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扩张 产能大扩张 中国空调业面临‘民企困境‘
产能高速扩张后的民营空调企业,在综合竞争实力不占优的条件下,急需寻求新的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7月统计数字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16.7%,私营企业同比增长39.3%。 面对紧缩性的调控格局,国企盈利能力却远远落后于资金缺乏的民企。然而,专家认为,数据并不足以说明民企相对于国企在中长期发展中保持着竞争优势。 空调业市场发展较为成熟,产业处于高度整合时期,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民营空调企业的发展窘境就尤为明显。 狭路求生:融资渠道紧缩 空调业的“民企困境2003年便开始突现出来。2003年中国十大营销事件中,高速发展的乐华空调轰然倒塌让整个行业瞬间陷入深思。而半年后,迎燕、万家乐、东洋接踵倒下,科龙陷入全面危机。迎燕是长三角保守型民营企业,一直在技术上寻求产业突破;而乐华是粗放型的,沿承了珠三角急功求利的投资商人作风,迥然不同的经营风格却逃脱不了相同的宿命,这是中国空调业近阶段一个明显的竞争态势。 尽管当时乐华空调最大股东长城数码已宣告在香港破产,但以独立法人注册的乐华空调并没有产生信誉危机,拥有相当品牌基础和渠道基础的乐华空调当时还在正常生产铺货,并完全可通过正常融资手段自救。 而实质上,后来乐华空调为此而召开的经销商会议成了“讨债大会,让商家打款的希望彻底破灭。深圳某投资公司通过几次谈判后并不敢贸然下注,乐华空调最后的一线生机也就只剩下银行信贷。但是在资本运营极不透明的财务状况下,银行不可能给 予乐华更多授信,在万般困惑、无奈的等待中,乐华空调悲凉地走向消亡。 乐华虽然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这个在股权结构、商业渠道模式以及资本运营上可视作典型的民营企业,其留给空调业的反思,以及伴随其衰亡的民企融资现状并未时过境迁,目前许多空调二三线品牌实质上同样面临着当年乐华空调的境遇。 相反,在空调市场竞争如此严峻的今天,有着国资背景的诸如格力、海尔、美的、长虹等上市公司,近几年的发展却一路高歌。2004年的长虹,30多亿资产损失并没有引起企业内部经营运行的大动荡。2005年通过营销改制,一直被业界视为不入流的长虹空调轻而易举地在短短几个月内将销量从50万台提升到100万台,国资背景的空调上市公司的竞争优势也日趋明显。中国空调业国企与民企的竞争现状,正逐步发展为资本悬殊的不对等博弈。 此起彼落:宏观调控下逐步边缘化 宏观调控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以保证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资源配置优化。 观察家认为,既然是均衡手段,那么必然会有政策倾向性。在宏观调控中,对国有企业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日前国家统计数字表明,民企应对宏观调控优于国企,但目前民营空调企业在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恶劣市场条件下,一方面要应对能源及原材料上涨而带来的资源危机,另一方面,宏观调控使资金紧缺的民营空调企业在现阶段内,其产业规模的扩张与市场快速拓展都承受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在未来3至5年内,民营空调企业会加快其市场整合的力度,同时,其中长期的战略方针只能逐步转向短期目标,以适应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经济环境。 而实质上,空调一线品牌几乎全部是有着国资背景的,他们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在资金、研发、技术、产品、价格上对二三线的民营空调品牌全面打压,民营空调企业的日子已经越来越不好过。据预测,2006年将有近1/3的空调品牌消失,这些企业无疑几乎全部是中小型民营企业。 受宏观调控影响,有着国资背景的空调公司,或多或少会得到政策性扶持,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的竞争压力。作为上市公司,其融资渠道也比民企宽松得多,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品牌中长期战略,使得其在资金、政策、渠道、技术研发以及产业规模上保持着全面的竞争优势。 战略失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民营企业发展战略过分体现经营者的个人意图,战略性决策失误常常使公司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契机。顾雏军掌印后的科龙,国有资本几乎全部退出,产能高速扩张,并大幅压缩成本,技术研发投入减少、产品大范围转向低端,产业规模超常规发展,其企业战略发展模式彻底民营化,但即使这样却仍然摆脱不了科龙在短短几年内再次被卖掉的命运。近两年来,战略失误是民营空调企业走向消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资产不透明化压缩了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股权、财权更迭频繁与过度集中,也根本无法使企业沿着既定战略目标步入健康的、规范的资本运营。实质上,科龙退出之后,包括海信、长虹在内的许多企业都竞相抢购,原因在于这个有着国企渊源的企业无论是渠道资源,还是资产状况都相当明晰,而乐华、东洋、迎燕、万家乐等民营空调企业却是死后一本烂账,谁也不敢接,经销商给空调民企打款更是瞻前顾后。 就当下的空调业态来看,民企的急利性使其在聘请总经理或者营销老总时,基本上是下达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营销任务,而围绕这个目标是很难制定一个完整、有效的营销战略,以保证各级经销商的利益并且对品牌进行长期维护。空调市场受气候因素影响非常大,急利型的运作模式使厂家与商家都提心吊胆地惶惶不得终日,许多民营空调企业已经脆弱到一个凉夏就会带来灭顶之灾。 捉襟见肘:质量问题暴露无遗 民企融资和管理的局限性以及资产质量特点,客观上导致了其产品技术与质量的相对滞后。 随着业态竞争日益激烈,融资渠道的紧缩使民营空调企业进入“急利型的资本运营时期,在一线品牌的打压下,不得不降低材料成本、大幅减少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应对市场竞争。 同时,国企在技术人才的储备以及生产设备上都拥有相当优势,空调民企在技术积累上较之国企存在明显差距。
