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以一句“消费者购买产品实际是为了满足某个需求”,引导全球营销工作度过“推销”的黑暗时代后,我们似乎将在一条充满阳光的康庄大道上永远走下去,然而,生活是多变的,市场上常常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消费起了“需求+体会”,即在产品之外他还苛求一种享受,或者说是一种消费的感觉和文化。引用考特勒自己的例子“一个打算买钻头的消费者,他真正需要的其实是钻头打的孔,而不是钻头,所以企业的市场营销就应该首先从了解他需要什么样的孔,其次才是如何叫消费者明白自己的钻头可以打出他所要求的孔”来说就是,现在,这个消费者不仅要求得到能满足他需求的产品,而且他想额外的得到如何才能打出那个孔,并特别轻松的或者是享受的打出来,甚至告诉他用你的钻头打出的孔和别人的产品比有什么好、特别之处,他拥有这个孔后将会有如何的特别感受?…也就是,他在物质需求之外又有了精神需求,换句话就是文化需求。
这时候你——作为一个钻头产品企业,你和你的品牌将怎样来做呢?
可口可乐、麦当劳、索尼、耐克等经验证明,只有拥有品牌文化的产品才能全方位的满足消费者
可能不止我和我的朋友有这样一个感觉,即可口可乐并不属于那种喝起来口味很好且解渴的饮料,然而我们又几乎是习惯性的买它、喝它,为什么?我想这中间除了可口可乐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无处不在的销售网点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可口可乐品牌本身所蕴涵的三层文化内涵:第一,大家都喝,它基本已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黑人、白人还是男女老少都喝,所以我们很难成为不喝它的异类角色;第二,它能让我们感受到活力、青春、运动、爽、快意等感受,其实未必是实在的功能感受,但因为长期形成的消费群特点和品牌的定位,我们的确有了这样的心理感受,而且这种感受象上瘾一样越陷越深;第三,作为一个百年品牌,它有着很深的美国文化的烙印,它二战时期和“自由”同名,二战后与“美国梦(AMERICA DREAM)”同名,所以,它代表了一种自由开放、释放自我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在当前这个经济逐步一体化、政治多元化的时代里,表现出来的传播力和渗透力,对于我们是更加不可拒绝的。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在喝着可口可乐的时候,也享受了这些文化的东西。反过来,当你要求着要既可以解渴又可以有另类体验的饮料时,可口可乐显然也是符合要求的。
而作为全球第一快餐品牌的麦当劳在提供给每一个消费者汉堡包、辣鸡翅、土豆泥和薯条时,它更多的是灌输给大家一种工作之中、之余的快餐意识,尤其是它窗明几净的就餐环境和提供孩子玩乐的场地,使你无论如何都不再或不愿将心思继续放在恼人的工作上。当它又能在坚持核心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基础上,根据不同国度的饮食习惯适时调整,比如在嗜好啤酒的德国,麦当劳除提供可口可乐外还提供啤酒、在意大利提供通心粉面食、在日本提供当地……,同时,麦当劳还非常关注所在国度的社会生活,不仅在美国倡导了“周末休闲”工薪生活模式,而且还可以旗帜鲜明的支持某个弱势群体的利益或主张,传达自己人性关爱的文化内涵,比如“911事件”后作为灾后第一个开业的店面,麦当劳向世人传达了不畏恐怖、自强不息的精神理念,同样的例子还有在北约对南斯拉夫实施空袭时,麦当劳在自己的店门口插上南斯拉夫的国旗以示对北约组织的抗议和对南国人民的支持。正是这些行为组成了麦当劳“质量、服务、清洁、价值”的品牌文化,而当一个品牌的文化内涵宽容、丰富已至如此,其生存百年就决非痴人说梦了。
相同的例子还有日本的索尼和美国的耐克。索尼诞生于资源贫乏、却自强不息的日本,企业的核心理念就是不断创新,所以半个世纪后当索尼产品代表同类最高科技含量和品质盛行于全球时,她当之无愧于他的“日本科技的豚鼠”的别称。而耐克兴盛史则异常明显的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兴起的慢跑运动、80年代火暴的篮球运动和90年代活跃的街舞活动紧密相连,可谓运动品牌和体育文化融合的典范。
以上的事例证明,品牌只要有了一定的品牌文化,其才可能全面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实际这种称之为品牌文化的东西,就是产品在实际使用价值之外给予消费者的一种印象、感觉和附加价值,比如归属感、身份感、荣耀感等。它实际上和企业文化同源异形,比如碳与石墨、铁与钢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所有的思维模式、产品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主要反映在企业精神、理念、内部规章制度和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上,是向内的,而品牌文化则是向外的,是企业文化通过产品销售、公关事件、广告宣传、公司人物等传达给企业外部的一种映射文化。
