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催生了出租车调价的呼声。在呼吁政府进行油价补贴的同时,中国出租汽车协会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常务理事会上透露,京沪穗等10个城市的出租车企业正联合酝酿出租车调价公式。(4月19日,东方早报)
乍一看来,出租车调价完全符合“市场规律”,油价上涨后出租车企业在的成本增加了,自然会萌生调价的诉求。然而笔者认为,多家出租车企业联合起来商量调价事宜,多少带有某种“内定”的成分,其带有的“卡特尔”色彩可能会造成社会福利代价的无谓损失。
“卡特尔”是指厂商之间为了勾结而签订公开和正式协议的一种市场结构形态,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为了将来获得更大的利益,一群“惹不起的人”凑到一起搞“阴谋诡计”。“卡特尔”显然是非法的,因为它扭曲了市场供求,让老百姓在无奈中花了不少冤枉钱。具体到目前我们身边来说,出租车企业联手酝酿调价公式难道不正与之“惟妙惟肖”吗?
一般来说,市民搭乘出租车,关心的仅仅是舒适、便捷程度和票价,而对于票价所蕴含的成本构成和影响因素知之甚少,用一句俗语来说,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出租车企业与乘客之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票价仅仅成了一个概念化的东西,比如乘客只知道起步价10元钱,超过10公里后怎么计费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十来八个出租车企业老总打着油价上涨的旗号一碰头,搞了个调价公式出来,听起来倒是正儿八经的,但整个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细节又有多少部门与百姓清楚呢?
可以说,出租车企业联合搞调价,使得社会福利代价面临“非正常攀升”的危险。试想一下,企业搞联手搞的调价公式出来后,虽然按照程式,物价、财税、行业管理、行业协会等机构也要对之进行所谓的“分析”“论证”,甚至又要搞个听证会什么的,但所有的这些后期工作已建立在调价公式既定的基础上了,加上很多时候一些机构“走过场”的恶劣习气,调价和怎么调其实早就成了出租车企业的“囊中之物”,百姓也只有被动地接受。
事实上,在国内每一次诸如出租车调价、基础教育改革等涉及广大普通百姓的公共事务决策当中,很多具有“话语霸权”的力量或是力量组合往往打着“正义”与“市场”的名义来参与,这就使得谋取私利得以光明正大与顺利成章地进行。这种现象值得监管部门加以警惕。同样,对于眼下我国出租车调价事宜,绝不能只由出租车企业联合来“内定”,如何以减少社会福利代价与无谓损失角度入手,使公共事务决策机制透明化、市场化、公平化,是有关部门应该正视并马上加以解决的一个社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