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戴尔惠普两大巨头积极整顿中国市场策略的同时,联想超乎意料地一改昔日战场摆在家门口的做法,而是首度将目标锁定在了美国市场,包抄了戴尔的后路,显得非常耐人寻味。 当联想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变得毫无悬念后,世界级的PC大战就不止在中国上演了。
顺利通过美国政审后的联想,成为2005年中国PC市场第一季度的销量冠军。作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惠普和戴尔实在不甘心联想在全球市场的崛起,但这又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3月底,联想宣布海外3大投资机构入股新联想。与此同时,国内外银团向联想提供的巨额贷款,也进一步避免了联想因并购IBM PC而可能产生的资金不足。这夯实了联想的资金实力。
更让这两家美国公司不愿看到的是,在杨元庆的带领下,联想正开着PC战车向他们的美国后院冲去。
把战车开到美国去
日前,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和新任CEO史蒂夫·沃德掷地有声地表示,“联想一年内可以赢利,并将致力于成为美国市场第一大PC供应商。”
大家早已习惯了戴尔、惠普和联想在中国的割喉大战,因此杨元庆等人最新出笼的表态着实让中国产业界大为吃惊,并被金融界和实业界解读为这是他们的2005年全球战略。
“这不是联想高层的义愤之言,而是一种对美国市场精确测算后的自信……以价格优势著称的联想一旦全力进入美国市场,必将对戴尔、惠普等形成强力冲击。”高盛中国公司高级分析师David·杨告诉《IT时代周刊》。
此前,在联想宣布并购IBM PC的当天,杨元庆曾告诉《IT时代周刊》,联想同IBM PC部门在完成采购和供应链整合之后将会产生巨大的规模效应,这有助于提高Lenovo品牌的市场竞争力,而史蒂夫·沃德当时也表示“联想可能会在美国部分细分市场推行低价策略”。
最近,《IT时代周刊》就沃德的预言再度得到了联想集团负责中国市场的相关负责人的证实。他告诉《IT时代周刊》,在并购完成后,联想将在美国市场做出一系列举措,同惠普、戴尔等厂商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展开市场争夺。
联想集团此时选择挥师美国的一招棋非常冒险,而现今的PC竞争背景也相当微妙。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惠普率先挑起了今年的PC大战。惠普从2004年底即疯狂地向中国市场推出大量新机型,并首次和美国市场实现同步。对此,惠普中国公司高层直言不讳地向外界表示,希望此举能够抢占2005年的先机。在2004年,卡莉·菲奥丽娜领导下的惠普在中国市场取得的进步非常明显。据IDC公司统计的数据表明,这家世界排名第2的PC大厂在中国市场的发货量狂增70.4%,仅次于IBM,位居销量排行第6位。
而以直销模式横扫美国市场的戴尔,更是向来被认为是一头不可阻挡的公牛:在台式机市场上,戴尔在中国市场占有量从2003年的7.3%上升到2004年的8.0%,笔记本市场则从2003年的12.4%小幅增长到2004年的12.5%。
惠普和戴尔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杨元庆和史蒂夫·沃德共同掌控的集团相比,美国人表现出来的差距仍然明显。更为敏感的是,中国市场在其进入2年后重演无坚不摧的神话的信心开始动摇。
就在国外两大巨头都在积极整顿中国市场策略的同时,联想超乎意料地走出“围魏救赵”的棋局——一改昔日战场摆在家门口的做法,而是首度将目标锁定在了美国市场,包抄了戴尔的后路。因此,联想此时的出击显得非常的耐人寻味。
“我今天要站出来给戴尔先生提个醒,帮他认识认识,什么是联想,谁叫杨元庆!”这是联想集团前任总裁柳传志在联想2002财年动员誓师大会上的豪言壮语。如果把这句话留待现在来讲,或许更能让戴尔公司总裁迈克·戴尔刻骨铭心。
注入“蓝色基因”
让杨元庆有底气的是来自全球资本市场的支持,这种支持与此前全球金融市场一致唱衰联想未来的情形大相径庭。
2005年3月31日,联想集团接受了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和美国新桥投资集团等全球3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的总额为3.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据悉,杨元庆已决定将此笔巨款作为收购IBM 全球PC业务之用。另据《IT时代周刊》了解,巴黎银行、荷兰银行、香港渣打银行和中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正联合其他16家中小银行组成新财团,筹划向联想提供6亿美元贷款。