|!---page split---|品牌文化的建立通常有以下两大步骤:
建立品牌文化首先从明确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入手
类似斯坦福大学的哈罗德·列维特将管理过程分为“道路的探索”、“决策的制定”和“决策的执行”三个变量持续不断地相互作用的不同阶段一样,一般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自发建设阶段和自觉建设阶段。所谓自发阶段就是企业在生存压力下的一种本能的经营运做,那时侯企业只有简单的赢利目的,而企业价值、理念、精神都模糊不清,甚至连规章制度都是支离破碎的,换句话说,就是企业只明白“企业做什么”,对“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企业未来做什么”仍不是很清楚,所以尽管同样实现了原始积累,但没有系统的文化建设,没有系统的文化建设就没有相应品牌文化。第二阶段则是自觉建设阶段,企业这个时候已经不再为“温饱”问题犯愁,犯愁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企业发展速度,于是必须正对在第一阶段没有清楚解决的几个问题,从自觉意识上规范、规划自己现在的、将来的运做模式,审视公司最终的价值观、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建立自己的品牌、明确公司远景等等,好比一个人的成长,在懂事之后才可以回忆往事、考虑自己今后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要求建立品牌文化的企业就属于这一阶段。
究竟怎样去建立一个适合自身的品牌文化,著名的霍夫施泰德文化层次论为我们指明方向。在那个被称之为“洋葱理论”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其次由里到外依次是礼仪、英雄和(表象)符号,它们因此构成价值观不同深度的“现实实践”。这一点不难理解。凡是听过“西部放牛娃”故事的人,都能明白造成西部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放牛娃那种“放牛为了挣钱、挣钱为了娶老婆,娶老婆为了生孩子、生孩子为了放牛”的小农价值观;而我国20世纪60年代所出现的诸如文革、四人帮、清一色绿军装,又同样是一种特定时代文化内涵的整体表现。品牌文化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建设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企业品牌所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什么?它和消费者、政府、竞争者等其他市场主体间构成什么样的关系?它主张一个什么样的法人价值观(品牌主张)、产品研发观、产品观、市场观和服务观等等?其中,法人(品牌)价值观犹如个人的世界观一样,被企业称之为企业精神,是品牌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其他理念则由它而延展开来。通常的,为便于在企业内外推广企业往往以一句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展现给世人。
比如:前面提到的麦当劳其品牌价值观就是“质量、服务、清洁、价值”
通用(电气公司):进步乃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
飞利浦(电器公司):让我们做的更好
杜邦(化学公司):通过化学使美好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西尔斯(批发公司):价廉物美
大陆(银行):寻求最佳的途径
海尔(电器公司):追求卓越 敬业报国
当然,它同样也可以表达的更加完整和细致,比如惠普公司最初的价值观就是“企业发展资金以自筹为主,提倡改革与创新,强调集体协作精神”,以后经过数次演变形成了著名的“惠普之道”,其内容就更加多了。
因为品牌文化是一种外化的企业文化,所以欲求发展和长生的品牌在法人价值观的设计上最终要使最重要的外部主体——顾客受益,因此就必须考虑那些顾客能看得到的并依此评估其价值观的特征:效率、乐趣、卓越、美、地位、道德、尊严和精神面貌,并象以上提到的那些品牌一样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予以提炼。
