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前,联想的领军人柳传志靠着20万元和一间传达室起家的时候,也许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把联想做成中国电脑制造业最大的企业。也就是在一年多前,当这家企业叫喊着要让企业国际化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想到,竟会在短短的“一天”里一下成为电脑制造的世界第三。这种用“天方夜谭”或是“梦想成真”一类的比喻,来形容联想最近通过跨国收购IBM电脑部门而成就电脑霸业的故事,也许再贴切不过了。
在中国,像联想这样从小到大并逐渐在国内市场取得大份额霸主地位的企业为数不少,同样,希望像联想一样从“土包子”一跃而为世界某个行业巨擘的也不在少数。但是,联想国际化的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而对于今天许多高速发展的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化不能不说仍是一个“梦”,是一个似乎近在眼前而又远在天边的梦,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春秋大梦。
联想的故事似是一个榜样,但是却充满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传奇色彩。有人问:IBM出售电脑部门凭什么就选择了联想?IBM怎么就舍得将其仅无形资产就达数十亿元之巨的电脑,作价12.5亿元其中还包括6亿元股票的“超低”价格卖给一个中国企业?而向来以反对“空降部队”(职业经理人)更看重从自己内部培养接班人为理念的联想,怎么就敢接这个需要耗费巨大资源的烫手山芋?还要用一个外国人来做自己的CEO?买卖人自有其买与卖各自双赢的道理。IBM愿卖,无非是不想在这一早已是过度竞争的领域内再去消耗更多的资源,专注于自己的强项服务与软件;联想敢买,无非是为了“一步登天”取得顶尖的技术并达到国际化的目标。
很难想象即便是像联想这样一家在中国已经算是很成功的企业,如果没有这次漂亮的收购而仅仅是通过在国外上市,不用花费很大的气力和巨额的资金就可以成为国际上认知度高的知名品牌。联想收购的成功,首先是沾了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光,其次在于自身一早就完成了股份制的改造、剥离上市及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偶然与必然因素的结合,成就了联想与IBM两家企业的结合。所谓的梦,也无非是刻意与无意间两厢打造才有的佳偶天成。
谁是联想与IBM故事的幕后的导演?谁是交易的最大获利者?尽管还有撩不开的面纱,但现在已经不再重要了。人们关心更多的是,联想与 IBM的并购后,处于品牌弱势甚或于文化“弱势”的联想,如何去领导一家曾是在各个方面都极为强大的国际公司,并最终使自己成为这家公司真正的主角?
联想,你作好准备了吗?面对未来有更多的国际化的境外公司进入中国,面对国外越来越多的产业向亚洲和中国转移这一历史机遇,联想国际化的故事对一众中国企业而言,实则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