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顾雏军为什么入狱 顾雏军“吞噬”科龙四部曲



在顾雏军入主之前,科龙电器经历过两次危机,均由体制引发。体制危机带给企业的多是市场能力的日渐消耗,大多可以通过企业新政去亡羊补牢,地方政府引入顾雏军的初衷也是如此。然而,顾雏军却给科龙电器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乘虚而入

              利用广东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电器的协议金额为3.48亿元,但顾雏军当初真正缴纳的资金据说只有1.5亿元。另外的1.98亿元后来是否进入了科龙电器,外人根本不知道。而对顾雏军的真实情况,当地政府应该最为了解

              地方政府急于出嫁科龙电器,与这位连续9年创下全国冰箱产销量第一的家电老大患上了大企业病有关,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产权改造去消除机制问题的根源。此前,潘宁、王国端和徐铁峰等三位掌门人都没能将科龙电器从体制危机中拯救出来。

              在当时有意收购科龙电器的几家企业中,顾雏军开始并未受到关注。虽然顾雏军后来经常说自己脱颖而出的原因是美的电器等顺德当地企业不敢要,才让他这个外来人捡到了机会,但实际情况是顾雏军想方设法做通了地方政府的工作,才使其战胜了GE、松下等知名外企。

              广东格林柯尔当时根本不具备收购科龙电器条件的情况,地方政府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02年的工商年检中,广东格林柯尔注册资本中无形资产所占比例偏高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因其不符合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的规范要求,顺德市(即现在的佛山市顺德区)工商部门不予年检。随后,经顺德市容桂区办事处的出面协调,工商局进而才暂准其办理了年检手续。后来经过股权的左手倒右手,注资的专利相当部分以巨额现金形式流入了顾雏军个人或其全权掌控的公司。

              广东格林柯尔的名义注册资本为12亿元,但因为其中9个亿属于用专利号为89109125.4的专利进行的无形资产出资,其能够动用的资金最多也就只有3亿元。显然,3个亿的货币出资,根本不够用于足额支付3.48亿元的收购。而事实上,由于广东格林柯尔是顾雏军专门成立用于收购科龙电器的主体,公司成立和办公场所等都需要花费相应的金额,当时能够调动的资金甚至不足3亿元。

              经过对科龙电器的小试牛刀,顾雏军迅速将这一模式运用在后续企业的收购上。郎咸平测算顾雏军收购系列企业拿出了约9亿元的钱,他的推论假设的是顾雏军按照协议金额完全出资,但顾雏军真正的出资显然应该远远少于这个数字。此外,顾雏军还可能通过所购企业中的土地获得了大量的银行质押贷款,其实际使用的真金白银将更少。比如说,顾雏军收购*ST亚星的协议金额为4亿多元,剔除收购资金先缴入后转回的因素外,扬州有关部门还给了扬州科龙电器1186亩土地的使用权,其撬动的贷款就是置入这些土地金额的数倍。

              全面掌控

              经过一轮所谓的"文化整合运动"后,在科龙电器的6名执行董事中,除了担任副董事长的李振华原来的身份就是容桂镇官员外,其余的全部是具有格林柯尔背景的人。同样,本来用于制衡董事会的监事会,也形成了顾氏人马以多对少的控制局面

              收购价格之所以从5.6亿元突降到3.48亿元,系广东格林柯尔和地方政府签署了补充协议。这个补充协议,投桃报李的色彩比较明显。由于历史原因,容声集团欠科龙电器12.6亿元的债务。在顾雏军出任科龙电器董事长后,容声集团表示有能力解决对科龙电器的上述欠款。具体办法是:容声集团将其所持有的科龙电器2.04亿股股份转让给格林柯尔,格林柯尔将此笔转让价款由原来的5.6亿元变更为3.48亿元,并直接交给科龙电器,代容声集团偿还所欠相应数额的关联欠款。这样,容声集团的关联欠款就减少到了9.12亿元。此后,容声集团以其拥有的"科龙、容声、容升"注册商标的专用权的转让价款64400万元,以及土地发展中心拥有的399614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中的21339.71万元,用于归还对科龙电器的欠款。交易完成后,容声集团对科龙电器的欠款清偿完成。在此基础上,科龙电器同意免去容声集团的5043.66万元资金占用费。

              明眼人可以看出,经过这种投桃报李的交易,即使撇除商标和土地等资产评估中有无泡沫的成分不说,出让方和受让方都在此间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当真正的科龙革命开始以后,身陷变革之局的每一个人,不管他愿意抑或不愿意,他都只能按照革命者设计的步骤化作局中一枚或轻或重的棋子。如果反对,他的结果只会有一个,就是出局。……而这个局,完全掌握在顾氏手中。"被科龙电器员工认为由顾雏军"御用枪手"操刀的《再造科龙》中的这段描述,已然表明顾雏军全面接管科龙电器的态度和行动。

