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份CPI指数达到5%,中国人民银行面临一个极为敏感的数字,因为此前央行曾表示如果CPI指数超过5%,将考虑加息。其实,在CPI达到3%的时候已经是负利率了,就应该选择加息,以避免大规模的行政调控出现的弊端;此时CPI超过5%,不管是从存款人利益角度还是宏观调控作用,加息都应成为选择。看来加息的重点似乎已从“需要不需要加息”转向“什么时候加息”了。从微观层面来看,加息对房产市场的不同人有不同影响,那么房地产市场到底能不能承受的起加息这样的重担呢……
宏观环境对房地产并不利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26.2%,比一季度的43%回落了16.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加快,其中五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17亿元,增长25.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下降0.1%,但比上年同月上涨4.4%,同比涨幅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尽管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有了一定的显现,数据出现回落趋势,似乎加息预期减弱,但这可能是在“闭息疗法”下取得的效果;而消费价格指数CPI才是央行决定加息与否的关键指标。央行早前曾表示CPI超过5点后应加息,而6月的CPI指数达到了5%,不管是从存款人利益角度还是宏观调控作用,加息都应成为选择。看来现在面临的不是加不加息的问题,而是时机选择的问题。由此看来,房地产需要担心的应是能否承受加息之压,加息是否会超过其弹性承受极限,使房地产失去恢复正常状态的能力的问题。 前几年,由于政策的鼓励和市场需求的拉力,房地产市场几乎膨胀得有些变形;而去年以来,来自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对房地产的压缩之力不断加强,特别是今年央行连续采取调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收缩放贷规模、大幅提升贷款企业资本金比例要求等强力措施,房地产形势骤转。若这些措施仍不能明显见效,那么被公认为央行防止房地产过热最后可使用的调控工具的加息则将浮出水面。加息会给房地产发展带来全方位的冲击
如果说加息让炒房者的黄金梦幻灭,只是挤出了楼市里的需求泡沫,尚不足以动摇需求格局的话,那么加息给开发商和消费者、市场主体心理与成本造成的冲击却是双重的。(1)已购房者:加息会增加他们每月支付的购房成本,月供增加,资产可能缩水,挤占其日常消费。按有关计算,住房贷款100万,如果加息0.5%,也就是按照5.54%的贷款利率,20年期贷款的利息将增加6万多元;如果加息1%,20年期贷款的利息总额增加将超过13万。而据调查,在现阶段房地产消费中,购房按揭比例超过90%,家庭月还贷款额普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一半以上。一旦加息,肯定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许多人会因此主动退房或被银行执行房产拍卖。在少数房价存在泡沫的城市,由于房地产价格泡沫被一定程度上挤出,业主拥有的房产很可能发生贬值而贬值的幅度与房价泡沫的幅度成正比。(2)持币待购者:支付能力下降。这种下降必将使得市场整体的需求曲线发生移动,假设供应维持不变,则房价必然要下跌。购房成本的增长自然减弱他们进入市场的欲望,相应的市场需求可能大幅萎缩。(3)投资者:融资成本提高,投资利润下降。这必将导致投资性需求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房价回落。(4)投机者:融资成本提高,价格预期改变。(5)开发商:目前房地产企业70%的资金来自银行,这在业界尽人皆知;而70%之外还有多少资金以什么方式出自银行,这才是房地产业界真正的秘密。加息后,房地产发展商的财务成本必将明显增加,使原本资金就捉襟见肘的开发企业面临断流,进而可能“失血”而亡。从理论上说,“挺”过来的开发商可以将加息后增加的成本反映到房价上,但这种“转嫁”是靠需求旺盛的市场来支持的。而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商品房的热销实际上是多年来住房商品化以及缺乏消费信贷累积的“存量需求”的集中释放,并非能长此以往。这从租赁市场的情况可以看出,2003年全国有33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高于租赁价格,说明国内住房市场的热销并不是潜在需求真正地转化为有效需求。人们担心,这几年的楼市高温、眼下正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将这种“存量需求”消耗殆尽,并使市场预期降低。(6)银行:违约可能增加,这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加息对保证房地产业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迫不得已,是壮士断臂,但如果超过房地产的弹性承受限度,使之失去自我还原能力,到时候很可能出现的局面是,金融调控的目标达到了,可房地产的活力也失去了,加息反倒最终成为金融机构之患。因此有专家称,加息虽势在必行,但至少开始时会是比较温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