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没有意识到,只津津乐道于做“中国服务器第一品牌”或者“中国最有价值的信息系统供应商”不过只是小境界
文/陈萌笑
曙光公司做的可是大事,像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10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网格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国家的高性能计算的发展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水平。
那是一段悲惨得不堪回首的岁月。
1997年国家宏观调控,淡化对企业政策性支持,把企业直接推进了市场,对于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曙光而言,就好像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猛地一下子被推到海里,不会游泳的曙光只好在水里痛苦地挣扎。
曙光年销售量低得可怜,只有1000台左右,无论谁坐在销售总经理位置上,他的任职绝对不会超过一年期限,基本都会被换掉,原因都一样:没有完成销售目标。更让曙光员工感到沮丧的是用户对曙光的品牌认知度非常低。
即便在十年后的今天,也没有人会否认曙光一号的成功。曙光1000是我国第一台实际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峰值速度25亿次)的并行机。
曙光1000技术上的突破并没有带来市场的成功。曙光公司在销售中发现曙光1000身上所具备的许多自主创新技术给用户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拿自主产权的操作系统来说,用户要买机器,先要把员工派到曙光学习三个月后才能把机器带回去,带回去以后发现市场上购买的所有软件安装上无法运行,于是重新找源码,重新编译,重新调试。
曙光没有毅力和信心沿着曙光一号走下去,而是在2000年后主动放弃这条自主创新研发的艰苦道路,走另外一条快速成功的捷径,开发用户看得到的技术,用得着的技术,而且还是一种开放式的技术。一个直接而严重的后果显而易见:中国高性能计算产业甚至于中国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缺“芯”少“魂”。集成电路芯片与操作系统软件的双重缺失成为IT业永远摆脱不去的魔咒,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也从此成为引进仿制和OEM代工的代名词。
如今曙光似乎意识到当初的短见,想搞“龙芯”进行某种程度的弥补,可惜龙芯的政治宣传功能似乎比市场功能要强得多。
境界的大小,从根本上奠定了企业可能达到的高度。只有伟大的境界才能成就伟大的企业,没有伟大境界的公司注定成不了大事。“同胞兄弟”联想收购IBM的PC事业部首先体现的是敢于与强手竞争的胆识和魄力,华为与思科对簿公堂更是把这种勇气和见识发挥得淋漓尽致。
曙光呢?仅仅只是意识到,自己脱胎中科院计算所里天生的科学家的严谨、稳健、拼搏、钻研的文人风骨,从而产生重技术、轻市场、弱管理的先天性缺陷,于是提出“平衡管理哲学”试图从技术层面进行对公司深厚内涵文化的修补。
曙光似乎没有意识到,只津津乐道于做“中国服务器第一品牌”或者“中国最有价值的信息系统供应商”不过只是小境界,与IBM、HP、DELL、Sun等跨国巨头狭路相逢需要的是大境界、大智慧、大手笔、大发展。
曙光的高层似乎应该看看长城的发展史,一直以自己有技术上的优势而自豪,过分专注于技术领先的长城在背后某种强大的支撑失去之后,曾经在6年换帅5次,终于一蹶不振。
背靠像中科院计算所及国家智能中心这样中国最好的技术后盾,曙光仍然局限在自己狭窄的境界内不求大的进取,没有伟大的理想,没有“天下兴亡”的抱负,没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没有“舍我其谁”的胆略,曙光也许只是一道曙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