              从2002年8月开始,科龙电器内部掀起文化整合运动。据介绍,人人过关的文化整合运动,首先从科龙空调公司开始,此后迅速波及开去。白天自我揭发、互相揭发不说,晚上还得写检讨和自我反省,第二天再拿到会议上评议,通不过的得继续写。

              经过一轮文化整合运动后,科龙电器员工的面貌发生了变化。除王康平外,科龙电器副总裁兼冰箱生产业务主管蔡拾贰、科龙空调公司总经理陈少民、科龙空调公司营销本部总监张铸、科龙空调公司生产经营副总经理郑碧林、科龙电器技术副总裁黄小池等众多高管相继离职。而一些在评议大会上痛哭流涕的人员得到了重新任用,甚至还有一些分公司把顾雏军的头像与比尔·盖茨、李嘉诚的头像放在一起做成喷绘幕墙,并组织员工每日面向幕墙进行宣誓……

              最终,在科龙电器的6名执行董事中,除了担任副董事长的李振华原来的身份就是容桂镇官员外,其余的全部是具有格林柯尔背景的人。而且,3名"天价"的独立董事很可能也是顾雏军的"关系户"。同样,本来用于制衡董事会的监事会,也形成了顾氏人马以多对少的控制局面。相反,虽然工商银行旗下顺德经济咨询公司持股高达6.92%,但在公司内根本找不到话语权。

              顾雏军对科龙电器的全面接管,为后续的掏空操作创造了便利条件。

              转移财富

              由于科龙电器下辖上菱电器、远东阿里斯顿、吉林吉诺尔、杭州西冷、科龙威力等庞大的生产线,这些生产线需要消耗的格林柯尔制冷剂量越大,顾雏军背后庞大格林柯尔系赚取的高额利润就越多

              王康平等高管对格林柯尔制冷剂的抵制,并非是在顾雏军收购科龙电器之后才出现的。1999年,顾雏军带着自己发明的制冷剂到科龙电器去推销时吃了闭门羹。科龙电器主管技术的有关人士还当面对顾雏军说,科龙电器不会用他的东西,科龙电器需要的是国际标准的制冷剂。

              在此之前,顾雏军担任法人代表及董事长的公司生产的小康空调,不但连续九次无理拒绝执法部门的抽样检查,而且还将已被惠州市技术监督局原地封存的732台空调机非法转移。惠州法院支持技监局罚款600万元的裁决案例,还入选了《人民法院案例选》。而小康空调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的问题,就是因安全性能和制冷性能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当顾雏军在2001年以主导者的身份进入后,不少身陷体制危机之苦的科龙电器高管们也对他寄予了不少的期望。但顾雏军收购后做的第一件事,却是要求科龙电器用高价大量购买格林柯尔制冷剂。

              2002年春节刚过,顾雏军要求科龙电器采购部门向自己所设GCCL公司控股83.7%的天津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即"天津工厂")采购1000多万元的制冷剂订单。当时,格林柯尔制冷剂是否能被用于科龙电器的冰箱和空调还未经技术部门的鉴定,而顾雏军要求购买的价格却是科龙电器原来所用制冷剂的12倍。

              在连续2笔订单顺利操作后不久的2002年5月底,顾雏军一下子要求科龙空调与科龙冰箱两子公司采购3亿元的格林柯尔制冷剂,让高管们一下子给惊呆了。在主要讨论大量采购格林柯尔制冷剂的董事会上,顾雏军给董事们每人发了已经拟好的决议,即签订购买格林柯尔制冷剂的年度购销合同。由于多数董事认为公司一年根本不需要2220多吨的制冷剂用量,因而拒绝签署同意。

              正是在这次公开决裂后,科龙电器的大量高管相继离职。在担心科龙电器的剩余价值会在几年内被顾雏军这样迅速掏空之下,一位科龙电器的原高管决定离职。他说,从顾雏军进来做的这第一件事上可以断定,他入主科龙电器是有其他目的的。其实,顾雏军在收购科龙电器之后就曾放言,将以格林柯尔制冷剂对科龙空调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利用科龙电器的营销网络来推广格林柯尔制冷剂,最终将格林柯尔集团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制冷业巨子。

              记者前期在科龙电器采访期间,有科龙电器员工悄悄反映说,科龙电器从天津格林柯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高价采购的格林柯尔制冷剂,恐怕10年都会用不完现有的库存。

