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先诉索尼背后:电池市场暗战行业标准



据业内人士透露,索尼目前仅在中国市场使用了电池智能识别技术,在其他地区则没有,“这一点颇令人玩味。”

  事实上,德先诉索尼案本身正是中日电池市场争夺战愈演愈烈的一个缩影。

 德先诉索尼背后:电池市场暗战行业标准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诉讼?

  1月12日,原定当日开庭的四川德先科技诉上海索广电子公司以及索尼株式会社一案,由于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拒收传票,法院启动外事诉讼程序,改在2月开庭。

  “但2月能否如期开庭还不确定。”1月24日,代理德先公司诉论的律师之一、四川君合律师事务所律师廖晓丽告诉记者,“即使能如期开庭,案件的审理过程也还将漫长。”

  随着此案的进程,国内数码锂电池的市场标准之争已经硝烟弥漫。

  

  谋告索尼?

  作为国内数码产品电池的领先厂商,把索尼拖上法庭的四川德先科技早有“预谋”。

  “最早我们打算去年上半年在成都起诉,但是考虑到管辖权等问题,加上调查、取证,最后推到2004年底才在上海中院正式起诉。”四川德先科技董事长赵武告诉记者。

  这一起诉于2004年11月24日被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在德先的民事诉状上,德先要求索尼在中国立即停止使用“索尼”牌锂电池的智能识别技术,同时要求索尼在中国停止在生产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照相机时使用智能识别技术。

  诉状中的“智能识别技术”,是指索尼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相机等数码产品对电池附加的智能密钥识别系统。通过这一系统,每一块电池都只有附加密码才能为索尼的数码产品所识别并使用。

  这意味着,其他品牌的电池在未解码的情况下,无法应用到索尼数码摄像机、照相机上,消费者一旦购买索尼的数码产品,则只能选择索尼电池。

  据赵介绍,在市场上,尽管松下等品牌的数码产品也推出了智慧型电池,但这些数码产品能与一些通用电池交换电池消耗状况数据,并没有设置身份识别限制。

  就目前而言,其他品牌的电池厂商,必须以巨大的代价进行解密,获得源代码后才能使用于索尼产品。“我们已经投入200多万元用于破译索尼智能密码识别系统,这使得每一块电池成本增加了40元到50元。”赵武说。

  “严格地说,这是一种垄断,是一种捆绑销售。”1月27日,中国电池工业协副理事长周正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既损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也对其他电池厂商不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锂电池使用寿命有限,一般消费者在使用2到3年后,就必须更换电池,这令锂电池的市场更加可观。

  据周正祥透露,在过去的数年中,中国的锂电池市场一直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在递增,“2003年中国锂电池市场已经达到3.5亿只,2004年的统计数字还没出来,但仍然在高速增长。”

  据了解,索尼电池与其他品牌电池之间价格差异极大,以“网购在线”的价格为例,索尼数码摄像机的电池价格平均1123元/块,JVC为908元/块,而其他品牌的价格低得多,比如瑞能为670元/块,品胜为263元/块。

  以263元到1123元的价格差,索尼55万多台数码设备仅电池就已经产生超过4.5亿元的巨大利润空间。按照锂电池的淘汰速度,在1到2年之后,这批电池的更新换代又将产生一个庞大的市场。

  “以目前的性价比,国内电池企业无疑处在上风,所以索尼设立技术壁垒,不但令消费者必须花费更高的价格购买索尼的产品,也损害了其他电池企业的市场。”赵武说。

  

  国家标准缺失

  据业内人士透露,索尼目前仅在中国市场使用了电池智能识别技术,在其他地区则没有,“这一点颇令人玩味。”

  “这与消费习惯及市场竞争有关。”该人士认为,在很多地区,由于电池市场不大,所以没有电池厂商和品牌参与竞争,消费者由此形成的习惯是购买某品牌的数码产品,就很自然地购买这个品牌的电池。

  而在国内,由于电池市场庞大,而且本土电池企业实力较强,电池的性价比都足以与外资品牌电池抗衡,所以很多消费者都开始选择价廉物美的其他品牌电池作为外资原装电池的替代品。

  问题由此产生。锂离子电池在国内没有统一标准,甚至没有国际统一标准,而全世界锂电池年产量的95%在日本。因此,手机生产厂家在组装电池时,大多使用日本的企业标准。

  由于电池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所以产品良莠不齐,假冒伪劣电池、垃圾电池、水货电池也由此不断冲击国内市场。这也是索尼采用智能识别技术的原因之一。

  截止到发稿时,索尼一直未接受相关采访,但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此前在公开声明中表示,因为索尼曾陆续收到少数用户由于使用仿冒电池而导致了机器冒烟、着火、破损等事故报告,所以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在2003-2004年期间向消费者发出公告,希望用户使用正宗的Sony可充电电池,以最大程度地杜绝仿冒电池对消费者人身安全的威胁、尽可能地确保消费者的产品使用安全。

  在这样的情况下,呼唤行业统一标准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2004年8月28日,摩托罗拉、诺基亚、波导等国内外移动通信领域大鳄,德赛、天津力神等电池生产厂家,以及国家碱性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单位开始共同商讨《蜂窝电话用锂离子电池总规范》新国家标准的制订,并计划于今年3月在北京颁布。

  但这个国家标准更多地集中在手机电池方面,并未覆盖整个数码电池领域。

  “在以前,各种电池的生产是由不同的部委在管理,比如原电池是由轻工部管理,铅酸电池是由机械工业部管理;但是随着国家体制和市场的发展,这样的形势已经出现变化。”周正祥说,以前由各部委各自管理的电池行业正在转向新的行业管理,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还有一定的遗留问题需要解决。

  另一个问题是,即使出台了相关电池方面的国家标准,能否对企业产生约束力,这还并不确定。

  “按照国际惯例,一般的国家标准只是指导性文件,如果有强制性的内容会以法规形式出现。”周正祥解释,“不过在国内,一般在标准出台时,往往也会有强制性的条款,甚至各部委会联合发文加以推行。”

  

  更激烈的技术角力?