具体的说,品牌的法人价值观有以下几类:
一、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之发扬光大。这一种价值观常见于技术型或其它知识含量高的品牌中,它们因为技术的领先度或成熟度而具有较明显的、持续的、相对或绝对的竞争优势,故其价值观就以体现并保持这种优势为主要内容。典型的例子有海信的“创新科技,立信百年”、索尼的“永不步人后尘,披荆斩棘开创没人问津的新领域”等。
二、强调企业的社会效应,关爱人类生活质量。这种价值观常见于消费品品牌中,是品牌对自身产品功能自信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综合。象前文提到的飞利浦、杜邦,我国的TCL“为顾客创造价值”、立邦漆“处处放光彩”、联想“ ”等就属于这一类。
三、单纯是一种生存主张,引导品牌和消费者形成意识上的共振。象青岛澳柯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海信的“创新就是生活”、美国NBA的“I LOVE THIS GAME”等就属于这一类,而国内企业早期提倡推行的诸如“铁人精神”、“绿叶精神”、“饥饿精神”等也属此类。
四、最常见的就是立足于顾客满意的价值观。比如著名连锁超市家乐福就以“开心购物”赢得全球29个国家的顾客忠诚度;而在汽车品牌中,宝马以“使驾驶成为一种乐趣”、沃尔沃以“安全驾驶”、宾利以“富豪的荣耀”为品牌的价值观。我国也有大量的品牌持有类似的价值观,象海尔就以“真诚到永远”成为家电业名副其实的龙头老大、娃哈哈以“健康下一代”的价值主张而称雄儿童饮料市场。
除此外,品牌还要在法人价值观以外延伸出更加详尽的价值体系,具体的说就是建立包括企业内外交流各种界面(产品、服务、员工、采购、广告等)在内的价值取向,比如作为消费者和企业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品牌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定位、定价等的原则理念是什么?问题的回答是必须基于法人价值观,而又要考虑品牌的市场竞争中的相对优势,比如海尔集团一贯倡导的“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既是其“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的延伸,而且因为其开发出小小神童、“地瓜”洗衣机、熄火保护燃气灶、保护眼睛的彩电、三角形的电冰箱等,真正使品牌的产品观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同样的,品牌进行广告宣传的战略战术,也要纳入这一体系以求更加好的销售业绩,这一点上国内的品牌相比国外的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前面提到的可口可乐、麦当劳可以通过塑造一个血肉饱满的“可乐巨星”和“麦当劳叔叔”、花大的广告开销用来推广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或时尚体验;强生可以持续将广告投向对怀孕妇女的产前教育和基础保健常识以获得在婴幼儿市场的领导地位;索尼与耐克建设具有鲜明品牌个性的、同时可提供消费者无群想象依据的“数字科技馆”和“耐克城”;大众汽车通过对“甲克虫”车的大力推广实现自己成立以始(那时侯,汽车对于富人也是奢侈品)“提供民众的车”的远景规划……国内的一些品牌却还在没有整体规划的品牌推广中为一点点的功能优势狂呼烂喊,亦或自我欣赏的标榜“**王”或“好**,**造”。
类似于一个人因为错误的世界观而堕落、没有世界观而迷失一样,一个品牌必须有一个清晰的价值观,以及由此形成的品牌各种行为的规范,只有如此,我们才可能在适当的内外认同工作中形成自己鲜明的品牌个性。
|!---page split---|内部认同是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基本支持面
前面讲过,品牌文化实际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其文化的根基同一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品牌价值观。从价值观到行为、从行为到结果、从结果应征价值观,这之间缺少不得一个让价值观被企业内部认同并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美国著名学者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在其《企业文化》一书中提到,企业的文化建设在价值观的基础上,还需注重“企业环境、礼仪、英雄和文化网络”等四个要素。结合到我们的实际情况就是要讲上述的过程分解成以下四个步骤。