因此,在加大概念炒作的同时,空调民企不得不面对产品质量急剧下滑的现实,返修机成车拉回工厂或积压仓库,加上服务体系不健全,经销商、服务商怨声载道,民营空调品牌形象近年来因产品质量问题已严重受损。 综合竞争:实力决定企业发展存亡 通过宏观经济环境、融资渠道、发展战略以及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分析与评估,有着国资背景的空调企业,在产品、技术、人才储备以及资产状况、资本运营与管理、企业制度规范化等综合竞争因素上保持着明显优势。 应对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及原材料上涨,国企有着长期、稳定的供应链以及期货计划,企业生产管理与市场需求处于良性配备状态中。目前,许多上游的空调零部件供应商对资金控制已开始严格,对中小企业尤其是资本运营不透明的民营企业,都要求有订金甚至货到付款,这对于商业库存巨大、资金紧缺的空调民企犹如在伤口上撒盐。 自1999年至2003年,国内空调市场需求量在短期内爆发出来,同时,中国入世也加速国内空调企业向海外市场的拓展进程,空调业还能保持相当利润,而这一时期内民营企业纷纷加速产能的扩张。近两年,随着国家对社会福利、教育、医疗投入的加大、人均收入没有明显增长以及贸易壁垒等原因,国内外空调市场的需求增长已经明显下降,供需失衡的行业矛盾进一步加剧,产能高速扩张后的民营空调企业,在综合竞争实力不占优的条件下,已深深陷入“民企困境。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1999年至2003年间,空调业前十名品牌中,国企与民企品牌各占半壁江山,2005年统计表明,如今前十名空调品牌中,仅剩下3家民营企业。空调民企将何去何从,是业界较为关注的焦点。 综合上述,中国空调业的产业整合将继续深化,中小型民营空调品牌也将大规模消亡,而少数民营企业则会通过产业并购的模式继续存活,而带有国资背景的上市空调企业,将以综合竞争优势主导市场。中国空调市场的未来走势,并不能按传统的思维模式,以渠道、价格等市场表现因素去评判,而要通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去深度剖析。 从资产结构及质量、融资渠道、产品、技术以及管理的规范化等多方面综合评估,未来三五年内,笔者最看好的是格力、海尔、美的、长虹这四个带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品牌。从整个空调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市场高速整合的过程中,行业资源将重新整合和配置,社会的资金、渠道、市场、客户资源将逐步向这些品牌高度集中。
更多阅读
明日股市三大猜想 2013年中国空调业三大猜想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已落幕的2012年,对于中国空调产业来说,是自2006年以来“市场最为惨淡、业绩最为低迷”的一年。不过,面对大幕已经开启的2013年,众多中外空调企业还是满怀着激情与希望,谋求市场业绩和消费需求在新年度的
引领全球系统 海尔引领中国空调业站上全球技术巅峰
大而不强的中国空调产业现状,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日前,海尔空调面向全球发布一系列颠覆性产品:完成对变频技术极限的探底,通过“最低0.1赫兹、最高150赫兹”宽带无氟变频技术,实现“最低功率20瓦、省电60.5%、18分贝、1
中国童装产业带 入关后的中国童装业
系列专题:中国童装品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国内市场格局怎样,中国童装市场的潜力有多大,中国童装业面临着总的形势如何,中国童装业发展方向是什么? 让我们看看入关之后的中国童装业。 2002年,我国童装业风起云涌,一连串的大事和变
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诱惑之忧?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成长困境
销售红火的优品本无忧,尤先生的忧虑来自于外部机会的诱惑.此案例生动描述了成长型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战略抉择困境?在我多年的咨询经验中也多次经历类似背景的企业与个案.基于对案例背景的理解和想象,我给予尤先生的建议是明确的,
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 拿什么拯救你 中国空调业?
于昊 文/摄 距离2009冷冻年度结束只剩下一个多月,中国北方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罕见持续高温天气。“北方市场正在进行‘史上最疯狂的空调促销’!”某空调企业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感慨道。与此同时,中国南方正在经历长期的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