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华为 华为前员工案一审宣判,3名员工分别被判了2-3年有期徒刑,并罚款。这事儿从一开始就有些荒诞的味道,现在就更荒诞。
当华为作为别人用知识产权打击的对象的时候,我们可以对它投以同情。荒诞之处在于,仿佛从别人的打击中学到了一招,一转脸,它就将法律的铁拳打到了它自己的前员工的身上,并且看上去比思科还要恶狠狠。思科诉华为,不涉及个人,完全是两个公司间的对决。华为诉前员工,实际上也是两个公司间的对决,即华为对UT斯达康,但华为却把前员工拉出来当了商业争斗的炮灰。
我承认,商场如战场,竞争对手之间的斗争常常是你死我活的,尤其是中国人的企业之间。不过,当华为对几个年轻人,而且还是它自己从前的员工,施以如此重手,仅仅是为了警告竞争对手的时候,我感到的只是冷血。华为当初可以在窃密还是侵权,刑事还是民事之间做出选择,最终它选择了最残酷的手段,选择了毁灭这几个年轻人,我几乎可以听到任正非咬牙切齿的声音。在华为的眼里,人,是一种可以随意毁灭的东西,只要这么做可以打击竞争对手。
知识产权应该得到尊重,商业竞争也可以毫不留情,但涉及到具体的人,有血有肉的人,至少拿出一点人类的同情心。当华为铁了心要把它的前员工送进监狱,我深深地感到,这家公司已经完全变成了一架商业机器,为竞争而生,为竞争而死,坚硬而冰冷,没有了一丝人味儿。
这样隆隆地碾过前员工的身体,华为,无论它多么伟大,多么给中国人长脸,我都很难再对它有一点尊敬。
为什么说华为冷血?
商业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任何人送进监狱,我想华为也一样。华为曾鼓励员工创业,甚至一手把李一男培养成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果不是由于华为了解到三名前员工创建的沪科公司将被UT斯达康收购,它可能还不会对这三个年轻人痛下杀手。可以说,华为与UT斯达康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决定了三名前员工注定成为炮灰。这正是让我感到悲哀的地方,也是让我觉得华为冷血的地方。
我的评论《冷血华为》引来这么多评论,让我有点意外,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多数人认同华为的做法。
事实上,一开始华为确实考虑过民事诉讼。2002年10月上旬,华为以沪科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正是在这个时候,沪科与UT斯达康达成了收购协议。于是,华为立即撤回了民事诉讼,并迅速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向佳木斯警方报案。随后,三名前员工作为刑事嫌犯被抓捕。2002年12月,案子移交到华为公司所在地深圳警方。后在南山区法院开庭审理,并由南山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可见,华为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是假,惩罚竞争对手,警告可能出现的“叛变”行为是真。而且,这种警告是以断送三名有才华的年轻人的前程为代价的。在华为看来,弥补商业损失,远不如让这几个人坐牢来得重要。
关于案子本身,我不想多说什么,三名被告全都提起了上诉,我们不必忙着作结论。但此案的主检察官的一些辩白,倒是很有些意思。他说办这个案子一年多来,他到市政法委、省政法委及最高检察院就案情作过多次汇报,在这期间,没有任何领导给过他偏袒某公司的指示。“他们都嘱咐我要秉公处理,要把好证据关”“这些都是原则的、公正的,我没有见到任何具体的如何办案的指示。”这些东西还用得着各级领导亲自指示吗?等着看上诉的结果吧。
我们的祖先并不缺少悲天悯人的情怀,但在商业文化过分强大的今天,冷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商业原则,更成为一种人性原则,这一点实在让人不寒而栗。利益争夺让人变成了丛林中的野兽,残忍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个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弱小而无助。你们可以去讨论华为所作所为的合理性,你们也可以去讨论三名前员工如何罪有应得,我想说的是,请给人一点点关注和关怀。
经济利益至上
武汉有个陶宏开教授,是搞素质教育的。最近一段时间,他忽然成了名人,不是因为他的素质教育搞得好,而是因为他成为很多家长最后的指望,指望他来挽救那些深陷网络游戏的孩子。星期天晚上,看了陶宏开做客央视“面对面”节目,第一次听到他直接谴责那些毫无社会责任感的网络游戏公司。我想,他是发自内心的,尽管他的这种谴责,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但很显然,他正在与这个惟利是图的时代作对,甚至与政府对网络游戏的支持相背离。
这是一个经济利益至上的时代,财富的多少已成为衡量成功的惟一尺度。网络游戏被很多人视为继短信之后,互联网公司的下一桶金。以上海盛大的崛起为标志,网络游戏不但塑造了盛大这个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以及陈天桥这个新一代富豪,还得到了各级政府从政策到资金的全力支持。大家都忙着进入网络游戏产业,忙着掘金,忙着把孩子们吸引到他们的网络游戏中,没有人愿意抽空听听那些悲伤欲绝的父母的哭诉。
网络游戏看来正在成为另一个短信,换句话说,正在成为另一个可以用良心兑换现金的东西。现金兑换得多的人,就得到了社会的尊敬和崇拜,就是成功人士,就成了民族产业的代表。陶宏开教授追问道:“他们所赚取的利益牺牲了多少幸福的家庭?让多少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在这个缺德的时代,商人们可以“合法地”赚取利益,“合法地”让成千上万的家庭和孩子付出代价。我知道,整个社会氛围就是这样,陶宏开教授拯救一个孩子的同时,很可能有另外10个孩子正在陷进去。他改变不了什么,反倒会给自己招来更多的质疑和责难。
正是基于同样的理由,我懒得搭理那些咒骂华为前员工“活该”的人。我不得不承认现实,多数人的眼里只有企业的利益,没有人的命运。现实就是这样,我无法与他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