首先是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企业各项行为的规范、约束和激励条款,它以书面的文字规定了或者说明了在企业内哪些行为是企业价值观所提倡的,反之哪些又是有悖于价值观是不允许发生的,倘若有人为之又将得到怎样的奖励或处罚等,就好比国家的一系列法律一样,书面规定了哪些是有利于国家利益是允许做的、是公民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哪些又是国家不主张的、甚至是反对、打击的。也正是有了这些规章制度,企业的价值观才从意识层面转化到行为层面,不再是几句“空泛”的说辞,而是一系列可以操作的、有血有肉的文字。
我们知道麦当劳的品牌价值观是“质量、服务、清洁、价值”,即讲求食品质量、追求周到服务、保持清洁卫生、做到价值相符(简称QSCV)。显然,要实现这样的价值目标,对于象麦当劳这样以特许经营形式遍布全球的品牌来说绝非是一句简单的说辞就可以保障的。即使其创始人雷·克洛克说过很多遍,说的“要是我每重复一遍QSCV就给我一块砖的话,我想我可能已经用它们在大西洋上建起一座大桥了”,也不足以使几千家的连锁店真正做到QSCV,相反的,他要依靠特意制定的业务训练手册、岗位业务检查表、管理发展训练手册、质量指导手册等来引导、规范自己的员工实实在在做到QSCV的目标。比如,在其质量指导手册中规定:“做汉堡包时选用最好的牛肉”、“煎汉堡包时要顺着翻动,切勿抛砖式”、“巨无霸汉堡包出炉10分钟及法式炸土豆条炸完后7分钟,若人未售出,则一律废弃”。
德国的奔驰梅赛德斯算是汽车王国的王者之一,其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奢华不张扬、大度又沉稳”的品牌联想,同样是企业细致而完善的规章制度长期规范企业人员行为形成的结果。奔驰始终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在于质量,所以公司对质量的要求是精益求精,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拿购车时往往被消费者忽略的座位来说,奔驰厂对其质量要求也是非常严格。公司规定,座位的纺织面料用的羊毛必须是从新西兰进口的,粗细必须在23-25微米之间,细的用来织高档车的座位面料,柔软舒适;粗的用来织中低档车的座位面料,结实耐用。另外,纺织时根据各种面料的要求不同,还要掺入从中国进口的真丝和从印度进口的羊绒。制皮面座位要选德国产公牛的皮,原因是经过他们对世界各地进行考察后,认为德国地区的公牛皮质量最好;而且在选定供应点后,公司要求在饲养的过程中防治牛出现的外伤和寄生虫,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以保证牛皮不受伤害。一张6平方米的牛皮,奔驰规定只使用一般,因为肚皮太薄,颈皮太皱,而腿皮又太窄。
同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世界汽车王牌——VOLVO公司在其研发的制度中就明确规定,当设计中产品的安全性能指标与驾驶性能指标发生冲突时首先确保安全指标;海信在人事制度中以老干部的退休参事制度保证自己品牌文化中的人性化成分;而海尔则通过严格的“五要十不”规范自己的服务人员,目的是让“真诚到永远”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实的为客户增值的过程。
细观企业的规章制度,尽管相互间在企业管理的各个职能上相互有基本一致的内容,比如一般的考勤制度、卫生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人事(人类资源)管理制度、生产制度、服务制度等等,无论企业大小几乎都有,却同样是无处不是在的诠释品牌价值观的机会。事实上,正是因为规章制度对品牌品牌价值观的诠释和保障,使原本类似的品牌价值观在最终的实现上显现出较大差异。象“顾客至上”在很多的品牌价值观中出现,但在最终的结果上,一些品牌的这一价值观被消费者接收了,一些却不能,原因就是他们在制度中没有给出明确的保证“顾客至上”的具体或者细致的做法;而在被接收的品牌中,同样因为制度细节的原因,一些是以售前对顾客的重视和尊重使消费者满意,一些又是因为及时周到的守候服务而使消费者认可。
素以惠普之道享誉企业界的惠普公司,其核心的一个价值主张就是“企业以人为本”,所以在它的一些规章制度中就处处显现出对员工、顾客和合作伙伴的关爱和信任。一个小小的例子就足以证明之。在惠普,实验室备品库就是存放电气和机械零件的地方,公司规定工程师不仅在工作中可以随意去用,而且还鼓励他们取会自己家里去供个人使用,这是因为惠普公司认为,不管工程师用这些设备所做的事是不是跟他们手头从事的工作项目有关,反正无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在家中摆弄这些玩意儿都能学到一些东西,最终又会应用到工作中对工作进行提高。
