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业务诞生之初,是传统新闻业务的一种延伸,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它在不断吸取传统新闻业务养分的同时,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崭新面貌,有些,甚至是革命性的,并有可能对整个媒体的新闻业务发展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十年间中国网络新闻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时间观的发展 中国网络新闻业务对于传统新闻业务的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时间观。 在早期,中国网络媒体发布新闻的方式是“定时”,这表明网站仍然受到传统媒体业务观念的限制,但是很快,“及时”就成为了网站追求的目标。2003年3月20日10时30分左右,美国向伊拉克开战。这个早已在预期中的“突发事件”成为了时效性竞赛的一个重要机会。10:34分,新华网依靠新华社巴格达报道员贾迈勒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和中文快讯。多家网站也在极力争夺新闻发布的“第一”。网络已经将“实时”的追求推到了极致。 在追求“及时”、“实时”的同时,网络新闻的“全时”化观念也逐渐建立起来,网络新闻不仅要最大限度地保障对个别的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同时还要作为一个“全天候”的媒体,在一切新闻报道中争取最强的时效性。 网络媒体时效性的不断提高,并非简单地取决于网络技术的支持,更重要的,还在于观念、体制上的改进。网络新闻时效性上的进步,也并非只是简单地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水平,它带来的另外一些冲击也许更意味深长。例如,在冲破某些人为的报道障碍、在更好地满足受众知情权方面,网络媒体以时效性优势来突围,便有着一种实验性的意义,在某些时候,它会成为一种压力与动力,带动其他媒体的革新。 但把网络新闻竞争的指标简单地定位于时效性时,也带来了不必要的攀比。因此,在网络新闻竞争更上一层楼时,许多网站的眼光已经超越了时效性这样一个单一的量化指标,而是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新闻能力。 ●组织方式的发展 网络媒体建设之初,还在一定程度上沿用了报纸的思维方式。但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新闻的组织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网站发布新闻时,常常不是一次性的和盘托出,而是在不同的层次中逐渐展示出完整的内容。层次化与网络化是新闻发布后的状态,也是新闻资源循环再生时的形态。 层次化、网络化,这些新闻组织的特点,最终是通过层次化的新闻作品、专题和新闻网页等几个层面的手段来实现的,但目前国内新闻网站在网页的设计上已经表现出一种趋同的倾向,即“平面主导式”,更多的强调的是内容的广泛。在导读页上推荐的新闻数量较多,有些甚至可以达到几百条,读页面一般长达多个屏幕。导读页往往采用多重方式进行新闻推荐,同时在此过程中,又可以通过标题获知一些主要新闻,因此获取主要新闻的效率较高。但是,其问题在于,页面过于繁杂,阅读的负担较重,此外,它可能使得受众点击进入各栏目的机率下降。 与之相比,美国新闻网站是以“立体主导式”。这些网站的导读页新闻数量较少,有些甚至只有10多条,但是多数重要新闻除了标题外,还有新闻内容提要。导读页只有一到两个屏幕大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众获得新闻时的成本,但会促使受众做一些深度的阅读,另外,对于提高网站的点击量也是有好处的。简单清爽的导读页设计,也可减少受众做阅读选择时的困惑。 对于以上两种不同思路,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加以比较。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网络阅读环境中,阅读习惯一旦建立起来,会相当牢固。而且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心理定势。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网民大多数习惯于新浪、搜狐等网站的新闻网页的设计风格。这使得一些媒体网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得不在页面设计风格上向这些网站靠拢。 ●利用方式的发展 早期的网络新闻就像传统媒体一样,一条新闻只是进行一次性的简单发布。但是,随着网络新闻编辑手段的丰富,网络新闻资源被越来越多地得到循环开发与利用。 循环开发的含义是,网络新闻资源可以通过数据库长期保存,并被加以无限制的反复利用。因此,在网络新闻发布的业务系统中,数据库技术就成为了关键。在网络新闻记者与编辑那里,则意味着,在现有的新闻中,利用已有的新闻资源,成为一种日常工作。如何寻找与当前新闻相关的资源,又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也成为了新闻发布的一个重要环节。 搜索技术也对于提高网络新闻的循环利用效率起着重要作用。2004年9月,著名的搜索引擎Google 推出了以1000多个新闻源做支持、利用搜索技术和自动页面生成技术制作的Goole中文新闻,对于国内新闻网站特别是以整合新闻为主的商业网站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网络新闻的发布方式也在不断得到丰富。从总体看,网络新闻的发布方式可以有两大类:“拉”方式与“推”方式。拉方式目前是网络新闻的主要发布方式,即将新闻发布于网站,由受众登录网站后自主进行选择性新闻阅读;推方式指的是,利用相应手段直接将新闻传送给网络受众,无需受众登录网站进行新闻的选择。常见的推方式是电子邮件,用户订阅网站的新闻后,网站定期将编辑筛选的新闻传送给用户。现在,手机短信等新技术,也为网站新闻的“推送”式发布提供了新渠道。
