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讯93.28%的收入来自日本,而作为软件外包主要来源的欧美市场,中讯集团却仍然徘徊。 在国内软件公司报表利润率普遍疲软之时,刚于去年4月登陆香港主板市场的中讯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99.HK)在3月31日宣布,公司截至2004年12月31日,年度纯利达5536万港元,较上年上升63.55%;营业额17830万港元,较上年上升55.67%。
目前,中讯是内地唯一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外包软件公司,主要的业务区域在日本市场,外包日本NEC及其附属公司NEC软件、野村合研究所及大和研等公司的软件业务。
短短一年时间,中讯从4.7亿港元发展成为市值愈11亿港元的规模,员工人数从原来的700余人增至1000人,且最重要的是,在保持高速增长、规模扩大的同时,公司利润率大幅提升,并在业内赢得“京城第一包”的称号。中讯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志强颇自负:“我们的盈利能力应该处在国内最好的公司行列。”
管理层的困扰 王志强是个比较务实的商人,这一点从他制订的公司发展规划之中就可以看出,今年,中讯仍将重点关注日本客户及拓展日本市场。 作为“外包第一股”,中讯在证券、银行以及保险等金融领域的软件开发实力已经为国外公司所证实。但是从财报来看:中讯93.28%的收入来自日本,来自中国的收入仅占6.72%。王志强表示,目前内地的业务主要是针对国内金融机构从国外购买软件的“二次开发”,“但银行对这种二次开发愿意付的价格不会很高”。此外,中讯过去在内地进行一些软件业务时曾经产生过很多呆坏账,这也令王志强颇感头痛。针对目前国内也有不少软件公司不仅承接海外公司的外包业务,同时也兼做国内软件开发的做法,王志强认为这不会是他的选择,他将专注做海外市场而且偏重外包业务。
不过,对于欧美市场,王自强虽然也很看好,但由于有印度这个竞争对手挡在面前,他认为开拓这一市场挑战会很大。
目前,中讯在开拓日本市场方面越来越得心应手。“去年的增长是因为两个主要(日本)客户的业务大幅增加了90%,仅仅这两个客户订单带来的收入,就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74%左右。”他说。
王志强认为,在外包软件方面,日本市场还远远没有开发成熟。根据IDC的数据,今年日本国内软件需求总金额约为740亿美元,占全球总需求的12%,而且还将按8.4%的速度继续增长。随着中国政府对软件出口的支持力度加大,以及日本方面对中国企业的认可度和认知度的提升,中国正越来越成为日本企业软件外包的首选。
他说,在日本,目前的情况并不是没有订单可接,而是订单规模较大,日方担心中方公司太小,接不下来,这也是中讯去年大举扩充人手的一个原因。随着去年TISInc、东芝以及日立等客户的订单的增长,中讯在这方面的瓶颈会继续扩大。
不过对王志强来说,最大的困难并不在于如何扩充人手,而是如何让一个扩大规模后的公司跟以前一样有效运转。“要保证公司人员扩大到2000至5000人时仍然有效运作,我们还需要开发一个有效的管理系统。”他说。
这或许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将要困扰中讯管理层的一个问题。
印度挡住“欧美” 尽管中讯集团着力发展日本外包业务,但对于任何中国软件企业来说,欧美市场都将是企业今后发展的一个目标。根据IDC预计,2005年全球IT海外外包活动金额将达到389亿美元。而业内人士认为,这其中,美国市场一家独大,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欧洲市场也有近20%的份额。这么大的一块蛋糕,目前基本上由印度人控制,中国仅作为欧美企业的备选项,这也是中国政府制订“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的初衷之一。政府为这一“工程”遴选了29家A类试点企业,中讯作为这支软件出口“国家队”队员之一,当然也获得不少的资金支持。从刚公布的年报上可以看出,中讯软件去年获得政府部门的资助高达234万港元。
目前,中讯在开展欧美业务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最大的收获是取得了IBM和惠普两大美国公司的基本契约。“所谓基本契约,即意味着中讯已经通过了IBM和惠普的重重考验和论证,获得他们的认可。今后双方再合作,只需涉及具体的项目合同,而不必再经过层层的审核认证。”王志强解释说。
他表示中讯将会继续扩大跟欧美公司的接触,主要会通过跟这些大跨国企业在中国内地的公司进行合作,来寻求进一步的业务拓展。
此外,中讯的另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实施并购。王志强透露:“去年我们已经洽购两家从事海外外包软件业务的国内企业,一家是上海对日本软件外包公司,另一家是北京对欧美软件外包公司,有关的商业条款商谈已经完成,现正进入法律条款洽谈阶段,预期今年可达成协议。”上述两家企业各拥有员工100多人,上海这家企业业绩尚可,北京这一家企业,用王的话说,只是“基本持平”。王志强表示,如果并购成功,将采用现金购买方式。他没有透露具体的购买价格,只是介绍,按原来上市计划中的内容,这两年中讯计划出资3000万元收购四家企业,因此他还会继续寻求下一步并购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