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联想收购案:中国企业艰难探路国际化



12月8日,对于中国、对于世界都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联想以17.5亿美元并购美国IBM公司PC业务。消息甫出,举世哗然。蛇吞象的故事在中国经济列车疾速前进的21世纪初上演神话新版。跨国并购本是寻常话题,但一家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收购世界著名企业巨头IBM的PC业务的确值得全世界惊诧、质疑、兴奋与惘然。尤其柳传志的一句:"对别人也许是鸡肋,对我们则是美味",更让中国的新闻界、经济界油然滋生"我要发表看法"的亢奋。

  亢奋过后思维必然渐趋理性。回顾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有众多悬念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其一,联想并购属IBM上门求嫁。据柳传志介绍,2000年,IBM便上门"求婚",结果被联想断然回绝。2004年,IBM再次登门,终于成就了两豪门闪电式的"旷世姻缘";其二,流行观点,如今靠PC业务赚银子的艰辛无异于蜗牛赶路,联想在遭受戴尔恶虎猛狼般的威逼下大手笔收购,无异于擎起了达摩克利斯剑;其三,近几年联想日子并不好过,业绩平平有目共睹,联想已走到生死攸关的关隘口,要发展必求变。柳杨二人形成共识,国际化、多元化为联想突围之策。然而,近几年联想的多元化努力可以说付出大于收获。另有联想品牌标识更换等事件袭扰,一切的一切都让人们有理由对柳杨暗生信任危机。于是,"联想进入冬天"的论调便有了市场。

  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石破天惊的联想天价并购乍现。面对媒体的质疑多于赞赏的无休止纠缠,联想竟然做了一个"可笑的举动",正经八百地列举了一系列并购的"好处",以供世人观瞻。

  但质疑并不能改变联想已化身世界500强的事实,并不能改变柳杨二人宏图大展的决心,不能改变IBM、联想两位"情人"对美好姻缘的向往,也不能改变联想并购对国人自豪感的激励。二巨头联姻产生的共赢甚至多赢影响已无须赘言。人们有理由相信:处在大变革时代的中国,什么奇迹都能产生。不是吗?联想由一个"电脑贩卖商"发展到世界PC巨头,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12月8日,针对联想并购IBM公司PC业务事件,本报专访了锡恩顾问公司总经理姜汝祥博士。姜汝祥是国内外著名的企业战略专家,尤其专于跨国公司并购研究。他以联想并购案例阐释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艰难与破解之道。

  国际化方式之辩

  《中国工业报》:此次并购为何引起如此激烈的反响?

  姜汝祥:对IBM来说,PC业务转出来不是什么新闻,但联想接过来就是新闻,因为IBM已经转过一次,它曾在一年多以前把一块硬件业务转给了日立。

  为什么不是韩国公司、日本公司接盘?美国肯定不会接,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是中国公司?在中国的公司中又为什么是联想?

  我认为,这条新闻的意义在于: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信号。这一信号说明,中国企业现在已经正式冲击国际舞台,或者说在全球的产业链里面正在占据它应有的位置。这是有时代意义的。

  联想为什么去接IBM的PC业务,这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我觉得这是一条正道,一条国际化的正道;是中国企业未来的国际化道路;是进入国际化市场一定要迈过的门槛,这个门槛就是并购。

  事实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在很早就展开了。比如说长虹的渠道进入了国际市场,比如说海尔在海外建工厂,这就是两种国际化的方式。

  《中国工业报》:哪种方式适合中国企业?

  姜汝祥:从我个人的角度去看,这两种方式都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正道,长虹实际上是产品的国际化,别人让你做一个代理,这种国际化没有真正的意义。

  海尔的国际化有一点冒进,对中国企业到国外建厂这一步是不是走得太快一点儿了?

  我说的企业国际化的正道,是要把自己的位置认清楚,路子走对了。显然,在全球经济的产业调整当中,中国会以一个制造大国的角色进入到世界的产业链里。比如说联想现在接了IBM的PC业务,它实际上是接产业链里面的制造这一块。

  《中国工业报》:中国企业以接手跨国公司制造业务的方式实现国际化合时宜吗?