在网络新闻的发布中,不同渠道都各有其利弊。拉方式尊重了受众的选择权,但是,增加了受众获得新闻的成本。而推方式则与之相反。一个网站如果单纯采用一种新闻发布方式,就较难适应受众的多样化需求。理想的情况是,各种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促使新闻的多通道流动,目前成为了新闻网站提高新闻利用率与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表现手段上的发展 在上网初期,网络新闻是以文字手段为主的单媒体信息。1999年,网络新闻的多媒体化开始受到重视,尽管网络条件仍然不够完善,但是,一些网站开始意识到多媒体化是网络新闻的一个发展方向。《人民日报》网络版便在这一年全面开通了多媒体服务,这些服务包括音频、视频和360度照片等。 但是,这时网站对于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还只能停留在“各自为政”的阶段,一个网站的文字、图片、声音与视频等报道手段,往往是相互分离的。直到今天,网络多媒体报道的发展方向还是一个处于探讨之中的问题。 无论如何,新闻网站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报道已经成为一种常规。2002年2月21日,中央独家授权新华网在人民大会堂对中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等重大活动进行多媒体现场直播,新华网的摄像机第一次与CNN和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并排架设,引起现场众多国内外记者的惊讶。这次直播开创了全球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多媒体现场直播的先河。 除了探索图片、音频、视频等传统手段在网络中的运用之外,新闻网站还在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Flash技术在网络中的运用。目前,新闻网站一是利用Flash动漫讲述新闻,一是将Flash作为整合各种媒体要素的手段。 Flash动漫新闻可以摆脱对现场的新闻素材的依赖,因而是一种便捷的模拟或再现新闻现场的手段。对于突发性新闻报道来说,Flash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第一手素材无法获得的缺憾。但是制作Flash动漫新闻,需要制作者既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可以从容地进行动画的创作,又有扎实的技术能力,可以自如地进行制作思想的表达,同时,还要求制作者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善于表现新闻中最有价值的要素。目前,在国内的新闻网站中,这样的人才还是非常缺乏的。 ●编辑观的发展 从1995年至今,网络新闻的编辑观经历了四个层次的发展:粘贴—加工—组织—解读。 简单的“粘贴新闻”,靠快和全来赢得眼球;“加工新闻”,即对新闻进行加工整理,使其具有高质量与可读性;“组织新闻”,包括形式上的组织与内容上的组织,一方面对现成的新闻资源进行整合,一方面争取独创性;“解读新闻”,即对新闻事件或其中某些环节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深度的剖析,释疑解惑。 从网络新闻的发展过程来看,粘贴新闻是最原始的一种方式。但是进入信息过剩的时代,这种简单的新闻处理方式的问题立即显露出来。互相的粘贴,带来新闻的趋同倾向。当粘贴成风时,单一网站的新闻品牌的存在变得几乎不可能。更重要的是,“粘贴”带来竞争,一种量与速度的竞争,没有这种竞争,就不会有网络新闻的繁荣。粘贴新闻是搭建起整个网络这个大的新闻平台的基础,它使整个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形成了自己基本的竞争力:及时、全面。 当然,仅有“粘贴”是不够的,这也就使网络新闻编辑必然要向其他层次发展。网络中的“加工新闻”除了改正错别字、语法错误之外,它还包括对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加以审核,使新闻适应自己网站的目标读者的一个手段,通过对一般流通的新闻进行合理的、不带歧义的剪裁,可以使新闻素材更加精炼,更加适合特定网民的需要。 目前,加工新闻成了各个网站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其中,标题的加工,更是成为了一种常规的新闻竞争手段,对于同样的新闻素材,各网站通过不同的标题处理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挖掘新闻的价值,也可以通过标题制造出吸引眼球的亮点。在各个网站,标题制作都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组织新闻”分为形式的组织与内容的组织。