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荣曾比较李耀与王振堂两人的个性,认为前者“激进”,后者“保守”。而宏碁内部员工则评价说:王振堂尽管轻易不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却是功课最好的老三,继承家业是情理之中的事。
施振荣正在逐步隐退,一个打上王振堂烙印的宏碁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清晰。
“未来两到三年,宏碁要做到世界PC市场的前三大。”7月15日,宏碁总经理王振堂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再过4个月,王振堂将接替施振荣担任宏碁董事长。这也是即将就任宏碁董事长的他给宏碁规划的最清晰的目标。 此前的6月17日,施振荣在台湾主持了他就任以来的最后一次宏碁股东大会。在是次股东大会上,施强调,年底退休的计划不会因为其他人的劝说而改变,确定将由现任总经理王振堂接棒。这次股东大会之后,施振荣基本进入“退休状态”。兼任宏鸉CEO?
王振堂告诉记者,今年9月,宏碁将宣布新的总经理接替人选,但这一人选目前没有确定。坊间猜测,王振堂在接下施振荣的董事长职位后,可能兼任宏碁CEO。 但是王振堂也表示,现在还没有最后决定是否兼任CEO。此前,也有说法认为,宏碁未来的总经理将是在拓展欧洲市场时屡建奇功的兰奇。 在谈到施振荣和自己的不同管理风格时,王振堂表示:“我们做事和思考的方式都不一样。”在他看来,施振荣能够在28年前从11个人、25000美元起家,一手打造出一个泛宏碁集团,源于其“无中生有”的精神。 2003年,泛宏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385亿元新台币,为台湾第一大高科技集团。但是在施振荣退休之后,泛宏碁集团将不复存在,王振堂将只负责管理宏碁,而明基和纬创将彻底独立。今年年底,宏碁还将推出液晶电视和数码相机等产品。 与施振荣的不断冒险不同,“我希望专注。”王振堂说。 在他看来,全球PC市场已经进入了成熟期,虽然整体的营业额已经不会有太大的提升,但是全球市场PC的销量还是可以保持10%到15%的年增长率。 王振堂是在2000年12月才在宏碁正式浮出水面的,当时施振荣发动了宏碁集团第三次转型,将自有品牌同代工事业切割开来,在宏碁旗下负责渠道业务的王振堂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担任宏碁总经理。 而此时,也是宏碁最为困难的时候。由于将负责代工的纬创单独分离出去,明基单飞也已经基本确定,此次分割留给王振堂的宏碁并没有太多东西(工厂完全分给纬创),只有宏碁的品牌。 2001年,宏碁共计亏损9900万美元,且被迫退出美国市场,与此同时,宏碁在亚洲和欧洲的日子也不好过。 同施振荣猛攻美国市场不同,王振堂一开始便把目光投向欧洲市场,而此时由于惠普和康柏在2001年合并,这两家公司在欧洲的很多代理商一下子失去了生意来源。宏碁抓住这一时机,在欧洲争夺了很多惠普和康柏此前的代理商。 业绩很快证明了这些代理商的力量,宏碁在欧洲的代理商IngramMicroInc.(英迈)和TechDataCorp为宏碁在欧洲争取到了大量企业客户。 同施振荣带领所有的宏碁产品突入美国市场不一样,在欧洲市场,王振堂以宏碁竞争力最强的笔记本电脑开路,开始拓展欧洲市场。此后,随着笔记本电脑销路的不断拓展,王振堂又将宏碁的显示器和台式机等引入欧洲市场。“渠道相同,卖的产品越多就越赚钱。”王振堂对记者解释。 宏碁的新战略在欧洲市场被证明是成功的,在整个欧洲市场上,2002年宏碁仅以2个百分点落后于惠普。随着欧洲市场的成功,宏碁再度崛起。2002年,宏碁实现赢利500万美元。
内地市场渠道动刀
“中国市场是王振堂最大的挑战之一。”宏碁一位高管评论说,“在施振荣时代,内地市场一直被认为是宏碁的本部市场,但是宏碁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IDC的统计数据显示,宏碁目前在内地市场台式电脑的出货量每月为2.3万台左右,而同期联想台式机的出货量为20万台,方正每月的出货量也保持在8万台。 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宏碁目前在内地也只保持在第八位的位置。实际上,在1999年底和2000年初,宏碁曾一度占据内地PC市场的头把交椅。 “希望在大中华地区发展更快一点。”王振堂告诉记者。 在他的策略中,把治理宏碁的第一刀砍向了渠道。 