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抑制房价的愿望由来已久,执行红头文件也下达了一个又一个。从土地严控,到银行惜贷;从提高开发商自有资金比例,又到银行加息;杭州相关部门还专门为此出台了“恢复征收20%个税”的举措……从土地源头到资金上下游,又用经济手段直指投机行为,从行政的到经济的,多管齐下全力调控地产泡沫的方法不可谓不周全,政府打压泡沫的欲望与决心不可谓不强烈。而高速行驶的地产列车似乎并不吃这一套,仍旧在超速度行驶。这其中不无惯性的因素,但政策的概况性导向,则直接导致了这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流于表面,收效甚微。今次,由七部委联发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一改往日的喧哗和浮躁,以非常细致的边界给出了房地产业的整体走向。其政策的力度与可操作度,让中国楼市的健康发展看到了希望,地产泡沫已开始绝望。那么,在这趟“超速”行驶列车的背后,到底谁喜谁忧呢?
投资客——短线操作被逼绝路
客观而论,他们的出现,扩大了内需,拉动了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飞跃发展,但也带来了地产泡沫。因而,炒房客很自然成了宏观调控的头号靶子。如果说以往的政策,增加了市场的观望情绪,提高了炒房者的投资谨慎度。那么这个被称为“新八条”的房产新政,则从根源上将短线操作逼上了绝路。地产投资的源动力,在于利润的趋使。只要房产物业的“资金升值”功能还存在,那么无论是实力投资,还是“负翁”买房,都将源源不断的涌入。严禁转让期房,2年内转手交易征收全额营业税等新政条款,则直指投资者痛处,让短线炒房成本普涨5%!以一套100平米,两年内升值1000元/㎡的商品房为例,光税就要交5.85万元,再加上中介费、评估费、贷款利息,10万元的收益将所剩无几。部分的,甚至会出现不赚反亏的尴尬局面。如此利润空间,不论是从银行,还是从朋友、朋友的朋友、亲戚、亲戚的亲戚……那里融到资金,短线投资者都将会三思而后行。事实上,一批“负翁”已遭遇了短线投资的“滑铁驴”。《意见》出台后的一周之内,各地二手市场抛量巨增,在转让价上也有明显的妥协。不计划做长线的他们,都希望赶在6.1之前“清理后事”。但现实却是观望者多,接盘者寥寥。摆在他们面前的无疑将是:资金短缺,无奈坐困愁城。与短线游资的“坐困愁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机构基金风头渐露。扬子基金以3000万美元收购远洋新干线D座,摩根斯坦力以4亿美元收购富力双子星座,美林集团以3000万美元收购银泰中心股份……尽管,这些大宗购买行为发生在“新八条“出台之前,但在这些稳定收益做“长线”的背后,则无疑预示着地产行业的投资行为将升级资本游戏。普通市民——看到了“居者有其屋”的希望
让普通市民买不起房,绝非住房体制改革的初衷。但现实却是,普通市民的收入增加速度永远也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以上海市为例,2004年人均收入为24398元,比03年增长10.1%。而上海房价近三年来却以10%以上的速度在高速增长,远远超出了人们生活水平所能承受的能力。该阶段上海楼市的均价在6500元/㎡,如果抛开市政配套房和低价房,楼市均价则在7000元/㎡以上,几乎是普通市民年平均工资的4倍。如此差异的发展速度,让大部分工薪族望楼兴叹。想 改善居住环境,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类似的现象,也不仅于上海。地产所到之处,似乎都有它的痕迹。我们也知道,基于购买资金的流动性和购买人群的阶层区分,光靠房价收入比来作为衡量泡沫的主要指标意义已经不大。但“谁夺走了我们的富裕感觉”、“拿着白领的工资,过着蓝领的日子,赚钱再多都交给了房子”类似的疑问与呐喊已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响。“新八条”的空降,迫使短线炒房客大逃离。昔日,连夜排长队争相购买的普遍场面已风光不在。虚无泡沫挤压后,刚性需求成为消费主流。房价,也将理性回归。新政出台之后,一周之内杭州的房价普遍下降了0.46%,而上海的个别楼盘则直跌数千元。这些,让普通市民看到了“居者有其屋”的希望,但也仅至于此。正如某报道所言,落实新八条的重点,还在于低价房的兴建。“新八条”虽然在限制“投机性购房”层面,可以进一步到位。但对地方政府而言,如何建造大量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以满足低收入消费者的需要,仍行之不易。新政指出,住宅市场将向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倾斜。那么,此类房价标准如何制定?由谁开发?开发商的资格如何确定?在限定经营利润后,开发商的积极性如何保障?很显然,有效解决房屋的商品化与经济适用房的“不市场化”,及低地价或免费地价与现阶段“卖地钱”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间的矛盾,是兴建低价房的关键。而这并非“新八条”或者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细则就能一蹴而就,普通市民要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还需漫长等待。开发商——坐“地”收银时代将成为历史
