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将尽,回顾整个2004年,科技类股的表现可以用一个词概括:Google。
在这儿我又说了一遍,真不想再说了。我不知道阁下的看法,但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首次公开募股掀起的滔天巨浪是谁也压不下去的。我想不出还有哪件事比这更轰动了。感谢上帝,我竭尽全力设法略过了大多数连篇累牍的报导。从专业杂志《经济学家》(Economist)到“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 (Oprah),我们似乎一天24小时、一周7天耳边从不间断地听到Google的消息。也不要忘了《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天才的采编队伍,他们对Google创始人拉里(Larry)和赛吉(Sergey)的独家专访差点儿毁了Google的IPO。
整个美国都在亲切地称呼这对斯坦福少年天才为拉里和赛吉,而省略他们的姓氏。这听起来未免有点儿令人生厌,好像大家都是这对新生亿万富翁的挚交一样。不过,还是愿上帝保佑他们,矽谷本来就是一个新生科技鬼才和富豪层出不穷的宝地。
毕竟,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都已经青春不再。他们彻底成熟了,甚至在《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春季举办的数码会议的晚宴上坐到了同一张餐桌前。事实就是,他俩的共同点可能要远远多于那些财产不及他们一半的那些同行之间的共同点。
实际上,盖茨和他的微软(Microsoft)都已经人到中年,微软甚至开始决定发放股息了。在那些大牌分析师们还没有对Google频送秋波时,最轰动的消息就是“软件巨头大笔现金何去何从?”结果是微软派发了每股3美元的特别股息,总额高达326亿美元(因为微软流通股超过108亿股)。微软此举的真实意图是激励员工,因为他们不再能通过股票期权致富了。不过,整个西雅图周边地区的大小商家和餐馆主人也为此欢欣鼓舞,数以千计的软件工程师推动了整个华盛顿州的经济蓬勃发展。
关于Google,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向互联网肥皂泡里又吹了一口气。虽然从200美元以上的天价跌至现在区区180美元左右,Google还是吹起了一个梦幻般美好的肥皂泡,让我们大家觉得好像又回到了1999年。
这场纷扰到底所为何来?答案就是:超过50倍的本益比。几只投资者狂热追捧的股票的近期股价分别是,Google是183.75美元,雅虎(Yahoo!) 是36.66美元,2003年只要2美元就能买到Ask Jeeves现在是25.62美元。以这些公司下个财政年度的预期收益来计算,它们的本益比都很可观。以Google为例,它的预期本益比就达到54倍,雅虎更是高达73倍,而Ask Jeeves只有1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