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政府应该改善产业环境,扶持小排量汽车
李书福是一个很“热闹”的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无论是他去年《大力发展经济型轿车和小型汽车》,还是今年《加大保护和扶持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力度》的提案,都吸引了媒体聚焦。
“狂人”李书福继续保持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作风:“要主动站在真理面前,而不能无理要求让真理站在我们这边”,“要像卖温州打火机一样把吉利卖到全世界去”,“今年经济型轿车要涨价”,“做企业就跟养猪种树一样”。
但豪言壮语并不能解决具体问题,对于李书福领导的吉利来说,今年最大的困惑是,竞争加剧,车价低潜难起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原材料上涨带来的企业成本难题,如何改变没有拳头产品进行品牌塑造的局面,以及怎么让吉利车跑遍更多的国家。
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哈工大毕业,硕士研究生,经济师职称,台州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1984年~1986年,任浙江台州石曲冰箱配件厂厂长 ●1986年~1989年,任浙江台州北极花冰箱厂厂长 ●1989年~1992年,任浙江台州吉利装潢材料厂厂长 ●1992年~1995年,国内知名大学深造 ●1995年至今,任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关于自主品牌」
让中国汽车跑遍世界
《新京报》:听说在上周五政协代表的联席会议上,温总理对你关于自主品牌的发言很感兴趣,能否介绍一下情况?
李书福:我的主题发言就是自主研发。我认为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根本出路,要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中国。这是我们中国汽车工业的追求。他(总理)
讲到了目前中国汽车工业90%是外国人的,总理认为我们的方向性是对的,自主创新很有必要,比如我们的药品,汽车,都需要自主创新。
《新京报》:你在提案中写到希望政府在政策、融资和舆论引导方面给予自主品牌一些帮助,你觉得哪些政策还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李书福:自主创新需要大量设备和研究投资,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是很大的,如果国家能在这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比如国家拿补贴来资助自主品牌研究院的建设,自主创新的行程就会加快,这是一条。另外很重要的是解决自主品牌在国内的使用氛围问题。要受到人家的尊敬,而不是歧视。比如造自主品牌汽车是要从小排量轿车和简单的经济型轿车切入的,那么这类汽车的使用环境要优化。大家要给它一个宽松的使用环境,而不是目前社会鼓励豪华型轿车的使用。燃油税出不来,养路费、停车费大车小车都一样,这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不利于经济型汽车和节能型汽车的使用,也不利于自主创新体系的形成。在遵守WTO规则的情况下,国家完全可以相应出台鼓励自主品牌政策。现在最起码先把小排量轿车的使用环境解决好,国外巨头在小排量上是生产不过我们的。要建立一个平等、公开、公正的制度。
《新京报》:政府工作报告中节约型社会的倡导是鼓励节能轿车发展的。
李书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倡节约型社会。这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欧洲如此,亚洲的很多国家,像日本、新加坡,也都是鼓励经济型、节能环保型的汽车发展。
而到今天,中国没有形成这样的规律。党和政府很重视这件事情,就看怎么执行,怎么真正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真正享受到开经济型汽车就担经济型汽车的费用。
《新京报》:你觉得吉利的研发实力是中国最强的,能否说一下你的研发队伍?
李书福:我们把韩国汽车工程协会会长沈奉夑请来当我们的研究院院长,他是世界级的工程师,有40多年的经验。凯越,spark都是他领头造出来的。还挖来一汽总工程师杨杰中,二汽副总工程师张克。我们研究院500多人。美人豹从底盘,发动机,电子电器,整个车身,全部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中国哪有第二家?
《新京报》:觉不觉得今年遇到的市场困难会比前几年大一些?
李书福:这倒没有。我觉得我们现在困难比以前少,以前不许我们生产,不允许我们上新产品。现在我们有入场券了,可以和全世界所有汽车厂商同台竞技。
「关于市场发展」
赔本就是对市场经济不负责任
《新京报》:在吉利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一个拳头产品来展示它的品牌形象,很快要上市的CK-1(自由舰)是否要担当这个角色?
李书福:这是代表吉利最高水平的一款车。是投资最大,研发时间最长的一款车。最近一两个月上市,现在模拟用户试验。排量分1.5升和1.6升。价格还没定。竞争对手是定在凯越,伊兰特这一细分市场。企业发展要看它的整体竞争力形成,而不是依赖某一个产品。
《新京报》:但你需要一个产品来塑造吉利整体品牌,北京现代有伊兰特,奇瑞靠QQ,但吉利目前还没有。
李书福:北京现代没有韩国,它自己能有伊兰特出来吗?它靠的是韩国方面的研发积累和产品优势。我们吉利不是北京现代,我们要从根源上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情况不一样。
《新京报》:那今年要打造吉利的整体竞争力,主要侧重哪些方面?去年吉利曾说要苦练内功。
李书福:去年我们提出来要苦练内功和调整优化。
包括产品结构调整和生产计划调整,去年我们本来计划生产16万辆,后来调整到10万。另外优化了技术路线和制造地。这是根据去年宏观经济变化作出的及时反应。那么今年呢,四大制造基地的调整已经到位了,但管理上永远都要练内功,像描红一样一个字一个字地描。要向海尔学习它的服务,它的管理,走出一条跟其他汽车公司不一样的道路。造汽车没有现成和简单的路去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划。
《新京报》:你认为今年经济型轿车的走势会如何?
