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金融改革应为“非公经济36条”搭梯子



     截至10月30日,16家上市银行的三季度报全部出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使得银行净息差收窄,同时非息收入面临增速下滑,七成银行三季度净利润增速放缓,不良贷款率延续二季度的上升趋势继续反弹。

  本报记者就不良贷款上升、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子银行风险等问题,专访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先生。他提出,目前的不良贷款不会影响银行的资金安全,利率市场化将会继续有序推进,对于影子银行,监管部门应当正视其存在,不应视其为洪水猛兽,目前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是在为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搭梯子”,让“非公经济36条”得到真正的实施。

  利率市场化取决市场发展情况

  时代周报:日前,16家上市银行的三季度报公布完毕,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依然是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问题,相比半年报,三季度报透露出来的问题愈发严峻,以银行目前的拨备率来看,不良贷款是否会对银行资金安全造成威胁?

  曹远征:不会。实际上,目前不良贷款上升的局面,早在三四年前,银行业就已经预料到了。2008年政府宣布4万亿元投资计划,银行响应号召加入这个过程,而债务期限一般在3年左右,所以在那个时候,银行就已经知道三四年后不良贷款会上升,这是必然的结果。正因如此,银行业在两年多前就采取了应对措施,把拨备覆盖率提高。

  目前,中国的拨备覆盖率是全世界最高的,按银监会的要求,拨备金额要达到总贷款余额的2.5%以上,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区别对待,对政府地方债务拨备覆盖率提高到350%到400%。如果没有这么高的拨备覆盖率,过去银行的利润肯定会更高,现在有了这么高的拨备覆盖率,只要坏账规模不超过整个银行资产的2.5%,基本上就对银行资金安全没有大的影响,只是会对利润增长有一定影响。

  时代周报:这正是一些人所担心的,他们认为银行一方面盈利能力在下降,另一方面坏账率在上升,所以可能未来的风险会加剧。

  曹远征:银行利润降低的根源在于利差收窄,是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今年以来,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大幅加快,实际上是把定价权由政府还给市场,这就要求银行本身的风险定价能力要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利差是收窄的,这对银行的利润有非常大的影响。

  为什么现在股市对银行的评价不是很好?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利差在收窄,银行过去的盈利模式受到影响,估值模型在发生变化。银行的产品设计能力、定价能力、风险管理能力,都在建立过程当中,现在还看不清楚前景如何。过去中国的银行业是千行一面,未来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但是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现在还看不清楚,所以有人会担心。

  时代周报:利息差是我国银行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现在银行利差收窄,同时混业经营没有完全放开,这是不是银行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曹远征:对,其实无论是混业还是分业,核心都是风险管理问题。金融机构的风险配置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按时间配置,一种是空间对冲。时间配置是典型的商业银行业务,即通过积累流动性资产,把风险化解掉,或者推向未来,所以所有的银行都特别重视存款率和资金流动性。在2004年,中国所有的银行在理论上都已经破产,但是它们不破,就是因为存款在不断地增加,借你的钱还他的债,这就是时间配置方式。空间对冲是指资本市场化,通过在资本市场上的买卖,把损失全部卖光,相当于把风险分散到市场的每个参与者头上,实现对冲,这都是人类发明的防御风险的方式。

  如果是混业,就是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但是结合起来会产生新的风险,如果控制不好,整个银行体系都可能垮掉,这就是当年美国分业的原因。从历史上来看,分业和混业并不是争论的关键问题,而是风险控制能力的问题,如果监管机构控制不了风险,最好是把业务分开,不让风险传递。如果能够控制得住,实际上就是管理能力在提高,因此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利率市场化会释放风险,那么银行一定要有新的管理手段,除了传统跨时间以外,在空间上也需要采用新的办法,因此混业好像是一个必然方向,但是混业的进程有多快,取决于监管部门对风险的把控能力。

  时代周报:那么,从未来趋势来看,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会如何推进?央行最近公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虽有提出利率市场化的目标,但是没有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

  曹远征:利率市场化的核心是定价权转移到银行,银行直接面对风险,从未来趋势来看,贷款下限和存款上限会不断放宽,直到消失,最后把定价权全部还给市场。这个过程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的价格改革,当时企业的定价权也是逐渐放开,最终完全实现自主定价,这在当时归结为“企业自主权改革”。如果把银行也视为一个企业的话,这个自主权正在回归的过程之中,就是由银行自己决定生产什么金融产品,和当年由企业自行决定生产是一回事。

  但是,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很难预测,我们从80年代的经验来看,1988年我们还在谈价格闯关,4年以后的1992年,粮食就实现了购销同价,价格改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所以进度完全取决于市场的发展情况。我们相信企业有自主的风险判断能力和定价能力,它会在这个过程中适应,政府不必强行推行或强行控制,这是一个市场成长的过程。

  去年以来,它成长的速度很快,光是理财产品就达到了2.8万个,一个产品就是一份风险合约,这说明银行的创新能力在加强。当然,在风险合约中一定会有风险出现,也一定会有坏账、烂账,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要有激励机制,让它逐渐朝这个方向转变,还要有宏观调控,控制着别让它混乱,这样时间表的意义其实不是很大。就像小孩要长大,你是挡不住的,他的脚变大了,就要给他弄双大一点的新鞋,但是太大了他也穿不了,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时代周报:这个过程是否要在银行综合化经营的背景下来推动?

  曹远征:这是个成长的过程,我们不知道这个“孩子”会长成什么样子,它很可能是多元的、混业的,也可能是专才生、分业的。我们只能给它创造一个环境,改变千行一面的状况,未来的银行,有的可能会非常专业化,有的可能会非常综合化,这才是百舸争流、百花齐放。我们看看上世纪80年代的企业改革,当时所有的想象都落空了,因为现在出现的东西都比当时想的更好。

 曹远征:金融改革应为“非公经济36条”搭梯子
  “影子银行”是一种创新和过渡

  时代周报: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曾说,“中国金融未来五年最大的风险,是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体系”。 10月10日,IMF在东京召开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新闻发布会上,也特别提出了对中国影子银行的担忧,你如何看待影子银行的风险问题?