              不对格林柯尔系有个完整和透彻的了解,一般人很难知道制冷剂对顾雏军的重要性。截至2004年底,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旗下有19家公司。据专业人士分析,格林柯尔科技控股作为一个销售公司,在制冷剂方面的生产成本全部由顾雏军个人控制的天津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承担,而格林柯尔科技控股则以纯服务利润的方式享受销售收入中的绝大部分利润。此外,由于内地的销售业务由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旗下的几个海外子公司控制,其销售收入及利润均可由它们随意确定,审计师几乎不可能发觉其中的利润奥秘,这就为顾雏军通过高价销售制冷剂掏空科龙电器创造了财务空间。而由于科龙电器下辖上菱电器、远东阿里斯顿、吉林吉诺尔、杭州西冷、科龙威力等庞大的生产线,这些生产线需要消耗的格林柯尔制冷剂量越大,顾雏军背后庞大格林柯尔系赚取的高额利润就越多。

              占用资源

              除了拖欠供货商资金这种占用渠道资源的做法外,顾雏军还在科龙电器肆意通过内部交易占用银行资金,掠夺生产、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渠道

              科龙电器今年的停产,并非是证监会宣布对其进行调查之后发生的。在5月11日之前,已经不断有供货商拒绝向其供货,或者是用停止供货相威胁去索要被拖欠的货款。江苏秀强玻璃工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其宏直言,他们经常需要以停止供货相威胁,才能要回一些拖欠的货款。

              科龙电器2004年年底时经营性应付项目和预收账款之间存在的十几亿元巨大差额,被会计师断定为主要是拖欠的供应商货款。而2004年科龙电器前五名供应商供应的货款金额约为8.3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11%。由此可以想象,被科龙电器拖欠货款的供货商家数有多少。在注册会计师孙旭东看来,将所拖欠的供货商资金用于对其它企业的并购,是顾雏军继前两年调控科龙电器三项费用后的新玩法。

              除了拖欠供货商资金这种占用渠道资源的做法外,顾雏军还在科龙电器肆意通过内部交易占用银行资金,以及掠夺生产、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渠道。

              2004年,科龙电器的内部票据融资的金额是外部商业票据融资的8倍左右。按照企业的正常操作来说,在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金额再大,一般也不会超出对外销售金额。从节省资金成本的角度出发,企业集团内各公司交易时使用商业汇票并非最佳方式,尽管购货方开出汇票可以延期支付货款,但仍需在银行内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商业汇票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贴现来取得银行资金。由于这些资金明显不是科龙电器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而顾雏军收购其他上市公司却需要巨额资金,因而注册会计师怀疑科龙电器的这些货币资金已被挪用。同样,几大商业银行均因担心科龙电器的巨额资金被挪用,相继对科龙电器限贷和停贷,并导致其流动资金匮乏而差不多全线停产。

              对"康拜恩"品牌的使用,是科龙电器三名"天价"独立董事辞职时对顾雏军不满的焦点之一。按照科龙电器公告的说法,"康拜恩"商标为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所有,目前允许科龙电器及其属下子公司无偿使用。但员工反映的情况却大相径庭,科龙电器使用"康拜恩"商标并非免费,而是每生产一台空调或冰箱就要支付30元至50元的品牌使用费。也就是说,顾雏军不但利用科龙电器的网络生产和销售格林柯尔的"康拜恩"品牌,而且还向科龙电器收取品牌使用费。

              顾雏军对科龙电器售后服务渠道的大肆占用,则使近3亿使用科龙产品的消费者今后的售后服务受到影响。早在1992年,顺德区大良维修店就开始经营科龙电器的售后服务生意。在顾雏军入主科龙电器后的2002年,大良维修店的李老板被告知必须交纳3.5万元的格林柯尔制冷剂加盟费,才能成为科龙电器的A级服务商,否则只能成为B级、C级服务商。A类服务商的好处在于可以和科龙电器100%地结算维修费、安装费,而B类、C类服务商只能结70%。在3.5万元的加盟费用中,包含2万元的格林柯尔制冷剂加盟费及1.5万元的格林柯尔制冷剂货款。李老板当时买下来的100公斤格林柯尔制冷剂,3年过去了才只用掉10公斤。受到这样强买强卖伤害的科龙电器售后服务渠道有多大,外人很难弄清楚。不过,科龙电器的公开资料曾显示其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售后服务体系有多达3000余个网点。而在顾雏军得到大量利润的同时,一些科龙电器的售后服务商被迫选择了退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部分县级市场甚至已经是科龙电器的服务盲点区域了。

              5月11日

              科龙电器公告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6月16日,科龙电器连续停牌。从那时起,本报即开始对其进行高度关注。