而网络新闻的内容组织,又可分为三个层面:挖掘各种新闻或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棗基本层面;策划新闻选题或专题并组织报道棗中间层面;构造整个新闻网站或频道的内容框架棗宏观层面。 解读新闻,是网络新闻的更高层次。对于目前的中国网络新闻来说,“解读新闻”这个层次,亟待开发。谁能在这一层面上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谁就能在下一轮的新闻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 近年来,由于网络新闻竞争的加剧,各个新闻网站都在组织新闻与解读新闻方面加大了力量。从总体来看,网络新闻编辑观的发展,是与网络新闻的发展模式的探求相吻合的,体现了中国网络媒体从“文摘式”模式向“原创型”模式的发展。 ●受众观的发展 网络技术使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从单向到互动,是受众观的第一次变革。网络媒体正是在逐渐认识到网络媒介的技术特性的同时,逐步提高与受众互动的能力,开发出新的互动形式。 从形式上看,互动的方式包括: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受众意见调查,特约来宾与网友的交流,受众互动等。 然而,互动只能说明传播双方交流通道的畅通,在互动过程中,传播者仍然是起着主导地位的,而受众仍然是接收者与相对被动的反馈者。但是,从网络新闻发展的实践来看,在一定的场合下,网民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与反馈者,同时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网络新闻的传播者的传播意向与行为。 因此,网络受众观的第二次飞跃表现为将互动的关系进一步演化为“共动”的关系。这时受众参与的手段主要仍然是论坛、邮件等基本方式,但是,他们处于更为积极的地位中。他们可以通过新闻的转发,提升某些新闻的价值,增加某些事件的关注度,也可以通过热烈的讨论,将个人意见汇流为公共意见。 “共动”意味着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而同时,他们对于社会生活的干预能力也增强了。“妞妞”事件和“孙志刚案”、“刘涌案改判”等,正是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与网民共动的结果。 这六大发展,是中国网络媒体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新闻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网络新闻的发展,不但对于网络媒体繁荣的意义重大,也将对于中国传媒业的进一步变革产生影响。 (作者系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网络传播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二个“拐点”闵大洪 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自2001年举办以来,已经成为业界一年一度的高端研讨会。论坛的开设是与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紧密相连的。我们可以看到四届论坛的主旨展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保证网上舆论的正确导向;二是探讨互联网传播规律,探索网络媒体可持续发展之道。每一届论坛的主题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提升中国网络媒体的整体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今年(第四届)论坛的举行又处在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时刻: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以1995年为起点,到今天已经整整10年。 中国网络媒体经过10年的发展,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近5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布局和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布局看,有三个梯次: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和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城市)新闻网站。大量的综合新闻网站和媒体网站构成了规模可观的网络新闻传播矩阵。 ●两大拐点 纵观中国网络媒体10年发展史,可以发现有两个重要的“拐点”:1995年至1999年,是中国网络媒体起步阶段,到了20世纪、21世纪交替之际,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面临着第一个“拐点”:要不在互联网时代无声无息,无所作为;要不就奋起直追,有所作为。在党中央的部署下,从2000年起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网络媒体已完全扭转了在互联网新闻传播领域中的被动局面,形成了今天如此规模的布局和巨大的传播影响力。 而今天,中国网络媒体发展正面临着第二个“拐点”:要不停留在目前阶段和水平,作为有限,要不以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谋大作为。 