从1998年进入内地开始,宏碁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采用4个全国总代理的方式拓展市场,但是单单依靠4个代理商,其渠道覆盖能力相当有限。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2003年11月,宏碁取消了4个总代理商,转而将渠道扁平化,在全国设立了463个代理商,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18个分公司支持这些代理商。但是这次调整随后便告吹。 “这是一次失败的调整。”宏碁大中华区运营总经理林显郎说。 业界人士分析指出,在如此多的代理商中,大部分代理商一个月的笔记本电脑销量仅仅几台。而大的代理商则担心这么多数量的小代理商势必搅乱市场,因而不愿意代理宏碁的笔记本电脑。 与此同时,为了支援这些代理商,宏碁各分公司的市场人员队伍也急剧膨胀,无形中加大了宏碁的成本。 2004年3月,宏碁将内地的笔记本电脑代理商缩减为46家。北京、上海和广州各设4家代理商,江苏和浙江的代理商缩减为2到3家,其他省份各保持一家。 据了解,在最近一次完成渠道调整之后,今年3月,宏碁在内地的电脑出货量达到了进入内地市场11年来的最高峰。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宏碁在内地的增长率为11%,而今年第一季度,宏碁的增长率提高到了20%。 林显郎透露,宏碁台式机的渠道目前也在调整之中,数量将从目前的893家缩减到六七十家。重返美国复制欧洲
除中国市场之外,对于王振堂来说,最大的挑战还在于如何重新开拓美国市场。在施振荣时代,宏碁曾在美国市场铩羽而归,亏损了数十亿美元。 王振堂告诉记者,此前宏碁在美国市场主要以“延展制造”的方式进入。 但是由于美国市场PC巨头众多,宏碁在美国的巨额投入并没能打开市场。在付出数十亿美元的学费之后,施振荣领导下的宏碁退出了美国市场。“最后酿成血流成河的局面”,王振堂如是评论。 美国市场的拓展失利一直被外界认为是施振荣最大的阴影,对于继任者王振堂而言,让宏碁重返美国市场便成为一项必然而且必胜的“重任”。 早在2003年,王振堂便开始为重返美国市场布局,将宏碁开拓欧洲市场的功臣兰奇升为国际营运总部共同总经理,负责拓展美国市场。 兰奇很快便带领欧洲的团队和代理商在美国确立了直接经销模式的战略,同时锁定宏碁最具竞争优势的笔记本电脑为重返美国市场的武器。 “先主攻笔记本电脑,再攻显示器,然后才是台式机。”王振堂说。 宏碁的财务数据显示,2003年宏碁在美国市场的增长率为27%,2004年第一季度,增长速度提高到47%。“未来一年半应该有机会将营业额从4亿美元提高到10亿美元。”王振堂表示。“全球第三大”考验
随着欧洲市场的成功,宏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迅速上升。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第一季度,宏碁在全球PC市场的占有率为2.9%;2003年第四季度,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3.7%,位居全球第五位,仅次于戴尔、惠普、IBM和富士通。 整个宏碁集团的营业收入也从2002年的21亿美元上升到2003年的35亿美元。在去年增长66%的基础上,2004年上半年宏碁的营业收入继续增长了74%。“今年宏碁的营业收入预计将达到53亿美元。”王振堂说。 事实上,从2002年第三季度开始,宏碁连续保持了8个季度的赢利记录。 按照王振堂的规划,宏碁将在未来几年保持40%到50%的增长率,这样2006年宏碁的营业收入将达到100亿美元,宏碁就完全可以进入全球PC市场的前三位。 “而以后全球PC市场的决战将是整个事业模式的决战。”在王振堂看来,单个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不是世界级的“多面玩家”,在全球PC市场将举步维艰。 虽然欧洲市场已经拿下,但是对于宏碁至关重要的中美市场,王振堂能否顺利重新崛起还是一个未知数。 比施振荣年轻10岁,同样出生于台湾彰化的王振堂能超越施振荣,并将宏碁带入全球PC市场前三位吗? 显然,对于王振堂来说,这并不是轻易可以完成的任务。IDC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市场上,戴尔的市场占有率为18.5%,惠普为15.5%,IBM也高达5.5%,富士通为4.5%,要超过任何一家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