其次,企业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活动将品牌价值观以及规章制度推介并渗透到员工内部。这里说的培训和活动不局限于正式场合和形式,它可以是制度化的培训也可以是企业领袖的一次会议演讲、一次谈话、一篇对公司员工的书面表扬或批评,即领袖的言传身教,同样可以是一次公益活动和公关赞助。
在日本企业中以松下精神而称雄世界的松下电器公司,有一个成文传统就是每每公司里的老员工退休回家,公司的领导就会在公司门口列队鞠躬致谢,以一种尊重内部顾客(员工)的价值观引导内部员工对外部顾客的尊重。在GE,杰克·韦尔奇则不放过任何一个与员工接触的机会、任何一次会议推介他的“无边界理论”、“6∑理论”和他对官僚作风的痛恨,将相关的规章制度深深根植于员工的心中,久而久之形成“创新、质量、速度、服务”的品牌印象。
在我国的家电企业里,科龙曾组织万人誓师大会宣传推介自己的企业文化,而海尔则借助企业报纸以案例的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潜移默化的品牌价值渗透。用“张瑞敏挥锤砸冰箱”的案例提升海尔人的质量意识;用“赔青岛大妈空调”(一位青岛籍大妈买了海尔空调,打车回家,因为零钱不够先回家取钱,结果被出租司机拉着空调跑了,就在大妈欲哭无泪的时候,海尔主动赔给她一台海尔空调)的故事教育员工要怎样的对待“用户永远是对的”的市场意识;用“小小神童”、“地瓜洗衣机”的诞生诠释“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的产品开发观等等。事实上,这样的案例、故事甚至是寓言因为其良好的教育示范效果,已经被许多企业所运用。
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就喜欢以故事来向员工灌输规章制度背后的理念和精髓。同样是为了推广“满足用户需求没有‘不可能’”、“用户永远是对的”的市场理念,他讲了发生在美国通用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天,一个客户写信给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庞帝雅克部门,抱怨道:他家习惯每天在饭后吃冰淇淋。最近买了一部新的庞帝雅克后,每次只要他买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从店里出来车子就发不动。但如果买的是其它口味,车子发动就很顺利。
庞帝雅克随之派一位工程师去查看究竟,发现确是这样。这位工程师当然不相信这辆车子对香草过敏。他经过深入了解后得出结论,这位车主买香草冰淇淋所花的时间比其它口味的要少。原来,香草冰淇淋最畅销,为便利顾客选购,店家就将香草口味的特别分开陈列在单独的冰柜,并将冰柜放置在店的前端;而将其它口味的冰淇淋放置在离收银台较远的地方。
深入查究,发现问题出在“蒸气锁”上。当这位车主买其它口味时,由于时间较长,引擎有足够的时间散热,重新发动时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买香草冰淇淋由于花的时间短,引擎还无法让“蒸气锁”有足够的散热时间。
故事说明对待用户所反映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态度”和“理解力”。当碰到问题时,不要直接就说“那是不可能的”,而是投入我们真诚的努力,冷静地思考问题的症结,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我们真诚和用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第三,就是寻找或树立企业内的英雄,努力使文字的制度转化为鲜活的人物,从而更好的诠释企业价值观的主张和规章制度的规范、约束。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之道的毛主席曾经说过,“模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缺乏信仰和对英雄追崇的时代里,这句话既适用于宏观的社会文化,而且适用于微观的企业文化。在我们所说的品牌里,那些符合品牌价值观的人、能实践企业规章制度的人就是英雄,利用他们的言行感化企业内其他人的言行,从而形成围绕品牌价值观的巨大内聚力。这种英雄在企业里常常有两种,一种是企业的缔造者或领袖;象GE的杰克·韦尔齐、松下的松下幸之助、IBM的比尔休利特、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等。张瑞敏被海尔内部的人看作是“教父”,所以当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问及怎样看待“杰克·韦尔齐被誉为GE之神”时,他认为是正常的,“因为企业需要一个神”。也许张瑞敏是对的,因为在劳动群众创造了历史的同时,英雄们总在革新着历史。另一种则是企业中普通的工作人员,而且愈是普通愈是有更强的感染力。