业界普遍认为,此时手握大笔资金的联想在5月份顺利完成余下的收购工作将不成问题。易观国际顾问事业部IT分析师江崇王就认为,获得投资机构投资及银团贷款,极好地解决了联想收购IBM PC的现金困境,有效减轻外界对新联想的发展顾虑。
不过,高盛中国公司David·杨提醒《IT时代周刊》不要只看到有巨额资金注入联想集团,而应该注意该举措背后的重要意义。
“充实资金供应链对杨元庆来说很重要,但此次引入跨国资本的目的显然还有更深层的考虑。杨元庆就认为,现在联想集团并不缺钱,真正稀缺的却又用钱买不来。”David·杨说。
来自联想集团的说法是,杨元庆对此次引入大笔资金作用的看法包括多方面:一是有效的加强新联想的治理,使董事会更加国际化(3大投资机构将占据3个董事会成员席位),这有助规范董事会的公司治理;其二,3家公司都非常了解IT行业和IBM的PC事业部,他们与联想管理层可以形成高度的一致性;最后,此次投资能唤醒市场信心,从而鼓励其他投资人来参与投资。
江崇王对上述观点表示赞同,不过他还认为联想此时能够获得大笔资金援助,一方面增强了客户信心,有助于新联想更好地维护前IBM的高端客户;另一方面也有效提高了资本市场对于新联想的信心,是香港上市的联想的利好因素,为他们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创造更好的基础。“为新联想的上下游供应商、合作伙伴提供信心,有助于新联想业务的良性有序发展。”江崇王说。
据悉,为了获取美国乃至世界的认可,杨元庆正在从内到外对联想集团进行了大换血。“联想的国企味道正在被稀释,逐渐增加了IBM原有的‘蓝色基因’。”联想集团公关部一负责人如是认为。
向PC贵族转型
联想现阶段并不担心,自己在中国市场的领先优势还暂时无忧。
江崇王告诉《IT时代周刊》,中国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帮助戴尔更好地实现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直销经营体系,但要想在中国市场超过新联想还是任重道远。“一方面,在中国市场上戴尔与新联想之间的市场份额差距非常明显;另一方面,戴尔通过低库存、高效率物流所获得的产品成本优势被部分其他较高成本(例如管理成本、运营成本等)等所抵消。此外,无论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联想品牌作为中国IT领头兵的文化影响是其显著的优势。”江崇王说。
针对戴尔近来的调整,联想相关负责人就认为,国内市场竞争已经很激烈,但联想的市场份额却一直在增加,并大体相当于市场排名之后的方正、同方、戴尔等厂商的市场份额之和(IDC数据)。
此外,联想在中国市场地位的稳固,并不一定意味着在国外市场也能超越戴尔等厂商。江崇王认为,新联想在美国市场赶超戴尔,比戴尔在中国的发展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David·杨指出,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联想需要一种包装或者陪衬。因此,可以认为他们收购IBM PC事业部的最大意义在于急速提升研发实力,从此由贸工技走向了技工贸。这才足以使得联想真正拥有全球范围内PC贵族的行头。
但是,业界也认为未来的联想品牌并不意味着它有创新的血统。因此,虽然具有本土领域的销售优势,联想要和戴尔、惠普等其他PC巨头在全球范围内一较长短并非易事。
江崇王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首先,新联想的整合仍然存在困难。有三个方面是新联想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整合IBM、联想的原有供应链、采购平台,通过整合有效降低成本;新联想如果希望保持在中国的领先及与戴尔竞争,需要首先保证全球范围内IBM原有核心用户的不丢失;两种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
“美国文化对新联想的排斥短期内很难消失。”江崇王说。
另据《IT时代周刊》获悉,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马雪征在近期举行的内部电话会议中宣布,该公司已考虑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但目前未有任何时间表。受利好消息刺激,联想股价次日上扬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