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四年前不同的是,今天,业界已经没有人再怀疑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要称霸全球手机代工市场的决心和能力。
来自台湾业界的消息称,鸿海将收购奇美通讯55%的股份,如果这起收购完成之后,鸿海将一跃成为全球手机代工业的第二位,仅次于伟创力,这也是鸿海进入手机代工市场以来郭台铭所进行的第三起大规模收购。消息还称,按照奇美通讯的价值来估计,收购的价格预计为45亿元新台币(约合11.3亿元)。
“我们主要看重的是奇美通讯的研发能力。”2月16日,鸿海新闻发言人林章德在电话对记者承认,双方确实在进行收购的谈判,而具体的签约时间目前尚未确定。
据统计,鸿海2004年度营收达4123亿元新台币,比2003年度的3279亿新台币增长26%,若合计其旗下的富士康、广宇、广辉、首利等子公司的营收,鸿海集团2004年全年营收突破5600亿新台币大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仅在深圳的生产基地2004年出口额就达到100.4亿美元,而郭台铭的个人身价达到了787亿元新台币。
“收购案对业界会有一些影响。”正忙于参加友达光电董事会的明基电通董事长李焜耀如此评论。2004年,明基电通的手机产量为1600万台,在台商中仅次于鸿海。
并购起家 郭台铭在手机代工市场的幸福之旅始于2000年。此前,他一直在电脑代工等领域称雄,目前鸿海已经是全球最大的PC代工厂。 如同进入其他市场一样,郭台铭复制了他的“高度垂直整合”模式。首先从零部件开始,然后逐步进入整机组装。“这样一开始投资额不大,而且跟客户也不会冲突。”林章德表示。从2000年开始,鸿海投资600万美元在杭州建立了宏讯电子,开始为UT斯达康代工小灵通手机。到2001年,鸿海手机代工业务的营业额只有区区760万美元。
但是郭台铭此后的迅速发力让整个台湾业界都为之惊讶。2003年8月21日,鸿海宣布以7400万美元收购了EIMO集团,这是一家精密塑胶元件制造商,也是诺基亚在芬兰的主要机壳供应商。
两个月后,郭台铭再次出手。2003年10月15日,鸿海宣布以3000万美元收购摩托罗拉位于墨西哥的一个工厂,原地接收摩托罗拉的组装订单。
而在切入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的代工市场之后,鸿海在全球手机代工市场迅速崛起。2003年,鸿海在手机代工市场的营业额达到10.9亿美元,纯利为1.016亿美元。而2004年前9个月,鸿海手机代工业务的营业额增长到了20.97亿美元,纯利为1.345亿美元,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为公司的两大客户。
与此同时,鸿海在手机市场的产品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在2002年,鸿海在手机代工市场的营业额90.7%来自模块零部件,而到2004年,这个数字降低到了46.8%,其余53.2%都是手机整机。
郭台铭显然是赶上了好时候。当鸿海开始大规模切入手机代工市场之际,全球手机市场代工的趋势也越发明显。Strategy Analytics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市场上手机的平均售价一直在下跌,2002年每台为179.5美元,而在2004年进一步下滑到150.6美元,而Strategy Analytics同时还预测,2005年进一步下滑到每台138.7美元。也正是销售价格的不断下滑,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才不断将生产外包,以降低成本。2000年,整个手机行业约有24%的手机采取代工的方式,而到2004年则增长到了32%。
2004年,郭台铭对旗下的手机代工业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组,将所有的手机业务都转到旗下的富士康手中,鸿海持有富士康85.11%的股份,其余为公司员工持有。