  “现在的情况是,案件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赵武说,“如果国家标准或者反垄断法出台,那么我们胜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然而,即使德先胜诉,至少也是半年甚至1年以后的事情。据介绍,法院已启动的外事诉讼程序是要将起诉书、传票等文件翻译成日文,然后上交至最高人民法院,由高院委托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递交日本政府,再由日本政府由当地法院送达索尼株式会社。

  如果索尼株式会社应诉,还要对国内机构进行授权等手续完备后才能开庭,而从开庭到结案又需要数月甚至更久的时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德先对索尼公司的起诉,还将经过长时间的法庭角逐才能落下帷幕。

  事实上,此案本身正是中日电池市场争夺战愈演愈烈的一个缩影。“坦白地说,我们状告索尼,除了希望索尼改正做法之外,也希望国内消费者了解到国内电池也有实力,值得信赖,从而扩大市场。”赵武说。

  20世纪90年代,充电电池几乎还是日本人的天下,三洋、东芝、松下、索尼等厂商占据了全球近90%的市场份额。1995年前后,随着比亚迪、力神等一批中国企业杀入,锂电市场的天平开始逐渐向中国倾斜。2000年以后,除了LG、三星等少数企业外,锂电池几乎已经演变成中日两国的竞跑游戏。

  中国电池企业得以迅速崛起的优势在于生产成本的降低。锂电池生产商深圳邦凯公司董事长傅启源此前曾表示,“日本厂商十条流水线要投资8300万元,中国只要300万元。”

  通过将生产线分解为低成本的人力流水线,一批中国电池企业将成本全面降低,并以此抢占大量市场。2003年,中国电池供应量已经超过全球供应量的1/3。其中的佼佼者如比亚迪,2003年营业额已达40亿元,比上一年上升77%;2004年更在大幅增长,目前已经进入全球锂电池制造的前三甲。

  另一个趋势是,国内企业已经迅速掌握了相当尖端的电池生产技术,电池不断小型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环保化,电池保护电路、数字容量显示、智能电池技术等逐渐演进,销量和市场份额也随之一路高歌。据统计,2002年以来,锂离子、镍镉、镍氢电池的销售量已经攀升至全球第三、第一和第三。

  市场的争夺不断白热化,也促使中国电池企业遭遇的技术壁垒和知识产权之争不断浮现。

  一个经典的案例是2003年5月,美国劲量分别对包括中国七家公司在内的24家美国境外电池公司向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诉讼理由是其无汞碱锰电池专利受到侵害,要求ITC就此展开调查,并请求ITC按照美国“关税法337条款”,签发排除令禁止这些企业生产的无汞碱锰电池进入美国市场。

  其后在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组织下,7家中国电池企业积极应诉,并最终获得胜,成为1997年以后,中国企业面临“337”调查案惟一终裁获胜的案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09020.html

更多阅读

索罗斯:资本市场就是永无止尽的上演假话和谎言

1)“赚钱,要依靠正常价值的商品出现折扣以及押注意外事件。” 如其它伟大的投资者一样,索罗斯非常关注“预期内价值”。预期内价值相当于潜在投资结果的平均权重价值。一个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投资理念只有在预期内价值积极的时候才是

日媒:中日暗战G20主办权澳无奈选中国

1.日媒:中日暗战G20主办权澳无奈选中国中日澳领导人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G20峰会上在澳大利亚举行的G20领导人第九次峰会16日宣布,中国将主办2016年G20峰会。有日本媒体17日披露说,日本曾强烈希望获得2016年G20峰会的主办权,但在“水面

LED资本热背后:民用市场躁动

   “2005年以前很多人根本不知道LED是什么,现在连收破烂的都想加一只脚掺和进来。”广州光为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檀煜开玩笑式地说道。  他的话并非完全是开玩笑,近两年,资本汹涌澎湃地进入到了这个象征着未来的朝阳产业,投

索尼反思:沉睡中错失数字时代

     索尼爱立信的分崩离析,并不奇怪。合资企业的困境屡见不鲜,尤其是两家母公司,一个来自欧洲,一个来自独特的日本。  对爱立信而言,放弃索爱的股份堪称明智。但悬念无疑落在了接盘的索尼身上。  索尼拿下索爱进一步彰显了其在

索尼历任董事长 索尼前董事长加盟联想 任非执行董事

  记者昨天从联想集团获悉,索尼公司前董事长和集团首席执行官出井伸之正式加入联想董事会,任非执行董事职务。   据了解,出井伸之曾在索尼公司担任多个领导职位,包括董事长兼集团首席执行官、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等。在国际范围,他曾致

声明:《德先诉索尼背后:电池市场暗战行业标准》为网友绵薄流光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