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看上去很美
亦 男
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在经历了90年代初的圈地、炒地、大发土地财,90年代末的大投入打造明星楼盘、卖楼获利之后,进入21世纪,他们又乐此不疲,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在经济中心地带跑马圈地兴建豪宅的热潮。
据说,现在已经进入了“第四代豪宅”时代。被业界称为第四代豪宅产品的“现代电梯别墅”,继高档公寓、联体别墅和独立别墅之后在2002年闪亮登场。它一经亮相便吸引了业内外的普遍关注,犹如一绝代佳人,令人惊艳。s如何定义——撩开豪宅的神秘面纱
豪宅,无疑是时下中国地产界最富神秘感与最具煽动性的字眼。无论房地产开发、居家生活还是投资置业,豪宅都是一个永恒而崇高的主题。那么什么样的房子才是豪宅,该怎样界定“豪宅”这一地产概念呢?
豪宅,从字面上可以简单理解为富人居住的豪华住宅。业内人士较为认同的概念是:售价在每平方米10000元以上、总价达到200多万以上的楼盘,应该称得上豪宅了。那么按照这一价格标准我们可以罗列出的毫宅名单是:在北京,有云中尊邸、贡院六号、水印长滩、橘郡、香江花园、龙苑、雍景台、紫玉山庄、玫瑰园、水印长滩和塞纳维拉等;在上海,有上海紫园,还有号称“上海第一豪宅”的上海世茂滨江花园…… 在曾参观过的豪宅样板房中,笔者认为豪宅之中的最集大成者莫过于坐落在首都东长安街长安大剧院后的贡院六号了。在那里,手工贴制的金银箔墙、威尼斯加金水晶灯、整块施华洛奇天然水晶水嘴开关、百年榆木地板、整张豹纹小马驹皮、金漆手绘写字台……——奢华的装饰细节俯仰皆是,四处可见。而很多细节上则更加注重了人性化的体现:如选用了可擦洗的真丝壁布;可自动升降、自动渗油的烧烤、煎锅和与之相配的自动升降抽油烟机;适用于中英文双语免提彩色可视对讲……体贴入微而无微不至,这一切无疑大大提高了豪宅主人的生活品质。而作为为“第四代豪宅”产品代表之一的塞纳维拉的一座现代电梯别墅,它的建筑理念就更加新颖:无梁无柱、可任意分割的大跨度剪力墙框架结构,面宽大于进深的建筑技术,高达6米、全落地玻璃幕墙的外立面设计,从而全面满足了居住者个性化需求。由此可见我们定义“豪宅”,除了价格因素的考虑,还应该澄清的是:豪宅决不仅仅是华美的宫殿。如果认为用奢侈的面积、昂贵的建材、华丽的装饰和大量的土地堆砌起来的那个奢华建筑,如此就叫豪宅的话,无疑只是注重了表象,而对居住空间和内在品质关注甚少,忽略了豪宅的许多本质性特征,也忽略了住宅的品质内涵和许多人性的情感的因素。难怪地产业内人士认为:眼下虽然“豪宅”满天飞,但真正称得上豪宅的物业却很少,就因为豪宅既要个性化,又要有人文内涵。中国虽有一些有名的豪宅,但并非“富人”居住,而有些“富人”住宅尽管装修高级、设施豪华但难以称之为豪宅。目前开发商开发的大规模别墅社区,更多的是工业化COPY,很难真正做到度身定做;至于人文内涵,则更需要时间的考验。所以也很难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豪宅”。所谓真正的豪宅,是指在特定地段,以度身定制的方式打造,具有鲜明建筑特色和历史人文价值的,专门供给社会上具有相当的财产、地位和权利的人居住的独立式住宅。具体地说,豪宅具有五大特征:一是区位优越不可替代;二是环境幽雅历史形成;三是建筑精美不可复制;四是风格各异难以仿造;五是人文价值无法再生。因此,称得上豪宅的物业必然具有稀缺性。其实迄今为止,中国的豪宅为数并不多,大部分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花园洋房,还有极少量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园林式宅第。时下许多被冠之以“豪宅”之美称的住宅其实至多是高档住宅而已。豪宅与高档住宅的区别就在于:①前者是度身订做的个性化物业,后者为可以复制的规模化产品;②前者的地段优越,以及和周边环境的高度和谐是不可替代的,而后者则差得多;③前者面积大、功能全、占地多,一般都带有大而精致的私家花园,故容积率很低,而后者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则高得多;④前者的珍贵主要体现在建筑特色和历史人文价值上,后者的高档则主要表现在装修和配套设施的豪化及现代化上;⑤高档住宅的价格一般只比同一供需圈内一般住宅高50%到一倍左右,而豪宅作为稀缺性物业,有的甚至象“古董”那样,价格要比高档住宅还贵一倍甚至好几倍。谁是买家——豪宅的销售瓶颈
说起豪宅,很多人只能从画报上看到李嘉城父子住的“半山别墅”。豪宅之于普通老百姓,是让人眼热而又爱之不易的奢侈极品,可望而不可即。
