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景观论 住宅小区景观论
----浅议住宅小区景观营造的“三大原则”
进入新世纪以后,住宅建设发展的一个耀眼亮点,就是“生态住宅”、“绿色住宅”、“健康住宅”理念的兴起。市场如何供给一个健康、舒适、美丽的生态家园?成为开发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天人合一”这个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命题,又重新被强调地提出来了。这里所谓的“天”,无疑是指“大自然”、“自然界”。“自然”与“人为”是相通和统一的。住宅建设中的“天人合一”,就是要求达到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 “以人为本”的问题被强调地提出来了。目的是要人们认识小区建设必须围绕“人”这个主体,一切实施举措都要为人的健康、舒适着想,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着想。 特别是,居住环境也空前地成了“明星”般的审美对象。人们己不再单纯地把居住环境作为一种生存资料,同时也要求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益寿延年的的享受资料,其中就包括了提供美的享受。 因此,解决好住区环境的景观问题,就历史性地摆到了我们的议事日程。 笔者以为,小区景观的营造,应当符合三大原则。即生态原则、经济原则、文化艺术原则。兹分述如下:
一、生态原则
人居环境最根本的要求是生态结构健全,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应首先着眼于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为营造良好的小区生态系统服务。
品评小区景观优劣应把握的尺度,按其重要性可依次排序为:生态尺度、舒适尺度、美观尺度。其中,生态尺度是品评小区景观水平的根本尺度。而舒适、美观,则是与小区的档次相匹配的。不同档次的小区,可以有不同的舒适尺度和美观尺度。但是,各个档次的小区,都无例外地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满足生态要求的基础上求舒适、求美观。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住宅小区景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绿景、水景、山景、石景等等设施来调节空气质量和丰富视觉感受。当然这绝不是说“绿色住宅”等于“绿化住宅”。现在讲的“绿色住宅”是由“室内环境”和包括绿景、水景等在内的一整套“室外环境”的保护、改善措施来造就的。但对景观而言,主要通过绿景、水景、山景、石景等等设施来改善环境。这一点是要说清楚的。 现在愈来愈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即小区绿化应采取“乔木、灌木、草坪立体绿化,以乔木为主”的方针。这是因为,乔木的造氧、造荫、美化功能都很好。乔木比灌、草更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有更好的生态效益。高大乔木所形成的林荫大道、林荫广场亦更宜于居民室外休憩和观赏。杜甫诗云:“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茂林、修竹皆是佳景,舒适、美观就可以兼得了。 这里所讲的美观,可以称之为“生态美”。生态结构健全的人居环境,都会给人以一种生机蓬勃的外在美感,即“生态美”。 美化人居环境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美学手段和审美取向,但应将“生态美”作为的最高境界,作为首要的和主要的美学取向。 因此,笔者以为,随着小区环境的“审美”问题日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应该把“生态美”这个美学现象作为一种科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二、经济原则