以打击炒作为核心的房产新政,并没有将地产泡沫的始作俑者——开发商遗忘。《意见》强调,国家将严格土地转让管理,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严禁转让,依法制止“炒买炒卖”土地行为。对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征收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在该政策的实施下,某些开发商囤积土地期望以时间换取金钱的梦想也将成为泡影。事实上,让开发商告别坐“地”收银时代的并不仅于此。从市场经济角度而言,目标消费者才是开发商命运的真正决定者。炒房客与普通购房者,一个有钱不愿买,一个想买却买不起。倘若不能实现惊险的一跃,那源头之水多半会成为祸水之西施,沦陷土地之困境。短线投资客撤离后,刚性需求成为消费主流。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基于房价收入比的因素,刚性需求基数与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购买力之间并不能用等号连接。住宅市场开发的结构性供应调整,也因此被迫提升日程。房产新政的方向是,向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倾斜。而在土地成本一致的情况下,低价房意味着低利润。经营利润被限定后,开发商的积极性何在?在新政背景下,建造商是否会为了寻求更大利润,因此而偷工减料呢?显然,房产的品质差异将进一步拉开。而高端市场,无疑将考验开发商的营销能力。新政笼罩的中国楼市,无论是实力投资客,还是普通购房者,都在期待房价走势的明朗显现。目前,消费者观望情绪普遍浓重。自《意见》出台后,各地市场各个楼盘不仅房价有所回落,其成交套数均有明显下滑。杭州某个楼盘甚至推出“买房送高档轿车”的促销活动,其结果仍然是电话询问的人不少,电话询问的人不少,但真正下单的却寥寥无几,人气依旧没有旺起来。某报道由此宣称:楼市,将重返促销时代。事实上,在“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成中,并不排除曾经横行一时的“扫楼”行为回归地产销售的可能性。政策回评
121号文件:不是蓄意要打造地产行业的托拉斯,却出现了“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也成就了“鸡蛋换粮票”的经典。不管这一政策实施的短在影响如何,终归都是楼市迈向健康的必然一遭。8.31大限:对于该行动,有人称之为“有人升天,有人入狱”。其结果却是,入地狱的也悄悄地升了天。以抑制地产泡沫为目的炼狱大行动,最终在金钱与权利所构成的关系网中沦为国家的一个政策泡沫。
土地严控:在土地日益稀缺的当今,要实现可持续开发的目的,这其实是无奈之举。而土地拍卖政策,注定了这将是一场资本游戏。严控的结果只是解决了把“地”让给谁的问题。事实上,除了资金之外,权钱交易也是获取源头之水的有效途径。
银行惜贷:惜贷的目的,主要是为降低金融风险。因而,贷款给那些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企业则成了资本流动的方向。不用说,方向从来都是如此。明确的只是不把钱贷给二手房市场和投资方而已。
银行加息:方向是找对了,但力度显然不够。投资之所以火热,源于利润驱使。只要利润空间在,办法总是有的。该次加息幅度,远未对“以租养房”加“升值空间”的赢利模式构成威胁。而“健康楼市”的隐藏含义,则给投资者吃了政策上的定心丸。
征收20%个税:杭州楼市的发展轨迹被业内誉为“杭州现象”,其抑制泡沫的行为也在此列。20%个税的恢复征收,表面上是在打击投资客,但苦的最终还是普通老百姓。把“个税”转嫁给下家,是决策者万万没想到的。
透明售房:有房一定要卖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但房价从来不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之内。其根源是,地价也不是。所以,“暗箱操作”根本就不应该开始。透明售房的结果只是让楼市告别了销控时代,将权利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