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基因的争论 一场关于“抽”的争论



     8月26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在浙江杭州召开。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说,中国的原料奶价格已经成为日韩以外世界上最高的。这么高的原料奶成本,让企业很难消化。他说,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4553次,折算下来是抽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 因此从国家对乳品的检测力度看,消费者的担忧不该过度,但光明的产品质量问题还是被频频曝光。

  检测成本压力大

  上海市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坦言,郭本恒的说法,有一定道理,4500多次的检测对一家企业的负担的确太重了。一位资深乳业专家告诉笔者,相比数年前,检测次数增加了30%左右,但是检测项目却翻了数倍,此前每个批次检测7个项目左右,现在要检测27个项目左右,检测费用也有较大幅度上升,给企业带来了一定负担,一家年销售规模上亿元的乳企,每年检测费用就要近200万元。

  外资品牌也不例外,一家进口奶粉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对于进口奶粉,每个批次都有专项检查,每隔10个批次会有一次全检,专项检查一般检测约27个项目,而全检则有近70个项目,每个项目费用1000元左右,一个月销售额300万元的区域,每月检测费用就要达到3万多元,虽然只占1%,却已经成为企业不小的负担。

  据业内专家表示,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家加大了对乳业检测力度,不过,这些检测中的确存在重复检测的现象,相关检测机制亟待完善。此外,政府检测的手段也需改进。比如以三聚氰胺检测项目为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价值约3000元的设备进行定性检测,但政府却要求企业必须使用定量检测设备,而这样的设备少则几十万元,贵的要300万元,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许多生产成本。到最后,还是要消费者来埋单。

  曹明是认为,要减轻乳企负担,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推进,第一个方面是加强对奶源的检测。“源头处理好了,后面的流通环节就可以减轻部分重复检测流程,减轻企业负担。”他透露,目前上海及周边共有143个奶源生产工厂,每天都得到检测机构的检测,可以研讨一下减轻企业负担。第二个方面是加快培育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理顺农企利益关系,解决农企双方有关质量判定方面的矛盾和纠纷,构建公开、公正、公平交易体系。

 关于转基因的争论 一场关于“抽”的争论
  8月28日,上海市质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沈伟民回应这一言论说,今年以来,上海市质监系统共对光明乳业抽检630余次,其中乳品安全风险监测203批次、生鲜乳品抽检390批次、市质监局监督抽查15批次、各区县质监部门执法抽查22批次。他表示,抽检是对百姓负责、也是对企业的关爱。企业是质量安全主体,“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行业,再有怨气也应该承担”。他还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面对公众的担忧,监管部门采取严厉措施绝不为过。“国家主管部门高度关注,连续多年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了专项整治,从严检查可以为群众对乳制品企业重树信心提供支持,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主动配合相关监管部门,认真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食品安全责任。上海市质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五个最严”,从严把好产品质量安全关。

  据悉,郭本恒“抽死人”的言论引起诸多消费者的不满,不少网友指出,如此抽查也还有事故发生,说明企业质量管理存在漏洞。

  频“抽”之下,信任度和产品质量如何?

  今年7月10日至8月15日,“零点”在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娄底、郴州、永州七个城市进行健康产业诚信调研,调研涵盖保健品、药品、医院、连锁药店、乳制品五个行业,调查样本1698个。调研结果显示,湖南省公众对健康产业五个行业的信任度普遍偏低。其中对乳制品行业持信任态度的尚不足半数(42.4%);高学历、高收入和31-40岁年龄段人群对健康产业的整体信任度普遍低于其他人群。这在一定程度说明政府的高密度抽检并不多余,老百姓在很难信任行业管理和操守的情况下,再加上因为行业自律较差不断曝光各种事件的情况下,这种抽检更显得十分必要。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8月末举行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上称,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乳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实际上,每一次抽查过关的背后,却是质量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并且附带的“致癌”、“过期”等字眼触目惊心。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关键原因还在于对自己的乳业不自信,如果自己的乳制品经得住抽查,就是抽一万次又何妨呢?

  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一些乳制品企业患上“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毛病。不说别的企业,就说将乳制品质量抽查指责为“抽死人”的光明乳业。早在2005年和2008年,光明牛奶就曾两度被曝出回收过期牛奶再生产的行为,而这似乎早已成为国内乳企常用的手段。否则,职能部门也没必要如此不信任生产商而进行大力抽检。

  有媒体报道,前些日子广州市工商局网站公布了2012年二季度第二次流通环节乳制品及含乳食品抽样检测情况,光明乳业两批次产品被查出菌落总数超标。这是继6月底光明乳业发生清洗用食品级碱水渗入优倍牛奶事件后,短期内第二次发生质量事故。为此,光明乳业向消费者发表致歉信。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面对国家对乳制品密集抽查,居然指责为“抽死人”还称都合格,难道不感到尴尬吗?