小区景观的经济性,就是既要顾及造园工程近期的建造成本——这关系到售价和开发利润;更要顾及长期的养护成本——这关系到物业管理费用。坚持经济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国外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大都崇尚朴素,经济实惠,很少有不必要的铺张设施。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是园林大国。在造园艺术宝库中,有着许多强调经济观点的论述。兹列举如下: 1、利用建筑物的巧妙组合、摆放来造景。实际上,小区内楼座的组合、摆放形式也是一种景观。例如,将住宅小区内的高层、多层、低层、别墅等不同高度、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建筑物进行巧妙的组合、摆放,有节奏,有韵律,错落有致,可以很经济地造成丰富的景观。 特别是为了克服“排排房”、“兵营式”的楼座布局所造成的呆板单调之感,应力求摆放形成围合、半围合空间。中国民居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执着的挥之不去的“围合情结”。围合空间的形式,传承了中国传统的民居人文习惯。这既是防卫、安全的需要,又是人情、亲情所使然。北方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几代人或几姓人围合而居。在住宅建设大潮中,许多居民虽然乔迁高楼,但对四合院生话却留恋不已,津津乐道(尽管不少四合院己演变成拥挤不堪的大杂院)。长江中下游江南地区的住宅,也多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福建、广东、广西的客家住宅为安全防卫起见,更加重视围合,或为大型院落式住宅,或为方形、矩形或园形砖楼与土楼,一“栋”居住建筑简直就是一座封闭式的城堡。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式住宅和拱券住宅,虽然给围合造成困难,但也想方设法,窑外搭屋,尽量造成围合院落,如靠崖窑院、锢窑窑院等。 这种围合、半围合的形式,造就了组团内部的相对私密空间,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正在日益成为社区规划创意的追求目标。再说,围合、半围合式组团与解决朝向问题并不矛盾,无论是塔楼还是板楼,都可以借鉴我国书法中的“以连为断,以断为连”(语见《翰林粹言》),即笔划虽断而笔意犹贯,彼此照应的技法,既顾及朝向,又成围合之势,两全其美。 2、造园占地面积应适当控制。中国造园技巧特别推崇“小中见大”的传统手法。即所谓“显露者浅、蕴含者深,园园相套、层层推进,又隔又通、步步见景,咫尺之间,千回百转”,园景层出不穷。国外一些学者也从“舒适”和“亲切感”的角度,对庭院空间进行了“宜人尺度”的量化研究。他们认为,室外空间尺度过大,会形成缺乏“人性”的、旷散的消极空间。真可谓中外所见略同。 鉴于小区用地很珍贵,不能动辄辟地若干亩,搞大广场、大草坪。大而无当,既浪费资源,又增加业主的负担。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的小区,周边的居民对中心花园等公共空间的共享度(或称“均好性”)很差。不如将小区分为若干组团,每个组团分设小型花园和若干个庭院景观,则居民受“均好性”之惠多多。3、大面积草坪和喷水池应慎用。草坪的建造和养护费用均较高,可作点缀、穿插用,不宜作为主景。特别是缺水的城市,更有加以限制的必要。喜欢用大面积草坪的一种原因可能是铺草坪容易见绿,有利于环境速成,而乔木长成则需待时日,“远水解不得近渴”。如果是这个原因,则可以选择一些速生树种,或将大树移来栽种。一些小区已采取这个办法,效果就很好。
喷水池无实用价值,一年开不了几次。公园、市中心广场为之则可,建在以住宅建筑为主体的居住小区内实在没有必要。笔者以为,与其建造喷水池,不如开辟水面来得实惠。曲水一泓,岸边多种花树,水中遍栽芙蕖,春来花红叶绿,夏至碧荷飘香,配以亭榭曲桥,可观可赏,可休可憩。有条件的地方或可配建露天游泳池,既实用,又提高了小区的档次。4、造园材料应尽量本地化。园林有其个性,更有其地方性(本土性)。即以植物而言,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一个地方的植物特色。现存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诸多名园,遍植松柏,中无杂树,翠盖如云,情趣盎然。私家花园,如苏州拙政园多栽枫杨,沧浪亭满种箬竹,岭南园林多热带植物,都凸显了自己的个性。不重视本地的造园材料,而从数千里之外购运奇花异石。其弊有三:一则价格昂贵,成本不菲;二则因气候差异,有些外来花树难以存活(我国南方造园易,北方造园难,主要是植被存活问题);三则失却本地风光特色,形成“此景到处见,到处见此景”,千篇一律,情趣索然。因此,必须坚持小区造园的本土性。外购少量奇花异石,略作点缀,未尝不可;全部引进,则入歧途。我常存疑问:一些外购花草繁多的住宅小区,两三年后,因气候和维护费用等原因,景观能维持多久?如果是这样,又何必由于这些而增加成本和售价呢?
