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103亿美元收购仁科的消息传来不久,12月13日,赛门铁克又宣布以每股29.70美元的价格收购Veritas,总额达到130亿美元,如果成功这将是世界软件业最大的一起并购。
在大型并购消 息频繁传来后,国内软件厂商们大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缄默。
中国软件业面临增长瓶颈
“其实目前国内管理软件业的僵局是一定会被资本动作打破,一家规模不大但有集团资金支持管理的软件厂商就考虑过收购神州数码的ERP业务。”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华尔街的分析师指出,大型并购的出现是软件产业增长变缓、利润摊薄后的必然现象,在这时候,规模效益至上规则凸现出来,因为大公司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服务客户。
其实在大洋彼岸的中国,软件产业正面临着更严苛的增长瓶颈。
2003年中国软件类企业利润率更史无前例地下滑了57%,整体销售收入也下降2%。作为“排头兵”的软件上市公司业绩也整体变“软”。用友软件2003年净利润下降了18%,东软股份2003年净利润下降21.92%,中软股份净利润下滑了8.8%,浪潮软件的净利润也有所下滑。
业内专家指出,缺乏核心技术、处于世界产业链下游是国内软件产业的根本症结,国内软件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中间件上几乎完全被国外厂商控制,唯一的亮点是管理软件(用友、金蝶)和行业定制软件(东软、神州数码、亚信)。
另一方面,今年宏观调控紧缩银根使很多软件企业“急性贫血”,银行紧缩信贷让行业暂停信息化,这对大量的行业定制软件提供商无疑是雪上加霜。
大型整合暂不会发生
一家管理软件厂商高层告诉记者,其实通过并购强强联合是用友、金蝶目前最好的突围之路。目前SAP、甲骨文牢牢盘踞高端市场,并向用友、金蝶的“根据地”中小企业市场进发。如果用友、金蝶合并后就可以在中小企业市场获得垄断性地位,用上百万的客户规模“拥兵自固”,并向高端市场突围,才可能在SAP、甲骨文的重压下找到发展空间。
他还指出,国外厂商也可能通过资本运作来获得在中小企业市场的跨越式发展,从这个角度看,神州数码ERP业务或其他二线厂商可能是被收购的对象。
其实业界一直有“用友金蝶合并”的呼声,“金蝶要不要和用友合并,这要由市场和客户决定。”这是金蝶总裁徐少春的回答。
用友前总裁何经华则表示很难对这件事发表看法。
不过计世咨讯高级分析师曹开彬告诉记者,国内管理软件市场也曾经有并购“高发期”,用友收购安易、金蝶收购开思都是大手笔,但在这两个国内最大的管理软件厂商之间发生并购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两个公司的资本和实力都有限。不过这两个公司收购一些行业细分内的小企业倒是有可能,像新中大、东软金算盘这样的二线厂商也可能在整合中被收购。
曹开彬还指出,在东软、神州数码、亚信这样的行业定制软件与用友、金蝶这样的管理软件厂商之间说不定也有可能通过并购实现业务互补。
不过塞迪顾问软件与服务咨询事业部副总裁陆渝就对中国软件进入“并购时代”持有保守态度。国内软件企业在运作体制上不成熟,这就排斥了大规模的并购,它们各自的产品线、渠道、服务体系都非常封闭,难以打通。并购小企业后还可以消化吸收,但大企业之间就很难整合。
强强并购缺乏土壤
这也许是中国软件企业的一个弊病,“根源在于中国软件企业的‘守摊思想’上,这是东西方创业者的不同之处。”SUN中国研究院院长宫力认为。
陆渝指出,像用友、东软这样的企业都会期望自己拥有一个完整的业务体系。当东软出现业绩瓶颈时也会先从自己内部调整找原因。
陆渝还强调,市场和用户的区别也是“大者恒大”规律在中国失灵的重要原因,国外客户强调从大企业、大品牌得到服务,小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不过国内客户却还没有这种习惯,这使得一些小企业在细分市场中可能暂时生存。
另外,甲骨文一旦增长放缓就要收到华尔街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的责难。前甲骨文(中国)董事总经理胡伯林告诉记者,连续四五年保持在营收100亿美元,甲骨文受到来自投资者方面的很大压力,合并仁科后财务报表相加营收一下增长到150亿美元左右,至少满足了“增长”的需求。不过国内上市软件企业用友、东软们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陆渝指出这也有可能是国内软件产业没有发生大型并购的原因之一。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对记者表示,并购确实在目前不是必然趋势,主要原因是产业和市场的不成熟,比起大动作频繁的PC行业,软件行业“青涩”多了。
行业专家指出,虽然强强并购像一把双刃剑,但毕竟集中度高是产业成熟的表现,强强并购缺乏土壤说明了中国软件产业的“青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