              6月29日

              本报记者率先奔赴顺德对科龙电器进行现场采访。6月30日头版刊发的《科龙电器部分生产线停产》,正式将科龙电器半停产的状况通报给广大投资者。7月1日7版刊发的《地方政府不会"拯救"科龙电器》,系统地揭示了科龙电器上上下下所处的境况。

              7月2日

              2版独家刊发《库存格林柯尔制冷剂十年用不完》;7月4日,2版刊发《科龙电器贷款断供内幕》;7月5日头版刊发《科龙大量拖欠货款流向何方》,首次全面披露了科龙电器陷入水深火热严峻状况的原因,揭露了顾雏军大量侵占科龙电器利益的黑幕。

              7月6日

              4版独家刊发《透析科龙电器财务手段》,所述事实和中国证监会今天公布的调查结论完全一致。

              7月8日

              头版刊发《科龙三位"天价"独董递交辞呈》,揭示了科龙电器利益各方在问题全面暴露之前的"众生相"。

              7月13日

              本报记者赶赴扬州。7月15日5版的《顾雏军小伎俩买得大科龙》、7月18日3版的《同一专利多次充当顾氏资本故事》等报道,对顾雏军违法违规做法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

              7月23日

              本报记者赶赴合肥。7月26日头版刊发的《美菱离心 

            格林柯尔系逐渐瓦解》、7月26日5版《科龙电器是如何失守的》、7月28日6版《顾雏军:产业整合还是巧取豪夺》等报道,揭示了科龙电器问题的根源,加速了格林柯尔系其他上市公司脱离顾雏军的决心。

              7月30日

              本报记者赶赴顺德。8月1日头版刊发的《顾雏军可能已被监视居住》和3版《顾雏军承认挪用科龙3亿元》、8月2日1版的《海信集团拟巨资入主科龙电器》、5版的《格林柯尔系全面瓦解》等报道,明确宣告了顾雏军依靠违法违规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顾雏军“吞噬”科龙四部曲

              资料链接:顾雏军其人其事

              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

              1975年至1977年上山下乡,在泰县农村劳动。

              1981年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

              1984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

              1985年至1988年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

              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

              1989年下海经商。

              1990年在英国成立首家分销公司。

              1993年业务拓展至美国。

              1995年成立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即天津建立制冷剂工厂)。

              1996年在美国从事一起企业收购成功。

              1998年在北京和深圳成立格林柯尔工程公司。

              1999年在湖北和海南成立工程公司。

              2000年7月格林柯尔科技控股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2001年10月收购科龙电器,2003年6月收购美菱电器。

              2003年12月入主亚星客车。

              2004年4月入主襄阳轴承。

              2004年8月被郎咸平指责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

              2005年1月被香港联交所谴责。

              2005年5月科龙电器被调查。

              2005年7月底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

              2005年8月2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对科龙电器的调查结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6219.html

更多阅读

顾雏军:小伎俩买得大科龙

  在收购科龙电器时,顺德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实际只有3.75亿元,但整个收购金额却高达3.48亿元,这与公司法对外投资的相关规定存在明显的冲突。而为了“达标”,顾雏军在收购科龙电器完成后将其股权的左手倒右手,又

顾雏军2016年最新消息 顾雏军撒手科龙(三)

   “美的或格力如果有一天玩完了,可以再买一家,就变成世界第一了。”     顾雏军的收购战略,曾让外界眼花缭乱、难以看懂。顾本人曾在去年底对《英才》做过耐心的解释。    收购了那么多生产线,如果开工不足怎么办?顾雏军解释

顾雏军婚姻 顾雏军撒手科龙(一)

   顾雏军有三样东西很难改变:吊带裤、大号眼镜框和他的倔脾气。    2005年7月19日中午的酷暑中,顾雏军穿着一身严实的深蓝色西装,出现在北京一家酒楼。他领着几个朋友,穿过幽暗的旋转楼梯来到二楼的包厢。包厢的名字有点意思:“

顾雏军婚姻 顾雏军的“白色科龙王国”

  人有狂心但不可狂气    人不可无狂心,否则难成大气,但绝不可狂气,气大伤人害己。顾雏军历经15年苦斗,狂心不改,狂志不移,以一个发明加一套理论,以购并科龙为平台,再加上一连串产业整合动作,一度成为白色家电的行业老大。但是他太狂

顾雏军微博 顾雏军抢婚科龙,四年间“始乱终弃”

资本“高手”的猎物 2001年10月,几乎没有任何征兆,国内著名企业科龙电器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顺德格林柯尔以5.6亿元收购原属广东顺德容桂镇政府的20.6%的境内法人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此时,距原容桂镇镇长徐铁峰出任科龙电器

声明:《科龙顾雏军为什么入狱 顾雏军“吞噬”科龙四部曲》为网友醉醉醉花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