨额亏损。   

  报告建议:1、从量计征消费税实际上不成熟,暂缓征收从量消费税。2、按价、分档次计征从量消费税。3、集团内部的子公司、控股公司可抵扣消费税。国家发改委根据中酒协反映的意见,向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提出建议。   

  2002年2月,中酒协白酒分会向白酒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发送了《关于调整白酒消费税对行业影响调研报告》,在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各位代表采用了不同方式向大会进行反映,四川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吴晓萍代表,组织30余名代表上交了调整酒税提案,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2002年3月,国家经贸委在京召开“实施白酒新税制后对行业影响座谈会”,中酒协受委托组织白酒新税制后行业情况调查,给省市自治区酿酒协会有关企业发去了调查通知。   

  2002年3月31日,结合调查、座谈情况中酒协再一次给国家财政部税政司、国家税务总局流转司递交《关于调整白酒消费税调整后对行业影响调研报告》。报告认为国家调整白酒消费税政策的决定,使白酒的税负再次大幅度提高、进一步降低了行业利润,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处于微利和无利状态,出现了多年未有的“三降一升”(销售额同比下降30.18%,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0.03%,利润同比下降48.08%,税金同比上升6.58%,并有8个省亏损)现象。报告着重分析了新税制对白酒行业的影响,指出税收政策调整不当出现的负面效应,重点表述了企业处于风口浪尖的现状,报告最后建议国家暂缓执行从量计征消费税,以量计税按标准酒度65度折算产量计征,从而实现高酒度高税,低酒度低税的计税方式,建议研究对白酒分等级纳税,鼓励发展非粮食白酒,将消费税在流通环节缴纳,加强对小酒厂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在税收方面。   

  2002年5月14日,中酒协白酒分会理事会在武汉召开,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税政司、国家质检总局到会,并就酒类产销管理意见做了报告,与会代表再次围绕消费税展开了激烈讨论认为白酒消费税调整既没有达到增收税收的目的,也没有达到调整行业的目的,新税制让本来处于艰难生存状态的小酒厂有了新的生机。 

  同期中酒协的行业媒体及财经媒体也调查了酒业新税对行业的负面影响,同时给与大篇幅报道,社会各界一致呼吁调整酒业税政。   

  2003年2月,面对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做出调整从量消费税的决定,而白酒业因税收引发的问题更加明显,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前夕,中酒协白酒分会再次向白酒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发送了《关于调整白酒消费税对行业影响调研报告》,人大会上河南天冠集团张晓阳代表又组织了30余名代表上交了提案,提议国家调整酒类税收政策,提案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003年6月后,酒行业流传白酒税收政策又要调整并还要加大白酒税赋的说法,中酒协紧急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最后沟通结果是财政部、税务总局将进一步研究白酒税收问题,研究基础是不增加白酒的消费税。   

  在中酒协和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有关部门终于计划研究调整消费税政策。   

  2003年10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文《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开展白酒行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税收情况调查的通知》:“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2002年国税总局组织国税系统开展了对全国白酒行业的税收专项和执法检查,为了进一步研究解决目前白酒行业消费税政策以及征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税制、规范执法、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为白酒行业综合治理打下基础。”国税总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白酒行业的生产经营、财力税收情况进行一次调查。调查范围为:2002年各类白酒产销合计100吨以上的生产企业和与之有关联关系的销售公司,调查内容:生产企业数、分布、规模,2002年产销量及税款完成情况。从调查提纲看出,调查范围和内容广泛,也看出国税总局对清理整顿综合治理白酒行业的决心。与此同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都在研究白酒税收政策,研究重点是解决白酒税负公正问题。   

  2004年,在中酒协及企业共同努力下,税收政策进入实质调研阶段。财政部、国税总局、国家发改委继续研究白酒经济政策,并要求中酒协全力配合,力求制定的合理的财税政策。同时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使白酒业从生产到流通形成一个有序竞争的环境,商务部要求中酒协配合起草制定“酒业商业企业零售标准”及“酒业企业零售标准”。   

  2004年7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流转司向中酒协通报了调整国家税收政策有关情况并征求意见,流转司领导通报了白酒税收情况,2002年全国白酒行业实际征得消费税28.6亿元,小酒厂无论消费税高低,影响不大,总之都是不交,二是税制为分灶吃饭,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三是税收基数问题,消费税全部上缴,地方收缴积极性不高。增值税按照比例国家与地方分成,造成增值税成了酒类第一大税种。白酒行业历来被认为是高税行业,但实际上白酒消费税逐年下降。经过研究国家确定了简税制、宽税基、降税率、严征管,适合大中型白酒企业发展的调整消费税原则。   

  2005年,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税收政策调整到了关键年。财政部、国税总局加紧了调查,并委托中酒协具体落实。   

  2005年两会期间,赵凤歧等数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加快酒类立法方面的三件建议案(建议第4674号、第5109号、第5110号),希望国家尽快研究酒类立法、消费税问题。提案处理办公室将人大代表提案转交给了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等部门,各部门收到提案后,发改委、商务部将提案转交到中酒协进行研究,中酒协研究后,提出了《关于加快酒类立法和加强酒类管理的意见》,要求国家加强酒类立法统一管理酒行业,同时降低酒税,取消0.5元/500克的白酒消费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5519.html

更多阅读

苏永泉:行医50年之所见作者:闲在居士

原文地址:苏永泉:行医50年之所见作者:闲在居士行医50年之所见我从事中医儿科临床近50年,从农村到省城再到京城亦10余年了。发现求治者的心态,医者误治后果之惨重,屡觉得节节有甚、重重困难,人情世故的变味,病情难易的变化,医患关系的复杂 ,医

三年之痒,七年之痛 三年之痒七年之幸

我很想知道,是什么,让我们渐渐放松了发誓要紧握一生的手?是什么,令我们曾经相依相偎的两颗心,咫尺近,又天涯远?所以,我普及知识来了。前世之事,后事之师啊。反正,我真的很努力了。毛主席说,和天斗其乐无穷,和地斗其乐无穷,和人斗其乐无穷。是不是

销售故事及感悟 从事销售四年之感悟

12月25日,一年一度的圣诞节。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自己就工作四年了,虽然许多理想没有得到实现,但每一步都留下了很深的足迹。此时此刻,一些往事不知不觉浮现在眼前,现予以整理。用以自我鼓励和自我反省。   回想起四年前的那个圣诞节,

张茵:历经七年之痒续写点纸成金

11月2日,胡润百富首次发布“胡润低碳富豪榜”,玖龙纸业的张茵家族以330亿元位居第一。   位居富豪榜首位对于今时今日的张茵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今年10月18日,2009胡润女富豪榜发布,张茵家族就曾以330亿元的财富排名第一,重登女富

马化腾:突围“七年之痒“

 那只屏幕上不断闪动的小企鹅QQ已经七岁了,对于一手缔造它的马化腾来说,时下正是喜忧并存的时候。喜的是今年上半年腾讯持续盈利,实现收入6.34亿元,忧的是MSN和雅虎通正举着互联互通的大旗打杀而来,腾讯正面临成立以来的最大一个坎。

声明:《从量消费税:白酒四年之痛》为网友邋遢小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