  一年对一个企业抽检四千多次,这个数字听起来确实有点骇人,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抽检次数并不能代替抽检率。众所周知,光明乳业是一个超大型的乳制品企业,其生产规模以及所覆盖的消费群相当大,是很多国外企业所不能比拟的。四千多次抽查,表面上看不是个小数目,可要是用抽检率来衡量的话,恐怕就是另外一种样子了,所抽查过的产品究竟在所有产品当中能占到百分之几呢?至少还没有到把人抽查至死的地步吧!从我们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关部门的抽查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一个对自己也对消费者认真负责的乳制品企业,是不应该对这种抽查感到厌烦的,既然自己心里有底,那就不应该害怕抽查,只有那些对自己缺少信心的企业,才会反对抽查呢。

  一个良性的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在质量控制与价格机制上要形成良性的制约与互动。乳业公司与乳源供应之间,也本该建立起这样的良性制约与互动,而是否有优质乳源供应伙伴,也本是乳业公司的竞争力所在。在这一点上,乳业公司其实没有理由只是一味抱怨,而不反思自身在产业链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乳品质量的确不会因为无以复加的抽查而得到改善,但假如不能建立起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甚至漏洞与问题迭出,这正是乳业遭遇“无以复加的抽查”之因,真要有过错,也不是错在“抽查”本身。

  对一个企业一年要进行质量抽查几千次,听起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仔细想想就不觉得奇怪了。即使如此无以复加地抽查,我国乳制品依然屡屡出现安全事故,这说明什么问题呢?企业自律性太差。这样看来,不是监管部门要“抽死人”,而是企业缺少严格的监管就要“害人”。

  抽检既是对百姓负责 也是对企业关爱

  北方某大型乳企相关负责人透露,国家对于乳制品的检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卫生部门对乳制品企业进行风险检测,然后会出具一个宏观食品安全报告。报告中对影响特别大、案例特别典型的企业,会做一个特别点名处理。尔后,卫生部门会将这份报告,转交给国家质监局。质监局对点名的企业进行抽检,出具结论,并予以曝光。

  企业要想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就要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三聚氰胺的阵痛还没有过去,消费者依然心存疑虑,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更严格的管理和更高标准的要求,而不是什么“自由身”。如果企业不想接受这“抽死人”的监管,就怕企业要“死”得更快。当企业的自律性严重缺失的时候,这“抽死人”的监管,无疑就是一道“紧箍咒”,帮助企业找回自律,这当然是对企业的爱护。如此简单的道理,作为企业老总不会不懂吧。

  诚然,企业如果质量过硬,自然不怕抽。然而抽查得太多了,对企业也会形成干扰。如果抽查是“纯粹”的,如果抽查是不打招呼的,如果抽查根本不需要企业作接待工作的,这样的抽查再多也无妨。问题是,对企业的抽查是不是这样的呢?因为不了解内情,不好下结论,但从媒体曝露的问题来看,很有可能,许多抽查变成了“吃卡拿要陪”,如果每一次抽查都是事先打招呼,每一次抽查都要让企业出“血”,这样的抽查自然会让企业觉得“抽查抽死人”。

  从理论上讲,抽检的数量越多,问题被发现的机率就越大,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乳制品的安全就越有保证。从实践来看,抽检越频繁,各方所消耗的成本也就越多。质量抽检,是防止出现问题乳制品的重要手段,却绝不是万能的做法。

  笔者认为,要想让乳制品达到人民群众的期望,乳品安全的提升就不应止于抽查,而是要在抽查的基础上,从整个产业链入手,对其中的不同环节分别予以规范,采取法律、行政等系统化的措施来规划整个乳制品产业,才能让整个产业链健康发展。

  对于这样的检测次数,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龚妍奇向记者坦言:“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是空前的,企业也在加强自控。”资深乳业专家也认为,这么多次的检测并非针对光明乳业,目前国家狠抓乳业质量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面临高频次的检测,光明乳业目前的销售规模下,这么多次的检测并不算多。

  相关专家此前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家主管部门高度关注,连续多年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了专项检查,从严推出了相关的举措,目前乳制品行业可算是监管最严的行业之一。企业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食品安全责任。

  据悉,乳制品行业一直是我国食品行业中重点监管对象,也是《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6大食品重点行业之一,工信部已启动并将推动完成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希望伴随这个体系的逐步的建立过程中,企业自律性逐渐增强,管理手段也日趋完善,那个时候也许抽检的频率会自然降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80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刘强东京东内部的一场分享 京东董事长刘强东

原文地址:东京东内部的一场分享">刘强东京东内部的一场分享作者:风雨下黄山京东涉足电商应该算是互联网行业里面比较晚的。2004年,中国互联网电商阵营已经很庞大,那时当当拿到C轮融资,卓越卖给了亚马逊 ,易迅、淘宝等公司都已经成立。此前

《一场风花雪夜的事》:真爱来袭,无关对错图

曾有传闻说海岩当年写小说时常常把自己写得半夜时分坐在床上嚎啕大哭,尽管还算是一个资深的海岩小说影视作品迷,但对以上传说我还是无法证明其真实性。但我知道,很多读者观众,当然也包括我,经常会因为海岩的小说、影视剧作哭得痛不欲生。

胎停妈妈: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她们曾经孕育生命,却无法把宝宝带到人间。每个医院的妇产科走廊里,都曾回荡着她们绝望的哭号;每个不孕不育医院都能看到她们憔悴的面孔。无助、绝望、哀伤、焦虑、悔恨,当求医问药无效后,她们甚至祈求观音菩萨的保佑……她们就是这样一群

声明:《关于转基因的争论 一场关于“抽”的争论》为网友想暧昧却动了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