海尔在潮州的有一个用户叫陈之一,看好了海尔的滚桶洗衣机,他写了一封信,要购买一台这样的洗衣机。当时海尔在潮州没有这种洗衣机,就派了驻广州的员工毛宗良给他去颂洗衣机。当时他雇了一辆车,送到离潮州还有两公里的地方,车因为证件不齐被检查站扣下了,毛宗良把洗衣机搬下来后,拦了很多车都不拉,没办法,他就背起洗衣机向用户家走去,一台75公斤的洗衣机,他硬是在38度高温下走了2公里送给用户。事情被用户知道后,写信给《潮州日报》表扬。海尔因此也将毛宗良的事迹刊登到内刊《海尔人》上,进行讨论学习,逐步使其成为一个体现海尔服务“真诚到永远”的英雄,结果在企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为海尔品牌的服务内涵增添了很多内容。
然而,如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一样,企业在使品牌价值观在内部员工中得到认同一样不是简单靠因势利导就可以建设好的,它需要持续的修正和鞭策。所以,在品牌价值观形成认同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这个过程循环开始的第一个阶段,不断的检查、检讨这一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并通过批评、惩罚、处分等手段杜绝之,实现品牌价值观在企业内部的最大认同。
|!---page split---| 开发并利用合适的工具传播品牌文化是品牌文化建设的关键根据青岛汉阳品牌管理咨询公司提出的”企业品牌建设四维图”中的第二、三象限内容,我们知道品牌文化从企业到消费者存在一个从里到外的推广过程,推广的结果是让消费者得到自我价值需求满足的基础,对品牌从外观形象系统到内涵认知和接受。而这一种推广在深层次上与企业的价值观、品牌内在文化、品牌结构和管理解密相连,这中间企业如何正确开发、利用合适的传播工具将成为能否最大限度推广品牌文化的关键,否则在品牌林立、信息庞杂的市场中,企业很可能花钱打水漂,难以在消费者中形成统一、鲜明、健康、具有魅力的品牌联想、印象和形象。
在一般企业的意识中,品牌传播推广的工具无外乎广告、促销、新闻和其他诸如赞助、捐赠、会议等公关活动,开发合适的工具尚且谈不上有必要,而利用合适的工具是人人都会的事情。但实际却不尽然,第一,许多企业的确对这些工具的功能一知半解,创新意识更是缺乏;第二,企业花钱之前可能信心百倍,可等到结果出来了又不免为白白浪费的50%以上的钱喊怨。
在谈起开发、利用合适的推广传播工具之前,我们首先要认真分析所要推广的内容。一般的,品牌推广的内容包括:企业信息、品牌信息、产品信息,这里之所以将企业信息斜体,原因是一些企业品牌与企业同名,且单一品牌,则品牌推广囊括企业信息;但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包括企业信息。其中,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的型号、功能、价格、外观形象、包装、技术含量、使用方法、顾客的价值利益等;而品牌信息,则包括品牌形象、品牌文化(包括产品之外企业内的人的行为、物的流转和资金的流转)、渠道信息、公共关系信息以及顾客的附加价值利益。如图表示:
弄清要载什么货,我们才能好选运输工具;弄清要传播什么信息,我们才能针对性的选用推广工具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最合理的推广。
一般的,产品信息和品牌形象适合通过广告推广,运用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和DM单页等形式,以艺术的表达和形式、以科学的诉求和组合来达到目标。向来以务实风格著称的家电品牌海尔,就习惯于用其“135法”,通过电视及平面广告对其产品信息进行深入宣传,并且有意识的将品牌形象广告与产品形象广告区分开来,旨在保持信息传达的单纯性。而所谓“135法”就是产品的“一个卖点、三个支持点、五个利益点”,即任何一个新产品,营销人员都要提炼一个最主要的卖点,三个由于卖点而带给消费者的利益点(是消费者真正愿意为之付费的具体功能或价值实现),五个支持卖点的技术或附加优势,借此充分但却主题鲜明的将产品信息(包括外观设计、功能特性、技术含量、包装等)进行归纳推广。举个例子,海尔2001年主打的宝得龙彩电,它的卖点就是“高清晰护眼神”,利益点是“护眼、节电、高清晰度”,五个支持点是“专利护眼技术、HIGA清晰显像技术、无级拉幕,清晰护眼、ES网膜,防尘防静电、休眠电源,省电又安全”,正是通过这些信息,人们可以清晰的感知产品的特点,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类似的象海尔的小小神童、手搓王、双动力洗衣机、007冰箱、智慧眼、氧吧空调等。