5、提倡“粗粮细作”。考察一些小区的经验,采用普通的建筑材料,经过匠心独运的设计、构筑,亦可造就不凡景观。建筑材料如此,花石草树亦如此。而有一些小区,采用了许多名贵材料、奇花异树,但因匠心稍缺,造园效果亦不见佳。
6、善用“借景”。这是一种最经济的造园手法。小区景观的生成,必须造景与借景并重。
江南文人园林的造园理论指出:“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据一园之形胜者,莫如山”。故而,大园能堆真山者则堆真山(如北京景山公园);小园无法堆真山者则叠假山;假山也叠不成的则可借山。陶渊明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把远山借入庭院景观的典型和生动的写照。 我国许多名园都擅长使用这一手法,有所谓“远借”、“邻借”、“仰借”、“应时而借”等诸多技巧。不费分文,就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北京圆明园借景西山,成为“万园之园”。无锡寄畅园把四围山色借到园中,成为造园佳构。因此,我们在作小区规划时,要巧于因地借景。 一是借“外景”:凡小区远近目力所及的美景,都可以汲引到小区景观之内。为此,就要妥当地布置楼座,避免把可借之景挡住。而对一些影响小区景观的“外景”,则可种树以遮隐。目前,时兴一种“水景住宅”:有的是沿江而立、傍湖而踞;有的是在小区内用人工挖出小河一弯、碧池一泓;有的则在小区内点缀以叠形瀑布、中庭泳池。这些可以通称为“亲水”或“临水”楼盘。而另有一种“水景住宅”则是靠“借景”来实现的,一楼突兀当空,凭窗远眺,不远处的或江或河、或湖或海的美丽水景映入眼帘,你能说它不是“水景住宅”吗? 二是借“内景”:如因造园需要而必须用实墙分割空间的,可以在墙上开窗借景或作镂空处理;还可以采用首层架空的手法,使小区内景观通透、流动,丰富视觉。有的小区利用首层架空作存车或休闲场所,则更具经济实用效果。 三是精心设计好阳台。阳台是连接住宅与景观的重要结点,其设计要更具匠心。观景阳台和操作阳台因使用功能不同,在设计上应有所区别。另外,总感到有一些阳台的围栏稍嫌笨重,厚实如碉堡;而有些阳台就玲珑可爱,经济实用,在设计时应多加斟酌。7、奢俭有度,繁简得体,不事铺张。营造小区景观,固然可以公园(植物园)作借鉴,但又切不可当成公园或植物园来建造。因为小区的主要部分是住宅建筑,我们首要的和主要的任务是把住宅本身规划设计和建造好。故一定要把握好两者的区别,做到小区景观“奢俭有度,繁简得体”。
所谓“奢俭有度”:一是景观设施水平应当与小区档次相匹配对应;二是即便高档小区,也要把建造成本尽量用于住宅本身,避免景观设施的过度铺张。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都很强,但他们的小区景观却是很朴素的。这很值得我们参照。 所谓“繁简得体”,这既有建造成本方面的考虑,又有建造艺术和审美方面的因素。从艺术角度说,造园并非是假山堆得愈多愈好,花草品种愈多愈美。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理论非常重视“以少胜多”、“以虚带实”的方法,以求得“笔愈简气愈壮,景愈少意愈浓”的效果。“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今之造园,点景贪多,便少韵致,布局贪大,便少佳趣”。“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故‘空灵’二字,为造园之要缔”(引自陈从周教授名著《说园》)。这些都阐明了“繁简得体”的造园思想。实践证明,如果在小区造园中贪多贪大,遍地堆石,花树繁杂,以数量、品种多来斗奇争胜,不仅不美,反而觉得“闹得慌”,需要“减肥”。记得有次评选小区景观,有个小区未获高评。究其原因,评委专家说,不是因为搞得不好,而是有点过度了,不宜提倡,以免造成互相攀比,失去节制。8、充分保护与合理利用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地物。小区造景无非两个办法:一是仿造(有时甚至是复制)自然或人文景观;二是利用基地原有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而尤以后者为经济。因此,土地开发不一定要把地面都推平,而应看情况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地物。楼座,可以“以山就势”、“以坡就势”“以水就势”来布置摆放,采取缓坡式或台阶式,营造“台地小区”的氛围。景观,则尽量利用原有的山石、水系、树木等天然胜景和文物古迹来造园。既节省了工程费用,又能够凸现自己的特色。曾见有的小区引入附近的活水,造成水景;而有的小区却把原有的水面填掉,又重新花钱造水景。两种思路,高下自分。
三、文化艺术原则
我感到,现在应特别注意和加强研究的是小区景观的文化艺术性问题。
