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市场,青岛啤酒和济南啤酒(品牌名称是趵突泉啤酒)竞争激烈,抬高了进入门槛,令外来品牌纷纷止步。然而,一个名为“趵青爽”的买断啤酒品牌,却在两强相争中不断扩大了市场占有率。趵青爽销售公司总经理田庆华认为,青啤和济啤的关注焦点都在对方身上,市场对策也都是针对对方制定的,对于新兴品牌的关注度不高。从细微处着手,找好切入点,新兴品牌就能够打开济南啤酒市场的缺口。
和消费者“捉迷藏”
趵青爽的品牌知名度无法和青啤、济啤相比,如何使自己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趵青爽借鉴了2001年烟台啤酒进入济南的方法———和消费者“捉迷藏”。
趵青爽选择济南的各大卖场进行宣传活动,派驻大量的促销人员向消费者发放宣传单,消费者凭宣传单可以免费获得一啤酒,这在卖场中引起了轰动效应。但是,发给消费者的宣传单上并没有注明领酒的具体地点,只注明了发放啤酒的店名和电话。为了获得免费的啤酒,消费者经常互相咨询,或者按照宣传单上的电话和领奖点联系,口碑传播效应突出。趵青爽设置的领奖点,或者是自己的重点经销商,或者是发展潜力较大的经销商,消费者频频上门,坚定了经销商代理趵青爽啤酒的信心,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
紧跟强势品牌
趵青爽实力有限,但是有船小好调头的优点。在前期赠酒形成口碑效应之后,趵青爽针对青岛啤酒的销售政策制定了自己的促销方案,巩固了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
青岛啤酒进攻济南,给经销商的政策是7箱空瓶换1箱啤酒,经销商和零售商可以从空瓶上赚钱。作为新进产品,趵青爽需要给经销商更大的利润空间,华商商贸公司针对青岛啤酒的销售政策,实行6箱空瓶换1箱啤酒的活动,抓住了一大批分销商。
青岛啤酒在开拓初期采用回收瓶盖的渠道促销方式,每个瓶盖回收价3毛钱。随着在济南市场逐渐站稳脚跟,青岛啤酒取消了现金回收瓶盖的方式,而是根据进货量,变相地把瓶盖费变成了促销品,经销商对此反应很大。趵青爽对经销商宣布,所有瓶盖现金回收,没有克扣。于是,瓶盖又成为了经销商赚钱的另外一个来源,增加了经销商进货的积极性。
青岛崂山啤酒对酒店的促销政策是:酒店销售青岛崂山一个月,就可以获赠啤酒3箱。趵青爽对此促销政策加以翻版改用,在酒店开展“摆桌”活动。酒店在每张桌子上摆放趵青爽3~4瓶,坚持一个月,就可以获赠20瓶×桌数的啤酒,核算下来,平均每个酒店的月送酒量也是3箱,但不同的是,这3箱酒摆放到了消费者面前,展示效果更为理想。
抓住主销品牌的失误
在本刊记者整理案例的过程中,趵青爽销售公司总经理田庆华说,每个品牌都难免会犯错误,济南市场也不是铁板一块,青啤和济啤是垄断性的大品牌,它们的每一个细节失误都蕴含着商机。
针对中秋节,济啤推出了一款易拉罐装啤酒,给经销商的政策是进20送1。每个易拉罐的成本约为7毛钱,青岛罐装啤酒45元/包,济啤罐装市场价格为35元/包(1×20听),无形中降低了罐装济啤的品牌形象。另外,这次济啤推出的易拉罐装啤酒是塑包,没有手提袋,和带有手提袋的青岛啤酒相形见绌。针对这些细微之处,趵青爽迅速调整产品结构,推出处于两者空当的产品,补充了市场空缺。
集中资源巧做宣传
青啤和济啤在终端和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很大,针对这种情况,趵青爽制定了集中资源、巧做宣传的方案。
青啤和济啤在终端投放了大量的促销品,如杯子、起子等,如果投入同样的促销品,市场反响不大。通过大量市场调查,田经理发现,在酒店消费中客人首先看的是菜单,并且在点菜的这一时间,客人对菜单内容关注度非常高,趵青爽于是把产品广告直接登在了菜单上,避免了和其他产品促销方式的雷同。
在媒体的宣传上,趵青爽选择了以招聘广告为主的宣传形式。在招聘的内容中,趵青爽首先介绍产品品质,并说明该产品通过了国家标准,最后打上产品的广告语和产品图片。这种复合广告的宣传方式,一是节省了费用,二是介绍了产品,三是招聘了人员,可谓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