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公益 保护「非遗」佳能影像公益扎根中国



     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捐赠白族、傣族、彝族非遗影像数据库,持续了三年的非遗保护,一次次证明了佳能利用自身影像技术上的优势而展开的影像公益。

  24900张照片、428小时视频,共计2.45TB的影像数据记录了白族、傣族、彝族的非遗文化。佳能将这份“厚礼”捐献给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白族扎染到傣族孔雀舞,从彝族烟盒舞到火把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声音以及文字数据,将成为文化部记录、研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文献。

  “记录非遗,保护非遗,佳能从来没有停止过。”佳能(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小泽秀树很清楚,中国非遗的保护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尽管在过去三年佳能一直在践行非遗公益的道路,但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对于小泽秀树来说,他希望佳能在帮助中国少数民族把文化之“根”留住的“护遗”之路上走得更远。与此同时,佳能也希望把“根”深扎于中国,因为它的命运已经和中国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

  从2009年起,佳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式启动,来自非遗保护、影像学、人类学、民族学、舞蹈艺术、民间美术等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受邀参与,为项目提供学术指导。经过前期调研和实地探访后,佳能“非遗保护”项目组的20多名成员踏上了艰辛的非遗保护之旅。

  “三年来,项目组利用尖端影像设备,科学、系统、深入、全面地记录了羌族、苗族、白族、傣族、彝族这5个民族,15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佳能一位负责人表示,三年来,项目组穿行3万多公里,深入四川、贵州、云南3个省的60多个县市自治州,走访了20多位省级、国家级传承人和500多位民族文化持有人,为羌、苗、白、傣、彝5个民族的1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拍摄照片多达7万幅,视频1千多小时,累计数据量6TB。

  “后期整理阶段在专家指导下进行,项目组用严谨的科研态度,系统地整理了各项非遗技艺的历史背景、时代沿革、传承现状等数据资料,最终形成了国内首套完整的白族、傣族、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数据库。”上述负责人表示,项目组用影像创作的热情重现各项非遗技艺的流程、分解动作、舞蹈阵型变化,用严谨的科研态度整理了非遗技艺的历史背景、时代沿革、传承现状、传承情况等数据资料,以期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事业做出贡献。

  “佳能长期关注并利用自身影像技术优势积极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许多少数民族保留珍贵的非遗传承‘火种’,同时通过这些记录的广泛传播引起全社会关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目前非遗保护工作方向,我们也衷心希望社会中有更多佳能(中国)这样的企业投入到非遗保护的工作中。”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高显莉表示。

  作为傣族孔雀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旺腊也表示:“作为孔雀舞的传承人,我希望有更多人都来学习孔雀舞,把这项文化传承下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主要以口传身授方式传承的传统文化,一旦传承行为断裂,其文化连‘遗产’都不是了。即使它所依附的物质载体依然存在,也失去了生命力。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更新换代,一个老人的去世,或者一个‘发展’项目的上马,往往就是一座博物馆的消失,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为了不要让那些曾经感动过多少代人的东西成为千古绝响,佳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应用全数字技术,通过影、音、图、文等手段抢救性地全面挖掘、整理、采集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可在较大程度上还原的数据库,这是一个功德。它的意义,将在未来呈现。”参与项目评审及指导后期数据库整理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邓启耀如是说。

 非遗公益 保护「非遗」佳能影像公益扎根中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898.html

更多阅读

Wellendorff华洛芙 全新「守护天使」系列 wellendorff

Wellendorff(华洛芙)全新「守护天使」系列这是意切情深的表达,也是最顶级金匠艺术的最佳佐证:随着全新“守护天使”系列的推出,华洛芙首饰工坊旨在唤起人们内心对珠宝的情感,诉说超越珠宝珍贵物料和价值的那些独特意义。珠宝设计珍品,作为

声明:《非遗公益 保护「非遗」佳能影像公益扎根中国》为网友就是爱搞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