今年4月,光明网看到在激烈的竞争中,自身发展的步伐停滞,因此在改版的同时,喊出了“开展二次创业建设一流网站”的口号。尽管网站的宗旨、定位、风格不变,但明确提出了“服务意识要变,内容侧重要变,表现形式要变,技术水平要变”。人民网总裁何家正在接受《网络传播》专访时指出,“人民网已经走过了少年时代的学习、积累过程,到了真正形成自己机制的时候”。因此,人民网在今年进行了机制上的改革,从原来报社编辑部的一个内设机构转为报社的直属机构。今年6月,来自全国各地的32家城市新闻网站的总裁、总编聚首宁波,正式成立了“中国城市新闻网联盟”,探讨并开始落实促进中国城市新闻网站发展的战略;今年8月,宁夏、内蒙古、西藏、广西(新桂、桂龙)、新疆(天山)等五自治区的重点新闻网站负责人在银川聚首,签署了《全国民族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联盟协议书》,共议加快民族地区新闻网站建设及加强彼此间交流合作的大计。这一切都说明,面对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中国网络媒体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正在突破发展“拐点”所带来的困难和障碍。 ●六大能力建设 中国网络媒体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能力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能力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可持续发展是能力建设的必然结果。网络媒体的能力建设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战略规划能力。各家网络媒体在发展中,不论是领导层,还是整个团队都得到极大的磨炼。如果说,在建站初期,主要考虑的还是战术问题,那么在网站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之后,今后的发展考虑则要进入战略层面。战略规划着眼大局、着眼未来。以往新闻网站对战略规划的制定并不重视,主要是认为制定了也没有用,或认为计划跟不上变化。这样难免出现走一步看一步、别人做什么我也做什么的盲目性。当互联网的发展在世纪之交经过那次起伏跌宕之后,大多数网站经营者已清醒认识到绝不能把网站当成一夜暴富的工具。对中国网络媒体来说,这一点就更为重要,因为它不是一件三天两头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如此,战略规划制定和实施就十分重要。它要求网络媒体的领导层要站得高,看得远,要求对包括传播环境、产业环境、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网络媒体与其他数字新媒体的关系、自身的实力优势劣势等都应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业务拓展能力。如同传统媒体一样,业务是网络媒体的核心。这里所说的业务即包括内容,也包括利用互联网功能向网民提供的各种服务。网络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既是对内报道的媒体,也是对外报道的媒体。因此,能否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并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提供,就成了网络媒体首要的任务。网络媒体还是服务的提供者,如电子邮箱、BBS、聊天室、同学录、个人网页、电子相册、MP3和影视下载、在线游戏、网络电台主持、博客以及手机短信息等等各种服务。业务拓展能力是网站实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能否利用新技术和从赢利的角度开拓出新的业务领域,成为网络媒体竞争力的核心。 技术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它不仅将网络新闻传播不断带入新的境界,而且可以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和经营领域。新华网总裁周锡生一针见血地指出,“网站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内容是关键,技术同样是关键。如果技术跟不上,网站的竞争力就会减弱。只有内容与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特别要加强网站内容采编制作与技术研发改造的捆绑,只有获得强大的技术支持,网络媒体才能够做大做强。” 2004年8月9日,新华网推出RSS聚合新闻服务,可以视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的一个例证,而作为重点新闻网站这种能力的显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以GoogleNews(2004年9月推出简体中文版)、MSNBC Newsbot、My YAHOO!等一系列以“聚合形式”的网络新闻形态开始兴起、搜索引擎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宽带网络和无线移动网络带来传播形态的新变化并拓展众多的新业务、被称为媒体3.0版的博客方兴未艾、下一代互联网(以Ipv6、网格等技术为代表)亦正在迅速向我们走来。