  姜汝祥:中国企业接手跨国公司制造这一块时,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就是这些业务对于大部分世界级的公司来讲已经成为一个负担了。从这个角度去看的时候,你马上就会发现中国企业第一走的是正道,没有好高骛远。第二,联想接盘并不代表可以高估中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意义。中国企业只不过是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其实,中国企业对此并没有充分做好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联想这样的接盘对中国企业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这宣告了中国优秀企业在世界经济产业链里面去寻找自己位置的努力。

  另一个意义要在更大的背景下去谈,就是所谓的中国企业的整体性突破问题。柳传志前一段时间讲过一句话:"我觉得我代表着中国一批优秀企业的状态。"这就是他讲的中国优秀企业现在面临整体的困境,需要从整体里面获得突破。他这样讲的背景是,联想已经有好几年业务的徘徊。其实你去看这种徘徊的格局不仅仅是联想,比如说海尔,也在七八百亿元之间徘徊。另外,TCL、方正等众多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现在都有这些问题,这几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了。但实际上,中国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放缓。

  这意味着什么呢?中国企业前几年那种机会型,或者说资源型的增长已经走到了尽头,它们需要转换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是两方面的:第一,我想要把市场做大,就是我们不再把中国市场当成惟一的市场,你必须把国际市场也纳入自己的市场范围之内;第二,你要从战略上或者说业务上去讨论自己的增长方式。当中国企业的市场潜力走到尽头的时候,其实这个尽头从表面上看是市场的尽头,从背后看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尽头,也就是说中国过去的增长方式或者说做企业的方式,过分强调了新业务、成本、规模、外在的资源和关系。联想过去的成功很大一块跟政府采购是有关系的。当然这不是主流,可是你不得不承认这是很多企业做大的很重要的因素。这个时候企业发现,当自己在国内的发展走到一个瓶颈的时候,其实就意味着你过去这些因素不会再起作用了,而且成为一种阻碍。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目前这种增长极限是企业自己的极限,如何把这种极限获得一种提升?你一定要去开放。开放的意思是要敢于拥抱,就是把自己放开,去拥抱全世界最优秀的东西。同时要把自己放到一个没有后路的地方,就是一定要把自己纳入一个风险区,因为人们在变革的时候会发现,没有危机是不可能变革的。

 专家点评联想收购案:中国企业艰难探路国际化

  国际化围城之困

  《中国工业报》:联想为什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姜汝祥:人家如果是挣大钱凭什么要给你呢?联想为什么要一个别人亏损的东西?

  我刚才已经谈到这个问题。我们做另外一个假设,就是你拿到的东西不怎么好,接下来问你,你可不可以不做?答案是不可以。

  一家公司凭什么伟大,凭什么成立,凭什么成为世界级?其中有两点:一是它对客户价值的尊重;二是它的组织能力,即企业内在核心能力的提高,全世界所有公司最核心的东西只有这两点。

  联想怎么能够让自己真正地把握客户价值,怎样使自己能力提高?中国企业的增长,或者说以前盈利的方式都已经走到尽头了。企业真正的意义是把握全球的消费者。那么,企业凭什么把握全球的消费者?长虹的方式和海尔的方式都不是我们最佳的方式,最佳的方式是跟国外的公司进行并购、联合。通过跟别人合作把一个东西放到我们家里来,然后我们跟别人去学习,这个在中国企业是证明了的。别人开放的时候把好的东西学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联想无疑必须进行并购。

  《中国工业报》: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吗?

  姜汝祥:联想要提高自己,必须把自己放入更艰难、更强烈的环境,只有在强烈的环境下才有可能出优秀的士兵。从这个意义上讲,联想别无选择,或者说中国的企业别无选择。像华为、联想、TCL都必须这样走出去,早出去比晚出去要好,尽管早出去很有可能变成先烈。上帝是公平的,万一你不死你不就成为老大了吗?所以每一个优秀企业的背后都是若干企业的死亡,可是没有办法,优秀企业一定是从那里面冲出来的。

  《中国工业报》:这是悖论的体现。姜汝祥:对,这一点对中国所有最优秀的企业都适用。并且,全球的并购接盘都是这样的。像中国纺织品的产业优势,100年前中国的纺织品哪有位置?全在日本,全在其他国家。你看100年以后怎么样?全在中国。这就是产业链的转移过程,不承认这种转移就不是科学的态度。

  从这一点看,中国的很多企业并没有为这个做准备,或者说它们不敢面对这样一个形势。联想这次接盘也讲了这个观点。柳传志说,事实上IBM很早就在跟他们谈这个事,但是联想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准备,而现在痛下决心跟它的战略性调整是有关系的。如果联想的业绩再好些,它可能就不会这么做。这确实是一个好事,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国际化成败之忧

  《中国工业报》:事实上,联想此次并购是怀着必胜信念的,您如何看待?

