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负责人在京表示,我国新确定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2500亿元,国产软件和服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出口额达到50亿美元。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2005年)》,“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加大对软件产业的投入,资金将不少于40亿元。
据国务院信息办有关人士介绍,我国软件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今年1—9月全国软件产业已经实现销售收入760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100亿元,比去年增长40%以上。但是,从总体看我们的规模仍然不大,特别是出口,仅为印度的10%。软件产业的营销,可以说是市场营销领域的后来者。相对于白酒、饮料、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而言,它无疑是营销实战中的一个新事物。在国内,软件产业的市场营销普遍存在着这样两大问题:一是,软件企业的决策层多是出身于产品研发领域的技术人士,他们专于技术,却疏于营销;二是,营销领域的研究人士、实战人士以及营销策划机构,他们过多的涉及快速消费品领域和大众市场,对专业性很强的软件产品,往往是一头雾水、模棱两可。更可怕的是,现在尚有很多软件产品的市场推广存在着“技术和营销”严重脱节的现象。要么是软件企业的决策层做研发的同时尝试着自己做营销、做推广,要么是虽然委托营销策划机构或广告公司协助推广产品,但两者之间难以达到技术和营销的完美融合。于是,营销外脑把软件当作梨子来买,用做化妆品的手法做软件产品策划,促销围绕价格做,广告榜着明星行,如此一来,不难发现,2002年软件产品的市场营销一片凌乱,有价格战、有品牌路演、还有层出不穷的网络广告、网络营销。然而这些,过多的表现出软件产品在直面市场竞争时的低层次性和软件产业在整体营销方面的脆弱性。某种程度上讲,软件和大众商品一样,已经发展到了同类软件之间功能同质化、价位同价化、营销手法同样化的地步,只是,软件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方才刚刚拉开帷幕。在这样一种态势下,恶性竞争就往往有了滋生的土壤和繁衍的温室。前不久,刚刚发生的国内杀毒软件价格大战即是一例。在这次“战役”中,“金山毒霸”率先打出50元促销价的降价战略,而“东方卫士”推出了全新杀毒概念,用新技术来挑战几位“名声显赫”的“杀毒大哥大”。一时间,各个国内的杀毒软件都以50元这个敏感价位为目标,纷纷降价,一场技术战夹杂的价格战盛况成了今年国内杀毒软件行业的最大热点。其实,作为消费者来说,一般所关心的也就是软件的杀毒能力和价格。面对这场“战役”,我们所期待的结果,只是希望众多国内软件企业能够从这场混战中觉悟到营销在软件产业推广中的作用和意义。市场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一个企业不可能完全满足,只能是立足自身资源(人、财、物等)实际,找到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进而最大程度的满足市场需求。尤其对于国产软件而言,一方面是整个行业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尚很短暂,在初来乍到的激烈竞争中,适应市场突变的行业机制、游戏规则和竞争秩序亟待建立健全;另一方面是,在WTO背景下,国际软件商凭借其丰富的软件产品营销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一旦大肆涌入国内市场,无疑是对国产软件商尤其是中小软件企业的当头一棒。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及市场竞争的现状,要求软件企业必须站在市场的角度,以需求为导向,设计我们的产品、管理、服务、策略,任何盲目照搬、脱离实际的市场行为都会遭到市场的即时性报复。软件产业的市场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整个软件产业以及各大软件企业自身的一种资源大战。营销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充满变数与风险的过程。在现代企业三轴力中,如何加大产品力,提升形象力,强化销售力?这些问题关乎软件企业的兴衰成败。对此,除了要进行战略上的思考与规划外,奋斗在市场一线的软件企业还必须就自己的产品做出一系列的营销企划和战术整合,任何环节的缺失和弱化都可能导致企业大厦的倾斜甚或坍塌。时至今日,市场营销已不仅仅是软件销售部门自己的事情,而是整个软件企业包括产、研、供、销、客户服务等所有部门,自上至下全体员工共同的事情。在我国新确定的软件产业三大发展目标的指引和领导下,如何“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仅是未来两到三年加快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思路、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同样是民族软件企业,乃至每一位IT人和营销人的思路、重点和目标。(首发《经济视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