目前,国际上正逐渐以“u”(ubiquitous,指无处不在)来取代“e”用来描述信息化事物,反映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信息社会的全面到来。中国网络媒体若要在今后有大作为,技术上的迅速跟进、消化采用、有所创新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经营运作能力。就大多数媒体而言,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一定要产生经济效益。网络媒体不论是从传统媒介产业的角度看,还是从新兴互联网产业的角度看,追求并产生经济效益是理所当然的。中国网络媒体可持续发展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能够将政府、传统媒体及来自其他方面的投入转化成长期稳定可靠有效的赢利模式,使自身做大做强。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中国网络媒体通常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薄弱。不要说对市场的敏感力、反应力,就是在常规的运作上也会表现出瞻前顾后。如新闻首页网络广告数量究竟多少为宜、刊登位置、大小及形式究竟何种为度、著名论坛能否刊登广告等都成了颇费思量的难题。新兴网络媒体的发展,也是一个创立自己品牌的过程,因为只有形成品牌之后,才可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该说,今天一些网络媒体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品牌,能否更好地推广自己的品牌,尤其是能否运用好品牌去争取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今后的发展。因此,改变目前经营运作能力整体低下的状况,亦是中国网络媒体的当务之急。 危机应对能力。就网络媒体而言,危机的产生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自己运作不当而产生,如刊登虚假新闻、不良信息、侵犯他人隐私、名誉、著作权等而导致自身公信力危机;一种是因外部环境如传播环境、经济环境、产业环境等变化而产生,如政策的新限制、产业的不景气等造成的自身业务经营危机。这里所说的危机主要是指第二种危机。如同任何企业一样,网络媒体在前行中也会时常遭受到风浪来袭,是否具有应对能力以及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航船是否停顿、倒退、甚至关系到是否翻船。中国网络媒体由于特殊的背景,大多危机意识并不强烈,认为绝不会因为外部环境而到“翻船”的地步。如果心底存有这种想法,就势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懈怠,并对可能到来的危机毫无准备。因此,中国网络媒体一定要在运行机制、业务布局、经营拓展、技术支持、人才储备等重要环节下功夫“做功课”,以防未然。 机制更新能力。一个组织在诞生后的开始阶段,大多是生龙活虎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锐意进取的精神往往就会减弱。有国外研究机构,以示意图的形式反映了组织的生命周期、组织的变化倾向以及组织的领导特点三者之间的关系。 特别指出是,我国各家新闻网站从一开始就是在原有的新闻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都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这对于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建站工作,协调与传统媒体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机制很容易造成官僚化倾向,或议而不决,或决而不行,或自己说了不算,造成发展关键时机的错失。有了好的机制,才可能重大限度地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并转化为战斗力和创造力。因此,中国网络媒体自身要具备机制更新能力,避免新媒体以旧机制运作产生的种种弊病,始终保持活力。 当然,除这6项能力外,还可以提出一些,如公关策划能力、情报搜集分析能力等。总之,中国网络媒体在前行中,要不断看到、找到自身运作机制的薄弱环节,尽快加强之。 中国网络媒体早已走出初期网络版阶段。从媒介的角度看,它已成为独立的传媒形态;从互联网产业的角度看,它已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众多新闻网站已成长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互联网企业。因此,能力建设在今天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上述能力薄弱,必然导致运作水平的低下,效益的低下,甚至产生生存危机;而使这些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才可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足以自豪和骄傲;相信第二个十年会更加辉煌。(本文提交第四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闵大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 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