李书福:中国的车市不断地走向成熟,现在才刚刚开始,轿车才200多万辆。今年经济型轿车的走势会很好。肯定比其他细分市场要好,因为老百姓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类车的品质已经不错了,价格已经很低了,私人购买力会慢慢释放。包括国家在这方面的消费政策也会慢慢成熟一些。
《新京报》:你前几天说吉利要涨价引起很大反响。
李书福:如果原材料继续涨价的话,像吉利这样的经济型轿车也会涨价。因为车的主要成本是基于原材料产生的,跟几十万元的车不一样,原材料涨价对它们没有感觉的。我不涨价,就要亏本了。
《新京报》:但现在降价是趋势,定价应参照走势吧。
李书福:人家降价了,我亏本也还要卖?没这个事。赔本我们不会干的,企业的生存意义就没有了,这是市场经济的要求,赔本就是对市场经济不负责任,是不正当竞争,是倾销。
《新京报》:今年你在品牌塑造方面有些什么思路?
李书福:我们要实施一个“信息对称工程”。现在很多人对吉利以及对经济型轿车的认识是片面的和误解的,认为两三万元的汽车就是质量不好的。刚才我下楼去吃饭,都是政协委员,人家不认识我,正好听到他们说‘李书福前两天跟总理讲自主品牌,开玩笑,两三万的汽车可以用的啊?两三万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肯定抛锚,而我们中国现在还没有直升飞机来救援,整条高速公路肯定要堵住。吉利这种车子生产多了肯定不行。’呵呵,我正好听到这种真实的想法。我完全可以想到,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持有这种观点。这种想法是阻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根本阻力。
《新京报》:今年有些什么具体计划来实施它?
李书福:我们正在做这个计划,都准备好几个月了。
老百姓掌握的汽车知识太少,广告,新闻报道里有多少真实性?还不是向厂家一边倒?整个信息是在一片混乱中传播,最后形成“奔驰汽车不会坏”的传言。我们今年要做大量工作,把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等这些汽车原理在中国普及。让消费者走进我们的研究院,汽车学院,生产线看看。第二,要把所谓的名牌,所谓的贴牌生产,所谓的国产,给大家一个清晰的概念。现在所有的意大利皮具都是中国产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名牌鞋也是中国造的。13亿中国人真正知道这个的没有几个,我们就是要告诉别人这个事实。公开向社会展示吉利是怎么造汽车的,绝不是有些人说的是用榔头敲出来的。其实我们现代化技术水平很高,不信去我们刚改造过的宁波工厂看看。我认为那个工厂在国内来讲,是一流水平。全世界来讲,也是世界上中等水平。
「关于国产车出口」
汽车要“重型产业轻型化改造”
《新京报》:现在有没有国外企业来找你们合资?
李书福:我们是不会跟人家合资的。合资的话,自主品牌不就讲不通了吗?
《新京报》:今年整个出口计划怎样?2/3的汽车出口计划大概何时达到?
李书福:今年出口目标1万多辆,主要是中东地区,埃及,叙利亚等地方。我们出口是全系列产品出口的。2/3出口计划近期达不到,但我们一定要达到,我们企业的内部规划不能告诉你。一个企业成败,跟规律、环境和自身努力是成科学比例关系的。
《新京报》:有没有出口到美国的计划?
李书福:计划是肯定有的,但要做好充分准备再进入美国市场,不轻易盲目说我什么时候卖到美国去,卖多少数量。就跟我写的厂歌里唱的那样:力量在风中回荡,奇迹在蓝天上闪光,坎坷的道路承载着我们的理想,坚实地伸向远方。我们心相印,用智慧开导,我们肩并肩,用真情护航。
《新京报》:你们主做出口的上海吉利美嘉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方面的人才储备怎么样?
李书福:边学习边提高,我们那边有八九十人。人才我们吉利大学自己培养各种语系的人。
《新京报》:你觉得国家在汽车出口方面应该有怎样的扶持措施?
李书福:给补贴嘛。除了出口退税,给些补贴,但现在我觉得环境不成熟,出口量太少,自身的能力没有形成。比如出口到美国市场,不是车造出来卖出去那么简单,涉及到一系列问题,他们的政策法规,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一整套东西。
《新京报》:你说过要像卖温州打火机一样让吉利车走向全世界。温州人卖打火机的哪些经验值得吉利借鉴?
李书福:我以前说要像卖西瓜一样卖汽车,人家笑话我。有什么好笑的?所谓像卖西瓜一样卖汽车,就是要把汽车造得很坚固,很皮实,购买价格很低,使用成本很低,购买维修停车都很方便,我说的是这样一个基本原理。到处都能买到,随便什么人都能开,这就是经济规律认识问题。
我当然研究过打火机怎么走向全世界,温州打火机让全世界打火机厂关门了。我最近得出一个指导思路叫做“重型产业轻型化改造”。
汽车是重型产业,要通过社会分工把它变成轻型产业,我要把汽车分到千家万户去造,其实现在全世界都在进行重型产业的轻型化改造。我认为在中国制造汽车,具有这方面条件。
现在有人讲,我们第一没有自主品牌,第二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第三没有核心技术,那我们就不干啦?我们造汽车不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走了100年,你还跟在后面走?你必须走出一条跟他不一样的道路,超越他。首先在理论上就要有所突破。
当吉利刚开始造汽车的时候,有人担心吉利造不出汽车,等造出了汽车,又有人担心拿不到许可证,等许可证拿到手了,又有人怀疑产品的质量,等产品被消费者接受了,又有人说你挣不着钱。如今,我盈利了,又开始有人担心WTO之后吉利生存不了几年……
他们总是在提这些那些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我早就想到了。我要是连这些问题都没有想到,不是笨透了嘛?
那么多人瞎想瞎说,我们自己还不知道?我们是自己投钱来干这个活的,是真正把这个行业研究透的,更在乎这个项目的成败,所以我们才决定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中国汽车走向全世界。我们始终抱有这样崇高而美好的信念并且一直没有改变。所以我们坚定一个信念,认准一个方向,完成一个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