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港汇触及强方兑换保证水平——1美元兑7.75港元水平,香港金管局3年后再度向市场注资,10月25日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增至1630亿港元,多了143.61亿港元,相当于20亿美元。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的密切关注。 与此同时,伴随着美国QE3(第三次量化宽松)的大环境,近期境外资金持续流入香港,业内担忧香港会再度回到2009年金融海啸初期,伴随着境外资金大量涌入,进一步推高港元资产价值,这亦引起了金管局的警惕。 境外资金持续涌港,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香港金管局于10月24日凌晨时分再度注资市场,释出30.62亿港元,这是自10月19日以来第4度入市。 金管局4次总注资金额达到143.61亿港元,令10月25日香港银行体系户口结余,增加至1630亿港元。港元汇价当日维持在7.495/05。 港元两年期汇10月23日见7.396,是自去年11月初以来的高位,一年期汇见7.7423,也是近一年的新高。 近日港汇屡次触及强方兑换水平,反映热钱流入香港。国泰君安证券(香港)公司执行董事蒋有衡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时分析,热情流入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中国经济三季度见底,复苏在即,中国经济已无硬着陆风险;资金追捧下,人民币升值预期重新抬头,同时推高港汇。 因为内地有外汇管制,海外资金无法自由出入内地,相反,香港是个自由港口,海外资金进出自由,亦不用交税,看好内地投资的海外资金就聚集到香港。 另一方面,从投资角度来说,目前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投资回报机会较之海外可能更大。一个例证是,港股和A股的估值已很便宜,尤其是“熊”了5年的A股应该有修复性的反弹。相对而言,美国的债市和股市较好,多年来美股大大跑赢A股和港股,所以短线上行空间不大,投资回报的机会较小。再加上QE3措施令市场流动性增加,美国近期出炉的经济数据并不好看,美元转弱。 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外来的资金明显涌入香港,一时间市场响起“热钱来了”的惊呼之声。 金管局四度注资 港媒指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正紧盯香港四大银行,即汇丰、中银香港、渣打和恒生的港元交易盘运作,要求一有异常操作及时汇报。 而香港政府内部也在打听资金流入的客户来源,暂时未见异常,各部门也加强沟通,并密切关注热钱对香港楼市及通胀的影响。 “目前流入香港的海外资金并不算大,无需大惊小怪。”交通银行香港分行发展策略研究组主管刘伟业告诉记者。但未来热情是否会持续大量流入,目前尚无法判断。 要评论流入香港的海外资金,需要把香港的大金融背景纳入考虑。
![涌入:金管局严控热钱袭港](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262769856545.jpeg)
根据香港法规,香港的各家银行要把各自一部分钱存入香港的金管局,用于同业资金结算。这笔存在金管局的钱没有利息,然而如果一家银行存入的钱在结算时不够,金管局就会处罚该银行短缺资金的利息。简而言之,放入金管局的钱可为多无利息,少要罚息,所以各家银行都尽量维持一个较小而安全的资金水平。 “多年来,金管局的结余加起来一般只有几十亿港元,很少超过50亿港元,不过最近几年金管局的结余有1500亿港元左右,相当于200亿美元左右,结余多说明香港市场上的资金充裕。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刘伟业表示。 不过,股市是反映热钱流入多少最好的镜子之一。热钱持续涌港至今,虽然港股有所抬升,但并无暴涨。 “10月24日香港的股市市值也不过是686亿港元,如果港股真是很热的话,应该是到800亿港元。但是最近一直徘徊在500亿港元至600亿港元之间,今天超过600亿港元了,但离热还远着呢。”蒋有衡如此评价。 热钱推动港股的历史还历历在目。如果反观历史,2009年美国推出QE1,大量海外资金涌入香港,港汇多次触及强方保证水平,高峰时期金管局曾一周内四度入市,但港股持续升了七八个月,涨了60%~70%。 在广东社科院的研究热钱专家黎友焕看来,热钱去留的时间和量变程度,主要取决于四大因素:一是美国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和对外输出美元的力度;二是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空间;三是中国经济和市场的未来机会;四是国际环境(包括地区局势)的变化。 “目前美国推出的QE3,给香港带来一些海外资金,但并不担心热钱会流入内地,因为内地有资本管控。”刘伟业如此对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