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式还是思维定势 该怎样摆脱“思维定式病”?](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260631551821.jpeg)
近现代以来,行业、职业、学科分工都逐渐细化,从学生生涯到职场,纳入人们思考范畴的信息总量急速增长,但种类却有所减少,思维方式更容易固定化;对应的,信息、知识更新换代却空前加速,这就让人常常陷入无论怎样冥思苦想、殚精竭虑也难以突破障碍的思考困境。 日本最著名的创新学家、曾参与创建“突破性思维”理论、中京大学教授、日本企业学会会长日比野省三概括指出,一个人、一个企业不能顺应时代变化而启动新的思维方式,就会受到“思维定式病”的困扰。在他领衔创作的《思维定式的“病”》一书中,对七类典型的思维定式病进行了症状分析,并就此提出了对应的优化建议。 第一种思维定式病叫做“先例依赖症”,这是许多人陷入职业困境以及大批企业跟风山寨却迅速被“套牢”的根本原因。日比野省三指出,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没有先例可以依循,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要设法摆脱“没有先例”或“先例不管用”时就感到不安的习惯;对此,可引入“独一无二原则”,以万物、环境各自特点为出发点来思考应对处理的办法。 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最常为人所见的行为问题、思维定式病,是“思考缺乏症”。许多企业的员工僵硬地执行条条框框,没有应外部情势变化作出必要的变化调整,就最终造成产品质量事故,以及由此而生的企业品牌危机——在追查事故原因并反思责任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只要制度没有规定“必须行动”,员工们就会无视问题的发生而不做反应。日比野省三认为,要经常驱动个人自己或企业通过“展开目的”深挖问题根源,训练思考习惯。 接下来的第三、四、五、七种思维定式病分别是“未来丧失症”、“冰山一角症”、“信息肥胖症”、“变化恐惧症”,分别指的是陷于过去和现在问题而看不到未来、一叶障目而忽略了事物整体及其本质、受大量信息困扰而弄不清问题关键、对变化过度敏感而采取错误行动等四类思维定式。这四种思维定式病颇为常见,日比野省三在书中均给予了对应的优化建议,特别强调指出,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要注重收集与目的“相适”的信息。 企业里通常都有习惯于用怀疑、否定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他事,丧失了工作热情和创造性的人,越是失败的企业,这类人越多。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思维定式病必然发源于知情、参与的不足,不信任感也是慢慢蔓延开的;要改变这类人群、诊治这种思维定式病,就需要创造共鸣、共情的基础,即让员工尽可能多的参与,再在其参与中灌输积极的信任文化。 概括起来,摆脱七种思维定式病,可以通过对应的七大原则来产生协同效应:独一无二原则、展开目的原则、向未来学习“理想状态”原则、系统原则、收集与目的“相适”信息原则、共同策划并参与的原则、继续变革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