在品牌形象上,海尔则避免与产品信息的重复,大量突出企业的服务或战略理念,比如在早期海尔以“海尔之歌”勾勒了一个东方大企业形象,以“真诚到永远”推广服务理念,以“海尔,越来越高”推广科技海尔的形象,又以“海尔,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推广其全球战略,思路清晰,效果显著。同样可以借鉴的一个品牌则是摩托罗拉。1998年,在摩托罗拉处于事业低谷品牌形象需要提升的时候,一只“飞越无限”的形象广告将其从不断下滑的道路上拉了回来。重温一下它的广告词,“人们说,你不可能飞翔,只有鸟儿才能飞翔;摩托罗拉说,展翅高飞吧。摩托罗拉手机、寻呼机、对讲机就是一双自由之翼。摩托罗拉给你双翼,双翼让你自由飞翔。摩托罗拉,飞越无限”,我们发现正是那种脱离产品具体特点的单纯和飘逸,给品牌带来了大气、科技、美好的印象,使得其在与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的较量中没有败下阵来。随后,摩托罗拉转而在产品广告上大做文章,不仅接二连三的推出新机型,包括V2088、心语T2288和天拓6188,有力的诠释了形象广告中摩托罗拉可以给予消费者“双翼”的说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几则产品广告中,摩托罗拉并没有象海尔、也没有象诺基亚那样准确且鲜明的突出产品信息,而是一味追求了隐喻和没有重心的华丽形象,结果在销售上只有A6188销量较好以外,其余只是叫座不叫卖。
产品信息的另几种常见的推广传播方式是展览、展示和演示。展览是相对专业、集中、短期的一种方式;而展示则因为销售现场而成为众多厂家最为关注的一种方式,儿童用品的售场自然应童趣十足;床上用品的售场则应温馨一些;影响产品的售场要热闹非凡;时尚产品的售场要现代动感……这是大的行业区分,即使在同一个行业中,各个品牌产品因为定位与品牌内涵的不同而显著区分。去SONY产品的售场,我们会有科技与未来的感觉;去西门子的售场,我们得到又是精益求精和稳重厚实的感觉;国内的几个品牌除过海尔则鲜有什么独特、鲜明的感觉。海尔首先在位置与场面上确保其“霸气”的感觉,其次在其创新的产品演示之下,你会产生求新、高速发展、具有科技实力的感觉。相信多数中国消费者和我有同样的感觉(去掉对其霸气天生的反感外)——海尔的现场演示当属家电界最佳,无论最先将产品“解剖”给消费者看,还是摆置透明体的样机,还是制作精美的“蓝色火焰”(海尔小家电),“三分钟暖房”样板间(海尔空调)、还是彩电倒置,还是冰箱、洗衣机中放彩电等,无论在创意上、制作材料运用(发光二极管、小型扬声器等)、和对产品功能的演示形象程度上都是无可挑剔的,这一点至今仍无品牌与之对抗。产品演示的好处在于其可以直接的使消费者对产品诸多信息一睹为快,从而使之产生购买的欲望与冲动,从而直接提升销售。
在品牌信息的传播与推广中,除产品信息外,更多的还有与品牌生存环境有关的其他信息,包括品牌文化、品牌结构与管理、渠道信息以及品牌对顾客其他增值利益承诺,诸如地位感、时尚感和安全感等。这样,在品牌信息的传播工具的选择和开发上,可能面临比产品信息更多的一些途径,尤其是广告、促销之外的新闻宣传、赞助、公益活动和会议等值得企业认真研究。
拿最普通的电视广告来说,品牌广告传达的信息和产品广告所传达的就有差别。比如AT&T的一则电视广告:一对老年夫妇,深夜接到远方女儿的一个电话,丈夫问妻子:“有什么事?这么晚了还打电话。”,妻子幽幽的说道:“没什么事,她只是说她爱我们。”
众所周知,在运动鞋市场上产生于德国的阿迪达斯与产生与美国的后起之秀耐克可谓是冤家对头,互为目标进行市场份额的争夺。耐克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美国慢跑运动(实际上,这场热潮最后波及到了全球)的兴起,及时推出象“铁模鞋底”这样的新产品初次实现在本土市场市场占有率高于阿迪达斯的目标,并乘胜追击,在80年代与90年代初的NBA热潮中,成分利用球星效应,不仅造就了想麦克尔乔丹那样的天才球星,而且更是历史性的实现本土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欧洲市场占有率超过38%的辉煌销售业绩。阿迪达斯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压力。对此,新上任的彼得摩尔重新制定阿迪达斯的发展方向,压缩产品线,规划新的附属品牌、新的品牌管理,寻找开发新的品牌推广及传播工具,一鼓作气,在90年代中期重新找回了丢失已久的市场王冠。
