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并不轻松的dvd
对于国内的dvd企业来说,2003年过得并不轻松。如果从产业规模和市场来看,仍然是令人高兴的。全球市场继续增长,预测全年可达8000万台左右。在我国生产的(包括外商独资及中外合资企业)大约为6800万台,占据了85%的份额。稳稳地坐定了生产大国的位置。产业规模的扩大,基础是出口量的增长。去年产地在中国的dvd出口高达5000万台以上,内销量也突破1300万台。
高增长并未使我国的dvd企业感到轻松。首先,知识产权问题像一把利剑高悬在头上,6c(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时代华纳、东芝、jvc),3c(飞利浦、索尼、先锋),1c(汤姆逊)mpeg-la,杜比等专利收费公司向我国企业提出了高额的收费要求,合计每台在20美元以上,这使dvd的生产成本显著增加,严重影响了效益的提升。其次,由于竞争的加剧,2003年市场上不断引发降价风波,短短的二三年时间,dvd影碟机平均售价从1700元下降至700元,甚至出现了不足500元的产品。由于出现了产业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下滑的严重态势,许多企业都在密切观察市场,研究下一步怎么走,dvd行业处在一个重大的变化发展阶段。
从目前的动向分析,2004年市场总体情况应该是:一、总的销售状况仍然会平稳增长,世界市场预测会有20%的增幅,这一趋势有可能保持到2006年,国内市场因dvd价格与vcd日趋接近,极有可能加快对vcd市场的蚕食,总销量在1500-1800万台。二、新的品种会加快上市步伐,主要是可录dvd、移动dvd以及高清晰度dvd。可录dvd在国际市场上升很快,2003年大约为140万台。2004年预测会接近300万台,2005年更可能超过500万台。目前,我国的万利达、新科、夏新等dvd领跑企业,都在致力开发这一产品,万利达第一批产品已经面市,而且价位在3000元左右,应当说,这一低价入市为打开可录dvd起了一个好头。移动dvd由于技术含量较高,开发和生产难度都较大,所以一般企业较难进入这一门槛。然而由于移动dvd市场价格较高,美国市场上最初曾高达1500美元以上,目前也在300-500美元。我国生产的dvd在美国市场已经有了良好声誉,使中国制造的移动dvd也较容易被美国消费者接受。新科生产的移动dvd90%出口到美国市场,长虹、万利达等企业也开始瞄准国际市场。在国内,有资料显示,潜在消费群会在3000-5000万台,主要为年轻时尚一族以及1000万家庭拥有者。在普通dvd利润极低的情势下,移动dvd有可能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随着高清电视的发展,dvd必将与之相适配。目前,evd已开始上市,如果市场表现良好,则必将推进高清dvd的继续研发和生产。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二、三级市场上,普通dvd仍然会在近两年充当市场主力。令市场感到欣喜的是,dvd关键件国产化步伐正在加快,这为降低产品的成本提供了希望。在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组织下,光学头行业标准已得到信息产业部确认,同时,光学头中的关键器件如激光器、物镜、光电探测器等已能国产化。dvd核心技术中的伺服系统技术和芯片技术,国内也在努力攻关。一旦国产化真正实现,不仅为dvd市场提供更为普及的产品,也会对光盘产业的创新树立起榜样和信心。
二、潜力巨大的家庭影院我国每百户家庭的拥有率,彩电为110%,影碟机为41%,而家庭影院套机(av功放+系更扬声器)仅为12.7%,即使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彩电的拥有率高达153.6%,影碟机为56.5%,家庭影院仅为19.3%,算上组合音响,也只达到33.6%,2003年,家庭影院销量约210万台,比2002年增长10%。
从理论上说,我国家庭影院正处在成长阶段,随着人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应该说,市场潜力远远大于目前的实际销售业绩。据最新调查显示,有近期购买家庭影院产品的城市消费者为21.5%。为什么还有80%左右的家庭引不起消费欲望呢?这里有消费群体的自身原因,也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缺陷。
就消费者来分析,首先家庭影院在家庭消费序更上是偏后的。一般家庭并不将它与彩电、冰箱一样列在必需之列,即使与空调、洗衣机相比,也排在后面。其次,家庭影院不像彩电那样老少皆宜,它往往被中、青年及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群体所青睐。再次,家庭影院的功能较多,使用操作比较复杂,一般消费者常常感到困难,再其次就是家庭影院需要较为宽敞的视听环境,住房条件如果较差,会被消费者忍痛割舍。在对城市的调查中,目前没有购买打算的家庭中,50%认为不是必需品,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26.1%的家庭出于经济条件或居住条件的原因;28%的家庭感到声响太吵或使用困难。
