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漯河的一个经销商,2003年代理黑龙江的一个豆奶品牌,虽然不是名牌产品,但产品质量不错,在业界的口碑也不错。企业要求代理商务必须进新兴的超市渠道,我是批发商出身,虽然不情愿但是也只有接受企业的要求。
2003年3月,与企业签订正式代理合同。企业给我配备了4名业务员,以助我在超市开展业务。
从2003年4月到2003年6月,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内,由业务员开道,我们一直在和超市打交道,谈进店,谈赞助,谈陈列,企业承担绝大部分费用,我负责向各超市送货。然而,从5月份开始,非典爆发,形势开始发生逆转性的变化。
企业在这3个月中对漯河超市的投入费用远远超过了销售的费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超市个个门前冷落鞍马稀,产品不见动销,作为企业来说,忙活了几个月之后发现,对超市的投入不但没有任何成就,反而是损失惨重:白白扔进去40多万的市场投入,而产品只销出去几十件。企业目前完全停止了对超市的支持。
2003年6月底,企业决定撤掉设在漯河的办事处,后期收拾残局的工作由我独自承担。
坎坷直供路
和超市打交道对于我这个批发商来说实在是手生得很,只是被逼无奈,所以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首先要招兵买马,2003年8月,我登报招聘了8个业务员,接替原来企业的业务代表的工作,好在他们都是熟练工,简单嘱咐几句就上道了。但是很快他们从市场上理货回来反馈了一些问题,产品陈列不整洁,个别产品类别需要调换,更要紧的是,市内某连锁超市有几个分店已经缺货近一个月了。我听了大惑不解,不久前我还专程去查看过总店的仓库,当时还有将近800件的库存,怎么没过几天,分店就断货了呢?
马不停蹄再跑市场,终于找到原因了:当初企业代表和总店谈好分店的配货由总店负责,企业为此一次性支付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分销费,但是总店收了钱,对配货的态度极其随意和不负责任,有些分店断货达一个月,竟然不闻不问,而分店与分店之间调货的事更是无人问津!
找总店理论是理论不出结果的,不得已之下,我们只好临时组建一个配送队伍,一家分店一家分店地自己送货、理货和调货,预交的配货费算是又为超市做赞助了!
如果仅仅是配送不到位,我们还可以勉为其难,但是对于超市的压帐问题我们就忍无可忍了。超市规定,供货商在每月的24日结帐,早一天和晚一天都不行,即使在那一天,在许多供货同仁排队等候的队伍里终于轮到你了,超市不是这个理由就是那个理由来搪塞你,拖欠我们的货款,常常使我们的帐期长达数月,对于一个经销商来说,资金本来就十分紧张,这样一来我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最后终于把我们拖垮了。直到现在,超市还有4万多的货款没有和我结清。
暗箭难防
在和超市打交道的这几个月,我几乎处于心力交瘁的状态,我们产品在超市的销售利润不够支付超市杂七杂八的“苛捐杂税”,而且时常接到不明不白的罚单!我决定从超市撤出来,企业对超市的热情也远不如前,对于我的做法没有提出异议,算是默认了。
在我撤出超市的一个月后,我又接到了工商部门的一张罚款单和我们的产品检验报告———不合格产品的检验报告!
我代理的产品虽然不是市场的强势品牌,但是一个老知名产品,产品质量向来没有任何问题。况且我的产品撤柜已经一个月了,怎么现在又出来罚款单了?我了解他们的把戏,和一些腐败的公务人员暗做手脚篡改名称,不知道我又成了哪个关系户的替罪羊,对此我拒不承认,并且已经诉诸法律,等待法律的公正判决。
放弃是另一种开始
通过一年来的供货经历,我对超市的认识是:
1. 超市除了直接索要的种种费用,还有看不见的“灰色收费”,正在钟情这个渠道的同行需要注意。
2.当大家都认为某渠道是一个带来销售量和利润的渠道时,这个渠道就已经不是了。
3.虽然超市的销售利润高一些,但是你要为超市供货付出的成本也很高,有时是得不偿失的,同时你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人力,不一定合算。供货者要有自己的一笔帐。
4.现在一些超市急功近利,对进店的产品把关不严,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也会在超市出现,这样的报道也出现过不少,消费者对超市的信任正在发生危机。超市里的产品并不一定可靠。超市渠道也不是唯一的。
我现在只做批发渠道,生意不错,利润不降反升了。
原载:《《糖烟酒周刊》(原《华糖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