其中,我们所要关注与学习的就是他们对赞助和公益活动的充分利用。和耐克一样,阿迪达斯的旗下拥有象洛杉矶湖人队的科比布莱恩、网球明星安娜库尼科娃、田径运动员埃米尔扎波特克和足球巨星齐达内,但阿迪达斯的注意力还是重点放在一些国际性的体育活动、比赛,诸如奥运会、欧洲足球锦标赛和世界杯足球赛。同时,它还赞助了世界各地的国家队和地区队,比如德国、西班牙和法国足球队,拜仁慕尼黑队、AC米兰队和皇家马德里队、纽约杨基棒球队和旧金山49人橄榄球队。突出了其与耐克聚焦于运动员个人成功,主张“你失去了金牌,就不要去赢取银牌”的品牌个性不同的东西,它更强调团队的力量和活动氛围与环境本身的价值,认为球队是它的追随者们生活的中心和意义所在,也因此可以通过球队为品牌和顾客之间提供特殊的接触机会。在公益活动上,阿迪达斯于1992年在柏林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组织了一场3人篮球联赛,结果活动非常成功。1993年,这种叫做阿迪达斯街头篮球挑战赛的篮球比赛吸引了62支队伍参加。随后,在某天或某个周末,欧洲主要的城市都会在市中心的开阔地带举行篮球塞、投篮或灌篮比赛、街舞表演表演、街头雕刻活动和其他特别的运动项目表演,乐队现场演奏舞曲RAP等流行音乐。阿迪达斯街头挑战>赛逐步成为品牌塑造使用自己产品的一个集中情景,同时,由最大意义上传达了自己对普通人的运动需求的支持与满足,它提倡体育精神,但同时让所有的人很轻松的参与并体验体育活动。所以,阿迪达斯街头挑战赛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人们的认可(许多青年人将它看作展示自己特别才能的最好舞台,他们表演自己的绝活,为别人签名,与大家聊天)的同时,产品的销量急速上升。在这些赞助与公益活动中,阿迪达斯显然注重了非产品信息可以包容的其他文化意义与顾客利益上的信息。这一点,连耐克都是始料未及的,和国内的同行公司相比,更是显而易见“我们的鞋子缺少了什么?”,塑造品牌文化和选择和开发一个适合的推广传播工具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其实,即使对最好理解的报纸新闻宣传,许多国内公司也并未充分开发与利用。值得一提是两个青岛品牌??海尔和海信。我们知道海尔在其丰富的企业价值观体系上,完善了一整套的管理规章制度,而且树立企业内部的诸多英雄,但如果在品牌文化的建设上仅局限于此的话,海尔是无法获得目前的美誉度,海尔注重了新闻宣传的重要性。从赢得第一个国家级质量金奖到获得所谓美国五星钻石服务奖,从“文化激活休克鱼”到“张瑞敏登上哈佛讲坛”,从国家重点支持冲击世界00强企业到股市最佳股票企业,从冰箱卖到德国老家到空调热卖京城,从张瑞敏到毛宗良等等,海尔在中国各类大众或财经类专业媒体制造了大量的新闻,姑且不论新闻的内容,单从新闻与品牌发展各个阶段中的核心目标的结合程度讲,这些新闻很大程度上廉价的支持了品牌文化传播,人们从其产品广告上无法的获得一些产品后面的信息,如技术研发、规章制度、人力资源、文化创新等,在这些新闻中得到了了解,品牌形象因此而不再单薄,而这一种深邃给与了消费者极大的安全感和地位感,不信你可以去看在商场买海尔产品的那部分消费者脸上所洋溢的自豪,和当年买了日本货的一样。2000年,江总书记去海尔视察,就清晰的讲了一个自己从别处知道的一则新闻,“海尔为四川的一些地区研发生产了‘地瓜洗衣机’”,“这种创新精神是值得全国企业学习的”,足以见新闻的力量。
海信同样是一个善用新闻根据进行自己品牌文化推广的企业。在1999年,当微软联合国内多个企业大搞“维纳斯”计划,却迟迟没有产品推出来的时候,海信5月22日在北京第一个发布了开始生产并销售网络机顶盒(维纳斯计划的核心产品),在利用媒体逐步淡看维纳斯,在同一题材上处于素材匮乏的机会,主动提供媒体这个消息,结果即可掀起一股宣传海信技术创新能力的高潮,据保守统计,在短短不足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各大主流媒体先后1800次提起海信网络机顶盒产品和海信品牌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很大程度强化了海信品牌文化中的技术含量。在随后的“纯平风暴”、“工薪变频”、“CDMA手机”等市场推广中,海信借产品之名,用新闻这一工具最大程度的推广了自己的品牌文化,成为业内佳谈。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不可否认两个企业在利用传统传播的工具的同时,有了较多的创新内容。这也值得我们学习。
至此,对于品牌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即企业要认真钻研品牌文化与其可以凭借的各种工具的内容与特点,作到匹配性和系统性的最大统一,才能很好的迈出塑造优秀品牌文化的这关键一步,完整意义上将品牌从企业内的一个产物传递到消费者的意识和行动中去,带动企业事实在在的发展。当然,任何一种文化的建立和形成,都不可能是静态的,只要文化中的主体有所变化、客体环境有所变化,文化的内容也就发生了变化,所以,优秀的品牌文化还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学会抛弃和学习,这样才能长久生存。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的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