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公布了中国数字电视的过渡时间表,这似乎给一直暗流涌动的数字电视市场打了一支兴奋剂。而坊间的传言可能更令人兴奋,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如果年内中国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还不能确定的话,将有可能直接启动欧洲标准。
这样的说法在国家广电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那里得到了某种修正:“我们的行业标准实际上已经出来了,但是国家标准还没有确定,所以厂家们都非常艰难。如果今年年底还没有一个定论的话,可能会先用行业标准来推数字电视。”
实际上,数字电视的传输形式有三种,包括卫星、地面和有线,而欧洲的DVB-C标准是有线传输方式中的一种标准。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现状,选择有线传输的方式可能是启动数字电视产业最为经济的方式,而中国各地方的电视台在先行尝试推广数字电视时基本是以欧洲的DVB-C标准为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行业标准。决策部门决定以行业标准推广数字电视,实际上将给予欧洲标准更为权威的身份,这对于军威不振的数字电视产业来说,应该可以解决暂时的混乱和尴尬。
但是这样做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北京顾能研究机构的郑辉告诉记者,如果让欧洲标准成为事实标准的话,考虑到成本改造问题,中国的国家标准在未来就会成为推荐标准而不是强制标准,那么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将面对的问题,决不仅是交专利费那么简单。
整机厂商们等不及了
几乎是在1998、1999年,包括TCL、厦华、康佳、长虹等主流彩电厂商就已经开始了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但是由于标准悬而未决,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整机厂商们也只能做到这点而已。
至于专门从事机顶盒业务的公司也大多是惨淡经营。曾经在1996年底就做出全国第一套酒店视频点播系统的深圳迪科,现在已经消声匿迹,虽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和数字机顶盒,但迪科仍然没能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1999年成立的四川新泰克也一直是亏损运作,2002年度新泰克在数字电视业务上的亏损达到194.6万元。
“不能光等着,这样等下去,把大家都等死了。”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标准滞后对于数字电视产业的制约。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地方电视台在运营上都是各自为政,面对条块分割的市场,制造商们只能一个一个去谈,根本无法发挥出规模优势。
7月初,广电总局终于拿出了数字电视的过渡时间表,根据这份时间表,到2005年,包括四个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以及西部的省会城市将完成有线电视的数字化过渡。
整机厂商们纷纷出手,竞争已经提前开始,机顶盒成为众多厂商突破的首选。3月初,长虹和厦华已经选定了加拿大一家公司的芯片,生产针对美国市场数字电视市场的机顶盒和高清晰数字电视。长虹公司的刘海中表示,长虹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数字机顶盒生产线,虽然产品的2/3用于出口,但是长虹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制造经验。
创维方面则表示正在和国内的地方电视台展开合作,自己已经成立了数字技术公司,创维数字技术公司的数字机顶盒已经在10多个省市电视台的招标中中标。
同时,康佳集团透露3年前自己已经兴建了生产线,去年更是扩大了产能,在整个数字电视项目上,康佳的投入累计已超过6亿元。
国内另一彩电巨头TCL在发布自己的数字电视策略时则强调了施耐德的技术优势,TCL的一位高层表示,施耐德是欧洲数字电视的奠基人之一,当初收购前者时就已经在为数字电视做打算。
顾能资讯的顾辉表示,在未来5年内,机顶盒可能是数字电视产品竞争的一个热点,但是在这个产品上无所谓谁领先,“因为关键是里面的标准,而对于国内整机厂商来说,制造已经是驾轻就熟。”除了出口之外,在国内销售机顶盒必须要和国内的各地方电视台合作,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机顶盒产品的价格将不能完全透明,所以仍然可以给企业提供相当的利润。“谁跑得快,谁就能捞一票。”
整机厂商们显然已经等不及了,因为数字电视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竞争的机会了,面对新的市场,混战在所难免。但是不同于当年的价格战,数字电视的启动将重新规划产业链条,谁也不能放弃先期优势。“标准越难定,说明市场越大”
当然,比整机厂商们更着急的可能是广电系统了。在整个数字电视的推动过程中,广电无疑应该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这首先要看广电是否愿意而且能拿出多少钱投入到数字电视的推进中去,因为启动数字电视产业并不是有终端的接收产品就可以解决的。
信息产业部的技术专家董云庭告诉记者,如果将一个发射模拟信号的电视台改造成发射数字信号,总成本可能在800万美元左右。要改造中国大大小小1000多家电视台,广电面对的将是一个天文数字,单靠广电显然无法推动数字电视这么庞大的工程。
或许是为了团结更多的力量共襄盛举,最终包括广电和信产部在内的六部委联合行动,成立了中国数字电视的领导小组。不过中国数字电视的国家标准仍然一波三折。“标准越难定,说明市场越大,因为大家都盯着,所以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实际上,在中国制定数字电视标准的过程中,除了技术的因素外,各个利益集团的争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广电接近500亿元的总收入中,有将近75%的收入来自电视广告。但是近年来,广告市场的竞争已经呈白热化,收入增长已经趋缓。2001年的广告增幅只有3.3%,2002年同样乏善可陈。对于广电系统来说,迫切需要谋求自己新的利润增长点。