  曹远征: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风险”,风险是一种双向的可能性,可能是损失,也可能是利润。从这个角度来看,风险恰恰是创新的必然结果,而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它可能会导致更大的问题,甚至会走向一种新的秩序,但这并不表明影子银行是不对的,它只是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

  去年银行业有2.8万个理财产品,某种意义上它们都是“影子银行”,但是你能说这2.8万个理财产品全都是有问题的,全都不是创新而是瞎折腾吗?好像也不能这么说。我们已经注意到影子银行在发展,对待影子银行需要有规范,有正确的引导。我们要把握好这个过程,不断地修正它,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态度。尽管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新的现象,这个现象可能会带来风险,但是这绝对不说明这个现象不该发生,也不能说明这个现象一定会导致问题。

  时代周报:大家比较关心的,是目前对影子银行监管上的缺位,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也表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做起来不容易,没有监管机构可以扮演这个角色。那么政府部门究竟应该以何种态度和方式对待影子银行?

  曹远征: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监管跟市场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为什么别的工商企业不需要监管,而金融企业需要监管?原因就在于金融是高杠杆行业,它像水一样,弥漫在整个社会中,一旦出现了问题,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带来损害,所以一定要保持金融稳定。如果要监管,只需监管“杠杆”就行了,现在的监管理念都是在产品层次,避免过高杠杆的产品出现。

  金融业的本质是经营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金融业,而金融的风险就在于杠杆,风险的大小取决于金融机构的辨识能力。过去政府认为金融机构没有这个辨识能力,所以需要监管,但是后来的发展发现要放松监管,这就是监管跟杠杆生长过程的博弈。而且我们会看到,混业并不一定比分业好,分业也并不一定比混业好,英、美银行是分业,德国、日本是混业,德国人说,他们没有出现欧债危机,就是因为他们的金融体制,所有的东西全部都在一家银行掌握着,因此只要银行稳健,他们就能把所有的风险都控制住,这就变成一个无解的问题。

  很多人在讨论监管问题的时候,都会说是因为金融业的贪婪造成了金融危机,现在要监管“贪婪”,我不知道该怎么监管。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政府跟市场应该是相互适应的,监管要深化到产品层次,监管产品的杠杆率。但是影子银行在这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现在基本上以商业银行为主,商业银行的杠杆率比较小,而资本市场的杠杆率比较高。我们通常认为,中国经济不发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金融服务不发达,金融服务发达的方向就是杠杆化,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影子银行恰恰是一种过渡形态。

  温州金融改革就是搭梯子

  时代周报:所以我们应该让影子银行阳光化,正如温州金融改革所做的,但是温州金改进行了半年,实体经济并没有像预计一样出现明显的回暖,民营经济的出路到底何在?

  曹远征:我们虽然有了“非公经济36条”,但是民营企业还是遭遇玻璃门、弹簧门,这其中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因为门开得很高,中间又没有梯子,民营企业爬不进去。比如,铁路领域是开放的,但是铁路的投资量太大,民营企业家根本投资不起,所以门开得再大也进不了。那么中间的“梯子”是什么呢?就是金融,只有把金融的梯子搭好,民营经济才进得去,而温州金融改革就是搭梯子的过程。

  温州金融改革,政府已经有了一些帮助,但是现在进展还不是很快。温州的民企老板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变成真正的企业家,而不再是投机家,因为现在投机的机会基本没有了。过去他们卖打火机、炒房子、炒煤矿,但是现在这种技术门槛很低又有暴利的行业,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暴利只能来自于技术进步,这是他们自身的局限性,所以从历史上来说,人力资源变得最重要,但是人力、科技的进步不是一两天能提高的,这就是民企面临的第二个问题。现在“门”开了,但是开在河对岸,民营企业家不会游泳,这怎么办?只能先培训游泳。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已经到了提高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时候,过去我们的企业家做的很多都是低技术含量的活,找几个农民工就可以包打天下,现在要提高技术进步,不是一夕之功。温州现象正说明了上述两个问题,一些企业家看到技术进步弄不上去,就把厂房设备卖了,弄一把钱做PE去了,这反映出技术进步是一个很大的门槛。金融改革是为民营经济进入垄断领域搭梯子,但是光靠民间自己搭梯子速度太慢,水平太差,而搭好梯子后,更重要的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631.html

更多阅读

曹远征等 :重塑国家资产负债能力 曹远征

【作者:曹远征 钟红 廖淑萍 叶蓁/文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的长远规划。借助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望远镜”“显微镜”功能,有助于建立起新的经济社会宏观管理框架重塑国家资产负债能力目前全球性的国家资产负债的可持续性及相关

金融改革试验区 金融改革应告别倒逼路径

      距离国务院批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两年之后,温州金融改革终于进入真正突围阶段——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全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将于3月1日正

曹远征:“钱荒”提醒企业要管好现金流

     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对此,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此前在一场论坛中,探讨了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与实体经济的发展:“6月份Shibor(上海

广东民营经济 广东金融改革应以发展“民营金融”为主线

     对广东而言,未来十年实体经济布局需要金融资源的引领,即通过服务贸易完成“进口替代”,将人民币触角向东南亚延伸,从资本流入转向货币输出;加快制造业升级,打造高端与现代微观金融市场;同时尽快发展民生金融,满足中低收入民众的财

声明:《曹远征:金融改革应为“非公经济36条”搭梯子》为网友黑色森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