而且,一幢本身价值1000万元的别墅,仅装修成本就有好几百万元。据介绍,“贡院六号”每月的物业管理费高达每平方米3美元,一户人家仅此开销每月就得上万元。所以,大多数人一辈子,不仅连个装修费也挣不足,就连单只应付每月的万元物业管理费都颇困难呢。 那么究竟哪些人对于豪宅具有消费实力呢? 某地产专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能力购买千万、亿元豪宅者凤毛麟角。一般有‘财力’入主‘豪宅’的,是那些商界巨贾、体育明星、演艺大腕和行政要员。” 不同阶层的人们由于经济能力和居住需求的不同,促使住宅市场进一步细分化,豪宅的需求只不过是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这一阶层对住宅需求已不仅仅是从物理性能上满足居住需要,更多地是从心理上追求“声望价值”的实现。豪宅极品“云中尊邸”在拍卖时订了一条苛刻的条件:为保障设计方案不致外泄,买家须得花上3万元入围费,才得以一睹它的芳容。而位于北京立水桥北里的塞纳维拉自称董事官邸,宣称只面向大型公司董事一级的客户发售。位于上海余山脚下的上海紫园别墅,其标价1.15亿元的1号别墅日前已被一神秘人士悄然定下,如若成交,这笔交易无疑将创下中国内地房地产之最。据说有部门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城市进行调查显出一个现象,在房地产市场没有不敢想的,只要敢想就能做到。或许正基于此,北京的豪宅建设近期有了升级,不怕没有人买,只怕自己的设计还不够奢华。而他们所依托的理由来自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其分析的结果是“北京有150万百万富翁。”而且北京和全国任何地方都不一样,像国际跨国公司、海归派以及全国的有钱人都往这儿跑,正是这些庞大的需求刺激了这个市场。对豪宅的开发商来说,销售应该不成问题。然而现实并不如开发商那样乐观。京都的玫瑰园售房打折已是业界公开的秘密,一套最多能打到 6折的别墅,多少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豪宅极品的贡院六号,其买家可能远没有达到公司对外所称的20家,所以出现资金周转困难,需要采取另一个融资渠道;打出董事宫邸招牌的塞纳维拉并不认为自己销售不好,只是说真正的售房还没有开始。而另一方面,北京真的有那么多的百万富翁吗?而做为百万富翁是否又有能力购买豪宅?有资料显示,下半年北京别墅市场尽管供应区域有所增加,供应量仍不会有太大变化,总价在300万元到500万元的房子是市场主力。开发前景——豪宅未来喜忧参半
豪宅的开发前景是否广阔?
有专家认为,随着第四代豪宅的出现,我国目前已进入到了“后豪宅产品时代”,新生代豪宅将是功能完善、满足居住者个性化需求、建筑本体科技含量与景观环境完美融合的综合体现。 但更多的人认为,“豪宅”之于绝大多数老百姓,仍然只是一个概念,只能在影视中或杂志上谋面。老百姓住上豪宅就像登上月球一样遥远。 不管怎样,以沪、京为滥觞的现代豪宅,一时间已在大江南北蔓延伸展。“上海紫园”高档别墅区据说是专为国内外富豪、超级富豪准备的“人间天堂”。据知情人描述,建成后的这一豪宅豪华程度不亚于美国纽约的长岛、洛杉矶的比弗利山、巴黎十六区和日本东京湾的富人区。另外,还有号称“上海第一豪宅”的“上海世茂滨江花园”,一时间也成为沪上的梦幻居所。 但已经有业内专家指出:由于我们的地产市场还未成熟,根本无法建造出真正的豪宅来。现在的豪宅只是“豪”在建筑面积和一些设施及材料上。此外,豪宅市场中噱头不少,似乎也是不争的事实。比如“高价”,不少楼盘推出动辄数千万的标志别墅,不过是炮制声势,抬高身价,以此来抬升心理价值而已。 而且,豪宅热会不会诱发新一轮的“泡沫”经济呢?豪宅开发商的资本来源相当一部分来自金融系统,有可能,这些巨额资金会成为银行的不良资产。这应该决非杞人忧天。 但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总是硬道理。随着越来越多的财富英雄在崛起,日益增多的海归派、外埠人士在涌现,加入WTO的大气候促成了豪宅的供与需。从这个层面上,似乎没有理由不乐观。
综上所述,豪宅——它不仅仅是一所能够舒适居住的房子,而更代表着一种高贵优雅的人文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值得欣赏并珍藏的建筑艺术品,而更是与自然亲密融合的园林化景观环境;不只是一种可以拷贝、可供销售的商品,而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长远影响力的精品。
那时我们完全可以说:豪宅,看上去很美,住进去也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