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斯昨天起诉信息产业部要求受理其自有品牌手机入网检测的申请
宁波民企奥克斯“叫板”信息产业部手机生产准入制度的事件再度升级。昨天上午,奥克斯通讯设备公司全国市场总监李晓龙专程赶赴北京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状告国家信息产业部,要求其受理他们生产的“奥克斯”牌手机进行电信设备进网许可检测的申请。
■“曲线”进入手机业的模式
■收购:2004年广东侨兴环球斥资3.2亿元(比净资产溢价70%的代价)收购中电通讯。
■合资:LG通过与有牌照的山东浪潮合资,获得了生产“LG”手机的机会;联想在2002年采用合资吸收的形式以9000万元占60%股份的高价买下了厦华手机牌照。
■租照贴牌:奥克斯靠在多家有牌照企业间寻找最低价生产手机而成为国内最大的手机贴牌制造商,近4年来缴纳的牌照费过千万。
奥克斯这项起诉的实质其实是要求信产部取消在1999年制定的“企业生产移动通信产品必须由主管部门审批立项,获批后才能生产”的文件。这种生产资格被业界称为“手机牌照”,由于信产部早已停止新的审批,因此牌照已成为后来者涉足手机制造的最大壁垒。而且由于当时的体制,“手机牌照”的拥有者基本为国企,这又使得牌照成为了国企与民企在涉足手机领域的“天然屏障”。
■“地下生产”要求合法身份
据了解,目前多数新进入手机领域的后来者都是靠“租牌照”即贴牌实现生产的。如奥克斯从2000年底就开始建立自己的手机生产线并开始生产销售,但始终不能使用自己的品牌,而且还要为出租牌照者额外缴纳每台50至60元的费用。
奥克斯高层坦言,他们之所以在“地下生产”手机4年后要采取法律手段,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手机利润的微薄使得这五六十元的“牌照费”显得愈发重要,而更重要的是近期国家下发的《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中涉及通信、电子投资项目的已明确提出“不包括移动通信类产品”。这被众多靠租牌照“地下生产”的企业看做是一次正名的机会。
但奥克斯以此为依据到信息产业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要求对标明为“奥克斯”品牌的手机进行入网检测时,仍因没有生产资格而被拒绝。
■出租手机牌照是公开的秘密
记者了解到,当初信产部制定“牌照制度”的初衷是为了通过牌照控制来限制国产手机企业数量,提升国产手机竞争能力。但就目前手机市场看,虽说不上事与愿违,但也远没有达到预先的期望。相反却出现了拥有牌照者自己不生产、靠出租牌照挣钱,生产者又没有牌照、靠租牌照运转的不正常现象。据了解,目前我国共有36家企业拥有49张“手机牌照”(其中GSM牌照30张,CDMA牌照19张),但国内实际生产手机的厂商已超过100家。一方面是那些财大气粗的企业采取高价收购、与那些拥有牌照的企业合资等方式取得生产销售手机的合法身份,这多以外资企业居多;而更多的企业则是贴牌生产。而在那些拥有牌照的企业中,自己进行生产、推广和服务的仅有十几家,不少厂商自己连一条生产线都没有。两年前,曾有京东方、恒基伟业、神州数码、权智、创维、奥克斯等12家企业正式提交手机牌照申请,但最终神州数码和京东方由于获取牌照无望先后放弃尝试,创维则采取了低调借牌的办法。目前奥克斯同时租借几家企业的牌照生产,只能靠放大包装上经销商名称中的“奥克斯”字样来推广自己的形象,而真正的手机品牌还要用别人的。
■牌照解禁不会改变供求格局
记者昨天从北京市一中院了解到,奥克斯的诉状已经递交给他们,法院将在审查后决定是否立案。而记者向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产品规划处一位负责人了解情况时,他表示对官司一事并不知情,但他强调目前手机入网检测执行的是信产部电信管理局的有关规定。记者又致电信产部新闻处以及电信设备认证中心,他们均表示不知此事也不愿评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手机牌照”制度的解禁并不可能对市场格局产生本质影响。因为今年二季度国产手机销量已经下降23%,国内手机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经形成,因此就算牌照制度取消,后来者也会仔细考虑利益得失。他认为,对“牌照制度”进行改良或许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即对现有牌照进行重新审核,对那些拥有牌照而“不务正业”者给予取缔,对那些拿着牌照做交易的企业处以重罚、甚至取消牌照。这样,就可以给一些真正有实力的后进者让出机会,提升我国手机企业的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