2005年2月3日,富士康(2308,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筹集资金32.7亿港币,上市之后,鸿海还拥有富士康74.29%的股份。
补研发短板 “鸿海的组装能力很强,但是在高端的研发能力还是不够。”台湾另一家大型手机代工厂———华宝通———总经理特别助理柯典明分析,鸿海此次收购奇美通讯正是为了增强手机方面的研发能力。 在台湾业界,奇美通讯一直享有“小而美”的赞誉。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根据台湾有关方面的资料显示,实收资本额15亿元新台币,奇美实业为其最大股东,持有近5成股权。2001年初,明基电通最核心的GPRS研发部门、通讯事业处副总经理池育阳与底下近40名工程师集体跳槽奇美通讯,从此开始领衔奇美通讯的手机研发,也正是得益于这批工程师的研发实力,奇美通讯很快在高端手机代工市场有所斩获。
从2003年底开始,奇美通讯正式接获摩托罗拉手机ODM(设计代工)订单,曾为摩托罗拉代工的手机型号包括V690、V878、V872、A668,还有采用微软操作系统智能型手机Mpx200、Mpx220等。
2004年,奇美通讯开始获利,第四季的每月出货量可达20万台左右。该公司估计2005年的全年出货量可达200万台。
“我们是从制造切入手机代工市场,要在研发技术上超过明基和华宝等都比较难。”在林章德看来,收购奇美通讯无疑将极大增强鸿海在手机代工市场的研发实力。
而来自台湾业界的消息还称,此前同鸿海竞争购买奇美通讯的还有广达电脑,双方给出的价格大致相当,但是由于奇美通讯的大股东奇美实业一直是鸿海的供货商,鸿海才最终胜出。
“鸿海是想借机从OEM转为ODM。”一位台资手机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鸿海长期为诺基亚、摩托罗拉公司提供机壳等零部件,同时也为这些公司代工组装手机多年,鸿海一直希望提升设计能力,一举跨入ODM领域。
而这位负责人也分析,今年手机ODM全球订单量将增长56%,但全球OEM订单量仅将增长18%左右,鸿海吃下奇美通讯对台湾其它手机代工业者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若成功收购奇美,也就表示鸿海将有能力与其他公司争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公司的ODM订单,全球手机代工产业的竞争版图,不久后就可能重新洗牌。
挑战伟创力 “加速并购使得鸿海有能力去挑战伟创力。”这位台资手机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在整体营业额上,鸿海在2004年已经取代了伟创力坐上全球电子代工制造老大的位置,但是手机代工市场,鸿海目前还不是伟创力的对手。总部位于新加坡的伟创力的资料显示,2004年公司营业额为145亿美元(约合4700亿元新台币),不敌鸿海。但是伟创力2003年生产手机超过8000万部,占全世界手机产量的16%,2004年的手机代工产量更高达2500万台。
“跟PC等相比,手机代工的利润还是比较高的。”柯典明告诉记者,由于手机的技术还在不断进展中,代工厂商可以依靠不断研发新品而获利。面对这种利润丰厚的蛋糕,郭台铭显然不会让伟创力独享。
尝到甜头之后,鸿海加快了在手机代工领域的扩张步伐。据富士康的上市招股说明书,在上市筹集的资金中,投资8亿港元将用以扩大在深圳、北京和杭州的生产能力,4.8亿港元扩充在匈牙利的工厂,投资3.2亿港元用以扩大墨西哥和巴西的工厂。
而在业界,郭台铭一贯采取先扩大产能,然后压缩上游供应商的方式来获取足够的利润,随着鸿海手机代工产能的不断扩大,跟供应商的谈判能力愈来愈强,反过来将更加增强鸿海的实力。
而与鸿海的咄咄逼人不同,伟创力近年的业务增长一直相当缓慢。早在2001年,伟创力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38亿美元,但到了2004年,营业额仅仅增长到145亿美元,比鸿海的速度慢得多。
上述台资手机厂商负责人认为,由于伟创力目前还是专注OEM,而鸿海收购奇美通讯之后将极大增强其研发实力,无疑将增强在全球手机代工市场的抢单能力。
“如果能够将收购的奇美通讯整合好,鸿海挑战伟创力还是有机会的。”这位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