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度软件业产值和出口一直保持年均50%以上的高增长率,去年的产值高达83亿美元,出口62亿美元,出口规模仅次于美国,稳居软件业世界第二宝座,出口增长速度则是美国同期的2倍。全球500强中有近半数企业采用了印度的软件。
为什么印度软件业能迅速崛起?这是记者不久前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印度时特意留心的问题。
政府鼎力支持
在印度办软件企业可以得到政府的许多优惠政策,如持续十年免软件企业所得税;取消外贸的预扣税,实行计算机软件进口零关税,软件产品在未来3—5年内不征收销售税等等……
多年来印度政府一直把软件业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984年,拉·甘地总理提出通过发展计算机软件“把印度带入21世纪”的目标之后,历届印度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信息技术。为了引导软件产业快速发展,1986年印度政府出台了电子信息与计算机软件产业政策,1997年又进一步规范了发展电子信息与计算机软件产业的相关法律,在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全方位采取措施。此外,印度政府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来管理软件出口贸易,简化政府审批过程和海关手续等。1998年,印度政府宣布将大量投资以软件业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印度电子部每年都有一笔专用款用于开拓国际市场,电子部还经常会同驻美软件企业联合会,在硅谷和波士顿联合召开“印度软件会议”,促进软件出口。
1991年起,政府出资陆续在新德里、班加罗尔、孟买、普那、海德拉巴等地区建立了软件技术园区,对每个园区的起动政府都投入相当于一千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如今这些园区已发展成12个大型软件产业出口基地。被称为印度“硅谷”的班加罗尔软件园云集了印度著名的软件开发与咨询公司,其软件出口值占全国一半以上。
教育功不可没
在著名的印度班加罗尔理工学院,院长萨达戈潘在领我们进入一间房子之前,神秘地叮嘱我们:“别说话,看看就出来。”只见这间房子被分割成10多个小间,门上挂着微软、IBM、甲骨文、英特尔、思科等公司的牌子,每个房间里都放有PC机,有的还放有小型计算机,有的房间有人在交谈,有的房间里有人在计算机前工作。出来后,记者才知道,这是著名计算机公司在此设的点,目的有两个:一是将其最先进的技术提供给学生,并提供咨询;二是招收毕业生,这里的毕业生有不少已被这些公司挖走。
良好的教育定有可观的回报。数据显示,印度合格的工程师数量居世界第3位,工科学生的质量在世界排名前10位。从美国1999年签发的国外工程技术人员的签证数量也可以看出印度的优势:印度:55047人;中国:6665人;日本:5779人。
印度的人才培养战略并非始于今天,早在尼赫鲁时代就提出了大规模培养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工程师战略。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分别在喀拉普尔、孟买、马德拉斯、德里、班加罗尔等地建立了6所理工学院,每年从报考的20万工科大学毕业生中选录2000人,将他们培养成计算机专业工程硕士。现在,这些学院已成为印度工程师特别是IT软件人才培养的摇篮。
目前,全印度所有的信息技术学院一年可以为国家培养17万名本科生和5万名研究生。除专门院校外,印度在4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在大约3000所中学推出了“中学计算机扫盲和学习计划”。看来,印度软件业能有今天的辉煌,靠的正是长远的眼光和丰富的人才储备。
企业倾心投入
在印度,我们听到了一个软件企业艰苦创业的故事。
这家企业是印度软件业的龙头Infosys公司。该公司创办于1981年,到2000年,公司市场价值已达100亿美元,最高曾达450亿美元,去年的营业额为2亿多美元。但你怎么也想不到,这家公司创办之初,为了申请一根电话线,他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为了得到进口一台计算机的许可,又用了两年的时间。公司的人感慨,如果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公司早就关门了。
机遇和管理也同样造就了印度软件业在国际上的声誉。
印度软件业崛起之初,正好赶上计算机“千年虫”问题和计算机工业迈向网络时代的大好时机。在这个大转机中,仅美国就有3/4的公司要给软件升级,这方面的费用将占信息技术开发总开支的25%。数据显示,印度企业仅解决“千年虫”问题就足足赚了30亿美元。
努力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按国际标准生产。目前印度有170家软件公司获得了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是世界上获得质量认证软件企业最多的国家。全世界通过软件行业质量标准最高级别CMM5的公司有32家,印度就占17家。与此同时,印度现有65%的软件公司掌握和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具,如第四代语言、图形用户界面等。
印度扬科技人才之长,避资金匮乏之短,着力发展高人才投入的软件产业成效明显。但人们也看到,印度软件业的总产值中,只有10%左右的产品拥有自主版权;软件产品90%出口,且绝大多数出口美国;电脑硬件生产落后,个人电脑持有量低;社会和政治大环境不稳定等等,这些都是印度软件业能否持续发展的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