  姜汝祥:首先有两个基本的东西:第一,一定假设给自己,并购也许会失败,千万不要把自己想成赢的,我这一两年或者两三年都不盈利,我一样可以活得好好的,那你就一定有翻身的日子。

  第二,接下来你必须在中国市场挣到更多的钱。之后你会发现联想的现状一点儿都不乐观,因为它面对戴尔这样强大的公司,面临很多国内厂商价格战的围攻。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联想必须在中国市场上获得它重新的定位和战略上的重新选择,也就是说要关注它的盈利能力,如果两个都失去了就是非常可怕的。PC业务虽然接盘了,你盈利了,可是它仍然是走下坡路的一个东西。我们可以在成本上获得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可是它毕竟是一个硬件,在整个产业里面是往下走的。因此,我想联想既然作为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会回答联想的未来是什么?

  我想联想对自己的定义一定特别清楚,是高科技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接下来的问题是:高科技是什么含义?高科技是个很含糊的概念。计算机产业,或者PC产业最后一定是信息化,一定是网络、集成或者是IBM解决方案。总之,它一定是软件不会是硬件。那联想要把增长业务放到未来这一块儿上,一时半会儿是不挣钱的,可是又必须做。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强烈地主张联想和神州数码赶紧合并,因为它本身的分拆是因人而分的,是因为杨元庆和郭维而分的!联想现在在战略上其实非常被动,也就是说做PC的联想没有未来,做神州数码的没有现在,就是没有现金流,使得它们彼此之间打架,这是非常大的代价。所以,我觉得并购IBM之后,接下来最自然的选择就是神州数码和联想再次合并。这是对联想的未来发展很好的解决方式。

  《中国工业报》:联想并购后最紧迫的事情是什么?

  姜汝祥:我觉得联想第一步更多是学习的问题。新联想的CEO原来是IBM的高管,他实际上也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我想联想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去贸然地按照自己的战略来整合IBM所有全球性的PC业务。事实上,IBM的PC业务一直是全球非常强的整合力量,所以IBM的PC业务仍然会按照过去的方式去做。现在只不过是把联想的理想和IBM的理想形成一个互补,使IBM的硬件在中国做得更好,使联想的成本优势在国际上得到拓展,使IBM的成本在中国变得更低,因为IBM的成本在中国一直是居高不下,联想完全可以通过供应链使它的价格变得更低一些。

  《中国工业报》:联想未来品牌的选择对新联想有何影响?

  姜汝祥:其实品牌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你是用IBM的品牌还是联想的品牌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如果用联想的品牌也是一个好事,大家都知道联想的背后是IBM,但是这对现金流又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还需要观察才能有结论。我们需要知道IBM与联想的品牌是如何对接的,这可能才是最大的挑战,因为这背后是客户对两家公司的不同认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7650.html

更多阅读

张亚勤谈管理:中国企业需要一种长远心态

  记者:前30年中国企业处在大变局、大转型时期,那么新甲子时代,中国企业可能处于什么样的商业环境?  张亚勤:中国过去60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30年是自力更生、走向独立的30年。中国和世界几乎没有任何交往,更多的是“闭门造车”

程小咚:中国企业最好不要去细分(一)

程小咚:中国企业最好不要去细分关于程小咚的历史,一个可能很熟悉他的人在广告人论坛上贴了这么一段文字: 程小咚是浙江最有出息的广告商人之一——注意:是广告商人。在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广告时代,程小咚赚得富贵逼人。他的名言是:

普华永道专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有误区?

  ●权威机构评价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并购境外企业,应该说是一个系统化的复杂工程,必然会经历从失败居多到逐步增加成功几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交易遗憾告吹的案例,引发了关注投

第36节:中国企业近年海外金融投资亏损事件一览

系列专题:《40家企业渡过危机的策略:过冬法则》  海外投资:中国企业近年海外金融投资亏损事件一览  中信泰富事件 2008年  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宣布,集团为了澳洲铁矿石项目进行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已引致亏损共8.07亿港元;

声明:《专家点评联想收购案:中国企业艰难探路国际化》为网友凌云齐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