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善于依靠通过收购来壮大自己的公司,如何来消化一个在公司文化、技术底蕴完全迥异的个体,这更多是机遇还是挑战?
毫无疑问,今天(12月8日)宣布的联想与IBM这笔交易,将成为中国IT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不论事情的结局到底如何。总体上看,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代价(其中包括5亿美元的债务
)收购了IBM全球PC业务,对中国乃至全球的PC产业格局、渠道销售格局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按照理想的状况分析,此项交易对双方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这是一个各取所需的交易。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联想和IBM,挑战也将是巨大的。难怪柳传志在发布会上表示:“孩子越大,养起来越困难。”
各取所需是主调
对于这次交易,我们很难找到非常类似的案例。即使是当年康柏收购DEC,实际情况与此也大不一样:康柏与DEC当时在市场份额、客户规模和层次、双方的营业额等等方面都十分类似。那次收购是一个业务重复的收购,因此出现后来的“消化不良”是情有可原的。
但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包括台式PC、笔记本、产品品牌和研发中心等),业务互补性更强。而且,与其说是收购,不如说是双方在各层次业务上的一次更紧密的联合。通过这种战略结盟,双方都可以得到自己的利益,并有助于两家公司的长远发展。
这不是一次一边倒的收购,理论上讲,双方可以从这次合作中,都能得到最大的实惠。如果合作成功,它有可能成为世界商业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至少从合作模式上,它开创了一种“互补收购”的全新的模式。
那么,这两家公司的战略意向和所得利益到底如何呢?
联想:踏上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除去要付出18.9%的股份,联想为此次合作还要付出6.5亿美元现金,以及负责偿还5亿美元债务。但这个交易价值已经低于多数国外投资商的预计。因此,从收购价值上看,联想绝不是搭上钱和股份,得到一个没有价值的业务。
IBM的PCD部分去年的营业收入是96亿美元,而联想集团的去年的营业总额是30亿美元。联想的员工数量与IBM PCD差不多,基本是1万人左右,但从人均创造营业额的能力上,IBM PCD大大高于联想。因此,联想通过此次收购可以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提高员工人均创造价值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联想通过此次收购可以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三大PC制造商,每年创造120亿美元的营业额。根据Gartner的数据,联想目前占有世界PC市场份额的2.2%,IBM占有5.5%。双方合并,整个份额将近8%,而世界PC整体市场规模为2000亿美元,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便意味着几乎增加一个新“联想”出来。目前,排在世界PC市场前两名的是Dell和HP,份额分别为16.7%和15%。
联想今年声称,主营业务将更集中。这意味着它要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PC制造商。借助IBM的品牌以及全球营销渠道,联想完全可以在稳获中国市场份额的同时,大举开拓海外市场。而前面的两个竞争对手中,Dell是最可怕的。但这个不过问技术、完全靠行销取胜的公司真的可以长盛不衰吗?对于惠普,其PC业务于其的价值,与IBM的状况类似,说不好哪天也会剥离出来。
因此,此刻联想收购IBM PCD,时机尚好。而非常关键的是,通过收购,联想可以访问以前IBM的客户数据,这可能是联想收购IBM PCD的关键诱惑点之一。这些客户资源,是通过别的渠道难以获取的。而IBM不会太担心这点,因为交易完成后,它已经成了联想的第二大股东,从一定角度上看,联想的成功也是它的成功。因此,IBM不惜将IBM和“Think”品牌让联想用5年。而有了这个5年,联想国际化战略成功与否,足以见分晓了。
联想的收购,也是柳传志想将高层管理层进行国际化的一步棋。新联想将启用前IBM公司的关键人物为CEO,并在纽约设立全球总部,充分说明柳传志将联想进行国际化改造的决心和信心。
联想从创立初期,就提出了“贸工技”的发展思路。通过收购,联想可以获得IBM在日本和美国的两个研发中心,并可以获得相关PC专利,这与最初的目标更接近了一步。
IBM:精明的打算
那么,是不是IBM亏了呢?不是。
三年前,IBM就找过联想,商议将PC业务卖出。IBM对自己的定位早在多年前就发生了变化,它专注的领域将是技术和服务,这一高增值的领域。就像它退出硬盘业务一样,当一个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十分成熟,完全要靠压缩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来应对激烈的竞争时,IBM会及时退出这个市场。而此次与联想合作,“解套”PC业务,应该是IBM漂亮的手段。
剥离了低利润业务,IBM CEO表示,明年IBM的利润率有望提高3个百分点。而因为没有了这个业务,IBM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大机、软件、服务、咨询等业务上来,从而增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
从这种角度上看,那些认为可以从联想IBM交易中获益的公司,不能高兴太早。尽管在整个初期,IBM和联想的全球PC份额会丢失一些,也许是1%,但20亿元的份额要很多公司瓜分,且实际利润会少得可怜。而IBM因此获得的在其它领域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在高利润领域的竞争力,这无疑对HP等公司是个威胁。
再者,联想既然已经这么做了,就会考虑如何不让既有份额丧失。而两家公司实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IBM如果有大的咨询和集成项目,也首先会考虑联想的低端产品。而联想也可以借助IBM这棵大树,占据高端客户市场(当然是PC市场)。
IBM不仅获得了现实了利益,而且获得了将近20%的联想股份。联想是在香港上市的,今年来,联想的股票价格下跌了20%左右,目前不到3港币/股,此时以很小的代价获得中国第一大IT公司如此多的股份,无疑为自己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撒下了希望的种粒。因此,也有人说,这个交易到底是谁收购谁,还很难说。
通过联想的配合,IBM在高端产品和服务领域,有望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国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此时两家公司的深入合作,对其它公司更是个威胁。
挑战在后面
当柳传志在发布会上兴奋地鼓掌时,他的心里可能是另外一种滋味。这个对IBM没有心理负担的交易,对于联想将是个生死考验。
一是6.5亿美元现金和5亿美元债务的支付问题。联想目前手中的现金将近30亿港币,这笔钱对于联想来说,可挪动性不大。有传闻说,此次收购,联想还从神州数码调用了现金。但两家公司目前的赢利前景都不甚乐观。余下的资金,按照马雪征的说法,是通过银行贷款,目前正在谈判。如果都顺利完成后,联想的负债率将达到27%。按照西方投资商的一般估算,这是个合理的比例。但联想收购完成后,明年万一出现PC市场占有率严重下滑,联想的负担将更为沉重。
联想是得到IBM公司关于PC计算的一些技术和专利,但多数技术已经成为产业标准,靠这些技术赚钱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也就是说,这些东西不会成为对联想有利的筹码。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杨元庆未来的定位问题。这个尖锐的问题不仅刺激着杨,也给整个联想高层提出了挑战:洋CEO和杨董事长能合作愉快吗?把这个问题引申来看,两家公司的融合,还要面临公司文化不同的严重冲击,这个事情很容易摆平吗?
而当两家公司的员工听到这个消息后,人心不免浮动:裁员也许接踵而来。很明显,这120亿美元业务,不需要这么多人来完成。按照IBM公司目前的工作效率,大概只需要13000人,那么多余的7000人怎么办?如果这些冗员还存在,这次合并还有什么意义?事实上,从两家公司目前的业务上看,我们很难发现创造一个60亿美元新生意的方向。
事实上,这种浮动已经从去年中国IBM PCD部门出现了。那么,接下来,两家公司如何安抚人心呢?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更多的浮动延展到销售渠道等方面。当然,这方面本刊有专文论述。但如果此次交易完成后,新联想立即兑现直销想法、与Dell直接竞争,那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