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时候,大家还在为汽车行业是否投资过热而争执不下,最终,在国家宏观调控列举的几大投资过热行业中,汽车行业侥幸在最后时刻从“黑名单”里被剔除。但市场的变化就是这么不以人的意志转移,5月开始出现的车市拐点,将产能急剧扩张与市场需求增幅放缓之间的矛盾无情地摆上了台面。
2003年,汽车经销商们还豪情满怀,汽车销售项目也是大干快上,吹出了不小的泡沫。圈地,圈钱。那时候,似乎只要是搞汽车销售项目,推土机一响,就意味着黄金万两。不过,肥皂泡再好看,也总有破灭的时候。源源不断加入的新军使原本利润颇丰的汽车销售业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市场景况好的时候,有人戏称“卖茶叶蛋的都开始卖汽车”;市场景况不好的时候,经销商们就选择离开。如果这些完全是市场行为,也许并不用外人去操心担忧,因为市场自然会有它的平衡之道。不过,有许多事往往并不是那么简单。
听人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在澳大利亚的海滩上,有游客发现了几只螃蟹从沙子里钻出来准备爬向大海,天空的海鸥发现了正要扑食。好心的游客赶走了海鸥放生了螃蟹。正当游客以为自己做了件好事时,大批的螃蟹开始从沙子里钻出爬向大海,而大群的海鸥也开始了它们的疯狂屠杀。原来,刚开始钻出来的螃蟹是试探的前哨,但是被游客破坏了蟹群的预警系统,最终导致了这场灾难的发生。
我们的政府部门也常常犯这种好心办坏事的错误。比如说,这一轮汽车项目圈地泡沫里面,就闪现着不少地方政府的身影。在各大汽车城的背后,都少不了地方政府的“热心关怀”,有些项目本身就有来自政府部门的股份。
汽车作为一个带动性强的长产业链产业,在许多地方官员的眼中那是贡献GDP的“香饽饽”。汽车制造项目要国家审批,许多地方政府没这个能耐去争取,退而求其次,自然就对汽车销售项目格外热心起来。要钱帮着找地方银行贷,要地随报随批,就为了给地方形象增光,也不管市场的形势怎样。更有甚者大兴攀比之风,你批100亩,我批200亩,你要建中国最大的汽车城,我就建亚洲最大的。结果,汽车城的泡沫越积越多。
这还不仅仅是一个汽车销售环节的问题。汽车销售作为最接近市场的环节,是各汽车制造厂家重要的信息来源和决策参考依据,汽车销售项目大干快上,被地方政府放大了的信号到了汽车厂家那里,自然也会影响厂家的市场判断。于是,汽车厂家也变得盲目乐观起来,开始拼命扩产以图抢占市场。如此传递下去,零部件、汽车后市场等等环节都在扭曲的信号下行动起来,一个环节的泡沫开始变成整个产业链的泡沫。
自然界有自然界进化的规律,市场也有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市场规律面前,奉劝我们的各级政府还是应该保持敬畏之心,不要轻易改变其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