小区景观绝非是草树花石、亭台楼阁的简单杂乱堆砌。虽无定式,但有其高超的艺术法则。目前,各地造园水平参差不齐,既涌现了不少精品,也出现了一些不能称为成功的作品。后者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艺术水平较差;第二类是艺术水平虽高,但有些铺张过分了,“过犹不及”,也不能算是成功。而对第一类来说,就迫切需要在提高造园艺术水平上下功夫。 1、我国造园艺术是一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艺术。作为华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有典籍可稽查的,黄帝之县圃为最早发轫,周代文王之囿的记载更详,尔后代有营建,名园纷陈,巧匠辈出。到了明代,杰出的造园家计成,撰写了世界最早的系统全面地总结造园艺术的专著——《园冶》。书中高度概括地指出:“园林巧於‘因’、‘借’,精在‘体’、‘宜’”。所谓‘因’就是因地制宜;‘借’就是借景取胜;‘体’就是规划得体;‘宜’就是布置得当(合宜)。这四个字堪称造园艺术的要领。 2、我国造园艺术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与诗文、书画等文学艺术形式紧密融合。园林景观既体现了诗情画意,又有屏联题刻和诗文书画佳作点缀其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之,中国园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至现代造园,又有了新的发展,进而与音乐、影视艺术相结合,如音乐声控喷泉、水幕电影等,已成为公园中的重要景观。3、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屏联、题刻、雕刻等有机组合而成的艺术精品。它在世界园林中呈现着浓郁的自然型园林(东方型园林)的风格和特色。这是因为,它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融协调。既讲究自然意境,认真师法造化;又重视人文意境,充溢诗情画意。追求的是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让人们在享受都市文明的同时,融合于充满自然气息的氛围之中。而西方园林则迥然不同。它表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相对,由“人”去加工自然、静观自然的风格。像法国凡尔赛宫等一些著名的欧州皇家园林,把树木修剪成规规距距的各种造型,把花草排列成整整齐齐的各种图案,配以精美的雕塑作品,看上去当然也是十分高贵典雅、美丽壮观的。这两种各有千秋的风格,在现代造园中虽然可以参用,例如将中国园林的精巧融入欧陆园林的开阔之中等等,但一定要注意到上述的“体”、“宜”、“度”的原则,要协调和谐,不能有拼凑之感。 ⒋作为住宅小区的重要配套组成部分的园林景观,如何考虑其“体”、“宜”、“度”的问题呢?按照有关规范的要求,小区绿地率一般应达到30%以上。在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下,大型住宅小区可以按照三类、四级景观层次来配置。 三类即点、线、面。四级即中心花园--组团次中心花园--庭院景观--道路两侧景观。 各类、级的规划原则,可以按照“静观”和“动观”两类来区分。小区的中心花园和组团次中心花园(面),可按照“静观”要求来规划,建造一些主体景观和宜坐宜留的园林设施。庭院景观(点)可以种植花草为主,配以坐凳和少量亭榭等小品建筑。周环楼宇的小区道路(线),可视同游览线,按“动观”要求来规划。道路两侧种草栽花,间设小品。并用道路来串联各处景观,路引人随,移步换景。这样,既将基地周围的美景引入居住区,又把小区内的美景引到每家每户的窗前,做到推窗见景。从而使各住宅单元均享小区景致,充分体现“均好性”。还可以酌情设计一些大面积的取景门、窗,更好地使小区景观融入温馨的家居生活之中。 ⒌ 好的小区景观,不仅是为了“人”能够更多地接触自然,与自然交流。而更重要的目的是:增进人与社会的接触,即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对此,在景观设置和“宜人尺度”上要予以充分考虑。亦即造园艺术仍然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是为艺术而艺术。 ⒍小区造园既然是一个专门艺术,就必须有专门的艺术人才。为了住宅小区景观造园的需要,应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专业人才。并按照社会分工细化的趋势,组建更多的景观造园专门企业。
当前,要十分注意防止一种倾向。即在小区景观、绿化美化上做足了文章,而却没有切实地在营造住宅内部生态环境上下功夫。外表看看很漂亮,但室内环境却不如人意,甚至很差。例如日照、通风、使用功能、结构布局、户内活动线,以及私密性等的设计方面,不符合生态和实用、舒适的要求。其中也包括了渗、漏、裂等建筑质量通病。对此,居民辄有烦言,甚至引发纠纷。 因而必须强调,首先的和主要的是营造好住宅内部的生态环境。随着居民的居住消费意识的进一步成熟,终究会把与他们相伴时间最长的室内环境,作为购房时选择比较的主要视点,作为认定住宅品牌的首要条件。针对目前一些小区的状态,有必要大声疾呼更加重视室内生态环境的营造,切实避免误入华而不实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