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 在互联网复兴时回望泡沫年代



看着QQ,tom,shanda,hc360,ctrip,51job,elong等众多网站纷纷上市,看到2004年商业网站百强的出榜,我仿佛回到了2000年,那一个风气云涌,充满着激情和眼泪的年代。

  随着china.com的美国上市,百元的股票价位,引起了无数英雄竟折腰,无数青年的一夜暴富的梦想。一时间,中华大地到处弥漫着“网络时代”“数字英雄”“电子商务”等时髦口号,云集了大量的海归,本土精英,海外风险投资商。于是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段,最昂贵的写字楼出现了大量的网络公司,公司大把的花钱,甚至说“除了钱之外什么都没有”,公司员工都是很年轻的,满嘴都是英文,最时髦的口号,高工资,高福利,这样一个行业的兴起让世人所侧目,所追求,所困惑。

  然而2001年底,2002年,中国互联网的泡沫开始破灭了,倒闭,裁员,搬家成了流行的做法。让我们回顾一下那些曾经辉煌过的网络企业,FM365,找到啦,263,酷比得,chinaren,体坛鲨威,美商网,实华开,易唐,E国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本来无可厚非,可惜他们只辉煌了2年而已。

  那么为什么中国互联网经历了兴起——衰败——繁荣的过程呢?笔者99年就进入互联网行业,一直到现在,经历了3家网站,算是了解甚多,现做一个回顾分析,谈不上专业和精确,至少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互联网的历程。

  兴起

  中国的互联网热始于中华网,中华网的高价股票和现代企业员工股份制度,让每个人都充满了梦想,对金钱的梦想。当时的风险投资商和银行家拿着钱找网络企业,而网络企业是拿着概念找钱。记得笔者所在的企业,99年底有一天就接到好几个要给我们投资的询问电话,可以想象当时的疯狂。当时的互联网公司的成立背景主要有三种,第一,带着商业计划书直接从国外资本市场拿风险资金的,如ETANG和ELONG。第二,本土大集团资助的,如新浪和FM365。第三,个人创办然后吸引外资的,如163和阿里巴巴。

  那时候中国互联网是刚开始摸索,所以业务模式是借鉴美国的。看着yahoo,便有了现在的门户网站的概念。从收入来看,门户网站多是靠广告,B2C是靠卖的商品抽代理费,B2B是靠企业会员制度。

  那时候做企业都是靠热情来做的,大家都不懂,漫漫摸索,反正我们都年轻,又有风险资金,怕什么?在当时,最热门的是门户网站,因为这个概念热,大家到处做宣传,从来不关心收入来源,如果有人问网络企业靠什么来赚钱?那会被人耻笑的,因为这是新经济,先不谈钱。

衰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china.com,所以中国互联网一开始就充满了投机成分,就是为了上市,套现,所以就忽略了基本建设和长远战略发展,就演变成了投机,不则手段,不务实的态度和管理风格。所以畸形的时代埋下了特定祸根!

  第一,投资方和管理层动机不纯,根本就没想认真经营企业。一个新行业的发展,势必经过一定时间的摸索和探讨过程,然后才能繁荣和进入理性的发展。而当时的互联网的投资方和管理层,经营目的就是宣传和包装,以便成功上市。根本不考虑细节,也不考虑和传统产业的结合,认为那是耻辱,玷污了高科技三个字。通俗了说,当时的管理层并没有把企业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终身方向,只是利用他来上市套现,然后走人,企业以后的发展与他无关。这样就导致了管理层和企业是走一步算一步,没有前瞻性和整体策略,当然了这称之为“资本运作”。包括现在某个著名的门户网站,至今也是这个状况,裁员和招人不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而是根据企业政策。

  第二,没有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甚至根本就没有管理。那时候的中国网络企业基本都是年轻人,公司有个30岁的都算上了年纪的,管理层都是刚从国外回来的MBA。坦率的说,工作的能力,可能与年纪无关,但管理经验它一定是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说白了,那些刚毕业,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年轻人根本无法独立的管理一个百人的企业。但偏偏他们管理了,而且还被捧为时尚,被认可,当众说句话都脸红的管理层在当时很正常。于是乎出现了众多问题,没有成本的概念,刚成立的企业一个前台工资就4000—5000(现在这个身价的多是500强在中国的分公司),公司一个月收入就几十万也敢租CBD 的整层写字楼;没有管理概念,说话一天一个样子,根本没成文能够坚持执行的管理制度等等。

 在互联网复兴时回望泡沫年代

  再度繁荣

  在2003年底,中国互联网开始复苏,今年开始再度兴盛,为什么呢?一个是外在大的环境成熟了,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和依赖互联网,另外就是企业一看上不成市,只有自力更生了,研究研究如何赚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让我们看看2004年的网络企业是如何赚钱的:

  第一,以传统行业产品为主,网络为工具的公司。实物类,比如卓越,当当,亚商,这些公司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卖产品,说白了他们就是一个代理经销商,网络在他们的眼中就如果电视购物的电视,DM购物的DM等,只是一种卖东西的工具;信息类,比如阿里巴巴,中华化工网,中华商务网,他们通过互联网为企业提供行业分析报告和供求信息,说白了他们就是一个行业咨询公司;服务类,如ELONG,通过互联网来订机票和宾馆,说白他们就是一个服务中介,抽取佣金。

  第二,以互联网为主的,以互联网产品为主要收入的。比如盛大,纯粹的靠网络来赚钱,因为他们的产品的网络游戏;还有新浪,多半是靠网络广告。

  其实做企业要扎扎实实,就如同“做人,要厚道”一样,只要方向对了,做好基础工作,暂时赚不赚钱不重要,千万别好高骛远或走捷径。其实这些道理谁都懂,当一轮自己就迷茫了,所谓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也就是佛家所倡导的,欲成正果,先要克服“心魔”,战胜了你自己,也就成功了。 略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7281.html

更多阅读

80年代-2010年日本动画列表 80年代日本动画片

80年代1980年多啦A梦 大雄与小恐龙大白鲸宇宙战舰大和号怪物王子明日之丈汤姆索耶的冒险神勇战士铁人28号1981年IQ博士 (阿拉蕾)六神合体鲁宾逊漂流记忍者服部君战国魔神豪将军无敌小战士

80年代最经典的36部海外动画片组图 80年代日本动画片

本文同时登上了新浪博客首页酷图、娱乐、圈子三个栏目,并登上了新浪影音娱乐世界首页世说新娱栏目和新浪娱乐博客、酷图博客。列新浪娱乐每日最热文章排行榜第10名,热图排行TOP10第3名。80年代最经典的36部海外动画片(组图)前段时间,戎戎

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日本经济的前景

     目前中国的中国学术界都在盲目的“小看”日本,有人认为日本挑动军国主义,自绝于邻国,是自取灭亡,有人认为日本实行量化宽松,催生经济泡沫是自取灭亡,当然也有人将左右两种看法融为一起,比如许小年的看法就颇为典型,许小年在微博上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 中国经济全球化在风险中前行研究

     一、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很多中小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国内许多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扩大与增强

声明:《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 在互联网复兴时回望泡沫年代》为网友青春是一首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