就企业而言,要扩展市场,开掘市场潜力还需解决好以下问题:一个是加大技术含量、不断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同时,精心经营好自己的品牌,家庭影院毕竟是比较大件的商品,中档的一般都要3000元以上,消费者花那么一大笔钱,首先要选择质量信得过的产品,这样品牌的号召力就显出强大力量。我国家庭影院品牌很多,消费者认知的却很少,正因为品牌优势尚未完全形成,所以目前即使占有率较高的品牌,也大多未超过市场总量的10%。第二是改善企业管理,降低产品成本,使家庭影院的市场价格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更加适应。由于家庭影院产品在性能、功能等方面差异很大,不像电视机、影碟机这些产品可比性很强。表现在市场上,它的竞争远不如其他家电产品那样充分、那样激烈。产品的多样性和价格的不透明、不可比,使家庭影院偏高的价格拉大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市场规模扩展缓慢。第三,有些企业不能自律,一度市场上假冒伪劣严重,鱼龙混杂使消费者信心受到损害。最后,企业在营销上还需进一步改进。营和销,经营应是销售的前提和基础,销售是方式和目的。当前,不少企业常常只盯在销售上,大量的销售人员缺乏必要的素养和技术知识,面对家庭影院这一特殊产品和特殊消费群体,既缺乏推广介绍、回答咨询、安装调试、技术服务的本领,也不善于深入了解消费需求、顾客心理、市场走势等。如果能用心地在品牌形象的建立、经营环境的营造、技术服务的完善等高层面营销上不断进取,一定会有助于市场的发掘。
2004年家庭影院市场仍会稳步上升,预计销售量在250万套左右,而且在品种上,会出一批外观造型新颖时尚、功能更趋智能化的产品。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书房、子女房数量的增加,一些迷你型音响也会受到市场欢迎。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功放和系列扬声器已开始打入国际市场,明年这一势头会更好,这对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三、喜忧参半的复读机我国的语言复读机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发展速度相当快,市场增长也十分喜人。1998年至2003年,市场销售分别为200万台、500万台、700万台、1000万台、1200万台,今年在1200-1500万台。复读机的消费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学生,这一消费群体十分庞大,而且年年会增加一批新消费对象,因此这个市场的特点是广大而又延绵。
伴随着市场的可喜增长,忧患也随之而来。由于复读机企业资金投入量小,技术门槛也不高,配套件容易获取,导致了大量小企业的进入。粗略统计,目前大约有200家整机生产厂。复读机的技术标准基本源于收录机,在技术上难度并不很大,不少小企业尽管技术开发人员少,也照样进行产品的开发生产。更令人担忧的是为了争夺市场,大量不规范的小企业采用低劣的零部件、元器件,使成本降低,又在二、三级市场上低价销售,导致复读机市场成为了音响行业最不规范的市场。大量低价低质的产品严重损害了骨干企业的销售,最严重的受损程度高达40%。也正是如此,引发了消费者对复读机产品的严重不信任,使一些正规企业萌生了抛弃这一产品的念头。
市场反映最为强烈的是复读机的可靠性,甚至有消费者愤而责问:这是复读机还是玩具。这种状况使人想起80年代时出现过的电子琴现象。那时的电子琴与现今的复读机都被消费者视为玩具,电子琴曾因音准等问题被媒体警告:不要造就一代音盲。复读机如果语言失真,是不是也会破坏少年学子的外语学习。因此展望2004年市场时,必须大声疾呼:把复读机质量提高,千万别损害到祖国未来的身上。
要保持复读机市场的健康发展,首先是企业要进行整合,改变目前小、散、乱的状况。由于种种原因,复读机企业尚未建立起产业组织,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已把成立复读机专业委员会提到了议事日程,希望这一措施能助于企业的整合和规范。其次,建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大力加强市场监管和产品监测,据了解,那么多的复读机厂只有很少一部门获得了“3c认证”标志,只有在市场规则的约束下,一些不读规矩的企业才会规矩起来。只有做到了正本清源,复读机市场才会有一个继续稳定增长的前景。
四、进入成长期的汽车音响
我国汽车工业近几年发展可谓突飞猛进。2003年中国生产销售的轿车、货车和越野车总量也和德国大体持平,其中轿车的增长尤为快速。预测年产已达300万辆左右,400万个家庭已拥有汽车,有近期购买计划的家庭在100万个以上。随着整车的发展,汽车电子产品面临着高速成长的巨大机遇。汽车电子在一辆整车上大约可占其成本的20%-25%,而未来更可能达到30%-50%,这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汽车电子产品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车载电子装置;二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音响只是第一类中的一个部分,其他车载电子装置还包括遥控中央门锁门,卫星导航全球定位系统、车载电脑、车载通讯等,其市场的开发和拓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