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在意牌照放开与否的,当属目前有实力挤进二线甚至能靠近一线厂商的手机企业
过去的一个月,针对手机牌照放开一说在整个业界吵嚷得沸沸扬扬,“5号文件”该废该立在业内不断争论。
近日《财经时报》又从有关渠道得知,“5号文件”不会走出历史舞台,而是马上要上一次手术台进行修整。相关负责机构正着手修改政策,其中最为显眼的是将废除2000年初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联合下发的“暂停审批GSM移动通信产品新建生产项目”的有关决定,重开牌照审批大门。
“5号文件”的命运
6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下发的《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第412号文件)表示,“通信、电子投资项目立项审批”中“移动通信类产品”被排除在外。这表明在国内长达5年半的时间内对手机行业准入采取的严格控制和审批措施开始松动,甚至当时就有一些激进人士认为,备受争议的手机牌照“5号文件”有望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而宣告退位。
但此后不久,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指出,手机牌照近期并无松动可能,这使不少刚刚燃起希望之火的家电企业再次遭受心灵创伤。
而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副会长谢麟振认为:“未来政策会更侧重于扶持具有研发能力和生产实力的国内企业。事实上,‘5号文件’本身就没有完全断了新企业申请牌照的可能。只要具有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国内企业,我们一直非常欢迎他们进入手机产业。”
谢麟振同时指出,政策依然会具有很高进入门槛,那些只想进入市场而不想承担相应风险和义务的企业千万不要抱任何幻想。
追述“5号文件”诞生背景,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移动通讯产业处于大规模发展期。但当时的条件,国内企业几乎是一穷二白,90%以上的手机市场掌握在摩托罗拉、爱立信、NOKIA三大国际通讯寡头手中。
面对这种局面,1998年12月31日,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快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在1999年1月,通过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列为国办发19995号,所以俗称“5号文件”。
按照规定,手机生产必须获得信息产业部的牌照许可。而通过这一指令性文件,信产部希望能帮助国内手机通讯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并通过宏观调控,遏制手机产业出现当年彩电业盲目投资的窘迫。
管制后遗症
但耐人寻味的是,5号文件没有根本上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
普遍认为,“5号文件”设立之初,通过政府的计划调控职能,保护和扶持国内的移动通信产业,遏制大量国外品牌潮水般地涌向国内,使国产手机企业短短5年实现了零起步到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的快速跨越。
但最终还是没有完全达到两个“终极”目标,即:壮大国内力量和牵制外资企业发展。而且随着市场发展,遗留下大量市场后遗症。
由于2000年开始暂停牌照审批,造成了大量有实力企业无法染指这一领域,为了获得这一市场,很多企业几乎在过去几年使出全力沟通信产部相关人员,包括恒基伟业等大量企业,内部都有专职人员专门负责牌照沟通。创维老总黄宏生甚至借用人大代表的身份提案要求废止“5号文件”,让更多民营企业进入手机市场,但最终没有下文。这对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手机产业造成了巨大打击。
另一方面,拥有牌照的企业并没有借势图强,大力发展自己的手机核心技术,相反利用手中牌照资源,大肆圈钱。由于牌照成为奇缺资源,租赁、倒卖牌照在业内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以致国产手机厂商中,只有少数几家没有出租牌照。大量没有生产能力的厂商,产品由承租者生产和销售,再贴上自己的入网许可证,而专心研发的国内手机企业不多。
牌照放开影响谁
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牌照制度的放开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以目前国内存在80多个手机品牌的现状来看,牌照政策并没有挡住短线资本的进入,相反,一些真正想在手机领域图谋发展的公司,反倒不敢采取租赁牌照等政策擦边球的做法。
而一旦手机牌照政策放开,最先影响的肯定也是二三线市场的格局。
索尼爱立信传播公关总监宁述勇直言:“牌照放不放开,对大的牌子的影响不是很大,高端和中低端产品的差距已经拉开很大了。”
联想手机市场部经理周弘一也表示,目前的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很充分竞争的环境,对外人也实在不具有以往的吸引力,牌照资源即使放开,敢进来试水的企业反倒会减少。
计世咨询分析师郭畅认为,惟一的障碍可能出现在市场进入早期:“一般而言,按照目前的市场规模,原有企业已占据市场的品牌先发优势,即使牌照取消,对新进入者也有非常高的市场门槛,目前从销售量计算,200万是一道门槛,如果你的年销售量不能达到这一水平,那么在成本方面将完全处于劣势。”
但这种心态只是表明了目前静态市场格局下所能预见的变化,一旦牌照完全放开,或者仅仅是政策放宽,市场结构马上会随之发生变化。
而最在意牌照放开与否的,当属目前有实力挤进二线甚至能靠近一线厂商的手机企业。通过申请和收购牌照,将使更多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企业获得市场经营权,这些企业将给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诸如多普达、恒基伟业多年以来受到牌照所困,借牌销售除了要损失应得的利润外,更关键的是常常受到各种干扰不能对市场形成大举进攻,一旦牌照在手,势必加大市场力度。
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二线厂商间的一场厮杀将不可避免,这场厮杀一方面将加速短线资本更加无利可图,进而迅速退出手机市场;另一方面,二线手机企业也将重新排定座次,甚至有可能产生二线手机厂商间的购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