有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按开通数字电视每月收费50元计算,中国目前3000万电视用户,每个月广电就能多收入几个亿,这还不包括初装费。”当然这是最乐观的估计。
为此,广电已经开始了对自己网络的改造,去年,县级或县以下电视台这样的资源已经整合到市一级电视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陆刃波表示,数字电视产业必须有规模才能赢利,广电的网络改造已经初具规模。
那么,尽快确定标准,尽快推动商用是广电的不二选择。“广电已经修好了路,就想赶紧让车先跑起来。可是,信产部考虑的是先做好自己的车。”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直接拿欧洲标准过来当然最省力,社会成本也最低。但信产部却坚持要制定出中国自己的标准。”
因为数字电视的产业链条包括了信号发射、节目制作、接收解码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上都需要硬件产品的投入。如果能确定自己的标准当然是给了中国电子信息产品一次巨大的机会,信产部不能不考虑到这一点。当然还有更直接的做法,网通已经采购了200万台机顶盒,利用电信网络进行视频点播,变相介入广电的经营范围。不过信产部也并非完全从自身出发,频谱资源是相当重要的国家资源,选择得当的传输标准将为国家节省大量的频谱资源,可以再投入到国防军工或是其他领域当中去。
各利益集团都在利用自己的资源发挥影响
当然,广电和信产部还要面对自己体系内的问题。有线传输的方式必须依靠地方广电网络的支持,中央级的广电部门正在逐步丧失自己在模拟时代的权威和利益独占。去年年底凤凰卫视由模拟信号改为数字信号播放,并建议观众同当地的运营商联系,购买相关设备,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去购买一台数字机顶盒,因为观众发现自己的电视依旧能够正常收看凤凰卫视的节目。原因很简单,一些地方电视运营商接收到数字信号后又改回了模拟信号,再传输给普通的观众。地方运营商就站在最后一公里的入门处,绕都无法绕过。
在北京,这样的争夺就更加明显。比如北京数字电视一直不能全面启动,有业内人士解释说,一个重要原因是歌华还没有和中央电视台达成统一,因为中央电视台采用的是美国NBS公司提供的产品来对数字信号进行加密,歌华有线则采用了法国一家公司的产品,加密形式不同将导致不能收看到对方的节目。
央视的想法是自己对数字信号加密,然后向用户推广自己的协议厂家生产的数字机顶盒,并由自己直接向用户收费。而歌华恰恰与央视打着一模一样的主意,矛盾就此产生。
在地方,各个地方电视台虽然都是以欧洲的DVB-C为基础,但是为了确认收看者的身份,以计算收费,又各自做了技术上的改动,所以今后即便国家标准出台,但仍然面对这样一个难题,那就是国家有国家的大标准而地方有自己的小标准,主导权在地方手中,制造商们仍然要面对一个分割的市场。据说7月初召开的数字电视会议也把机卡分离列为一个主要议题,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而信产部同样有自己的难题。如果要研制自己的数字电视标准只能从地面传输方式入手,原本投入研究的大学目前只剩下清华和上海交大。而在这两所大学背后又是不同的企业集团,比如清华背后是长虹、TCL等国内知名企业,而上海交大的背后则是上广电等几家沪系企业。而更关键的问题是,这两所大学提供的技术方案仍然是以国外标准为基础,不可避免的要牵扯到国外的利益集团。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都在利用自己的资源发挥影响,决策部门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有多少企业能坚持到春天来临
整机厂商当然会收益,如果到2015年我国能完成现在全部模拟电视的改造,按每台数字电视机5000元计算,这将是一个上万亿元的巨大市场。对于已经进入超竞争时代的家电企业来说当然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而且,相当多的彩电企业都希望通过自己品牌的优势来带动自己的机顶盒销售,要做到所谓的“通吃”。
此外,还有包括广电系统在内的电视运营商们也会赢得一次难得机会,更重要的是利用数字电视可以提供视频点播、互联网接入等增值服务,广电可以形成自己的通信网络,并与电信部门展开竞争。尤其是在三网合一的大背景下,广电为应对将来和电信的“对称准入”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筹码。
对于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来说,当然不希望最后仍然是国外的产业巨头们成为幕后的真正赢家,但是在短时间内来看,这仍然是中国数字电视产业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比如最基本的标准层面,无论是采用任何一种数字电视的标准,专利使用费可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门槛,得益的还是国外的产业巨头们。
有技术专家解释说,研制中国自己的标准相当重要,“自己的标准就等于是底牌,没有底牌你怎么和别人玩,连杀杀价都作不到。”
虽然在内容上还有政策等诸多壁垒,但是在纯娱乐节目上,国外产业巨头仍然具备先期优势,包括美国在线、维亚康母等公司在内,已经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进入与试探。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做保证,数字电视在中国将成为一次主题先行的实践。有人预言,在中国数字电视启动后,国际传媒巨头将凭借内容提供商的优势成为中国市场上的最大赢家。
中国方面也开始了自己的反击,广电总局的官员曾经对媒体公开承诺,今年要开播10套以上付费影视频道和若干套有线数字广播节目,力争发展数字机顶盒用户100万。但是中国的内容提供商也有自己的顾虑,“内容提供商制作数字电视节目的动力在哪里,他们担心的是,投入会不会得到好的回报?”有业内专家这样表示。但是没有好的内容,消费者是不会因为更高的清晰度而更换成本更高的数字电视的,这可能是一个互为因果的问题。
来自市场层面的声音表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模拟电视和数字电视将在市场上共存,消费者在仍然有另一种选择的时候,数字电视市场的成长速度仍然是一个有待时间检验的话题,至于能有多少企业坚持到数字电视的春天来临,同样充满了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