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是笔者从一个朋友那儿知道的一个真实的事情:有三家实力相等的饮料品牌,在某个城市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正值淡季,市场疲软,在广告上,A公司首先打出“季节大优惠”,一时消费者盈门,销售额直线上升。B家公司闻风而动,也打出了“降价大优惠”的牌子。C公司发觉A和B两家抢走了几乎所有的客户,没办法也打出了“蚀本大优惠”的政策。硝烟弥漫的商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没多久,B和C公司为了争得更多的客户,又竞相降价。这时,A公司放出风来声称:赔本太大,无法再与B和C公司继续竞争下去,关门了事。这下子B和C公司非决一死战不可,他们不顾血本大降特降,不做广告也是顾客出奇的多。几个季度下来,双方精疲力尽,公司亏本,入不敷出。这时,B和C公司才发现众多的货全被A公司雇人买走了,后悔为时已晚。
结果是,C公司倒闭,B公司成为A公司的分公司。这场三家大战,由于A公司及时分析了市场,靠计谋调动了B和C公司两家的拼杀,直落得两败俱伤,而A公司获得了“渔翁之利”。
趁火打劫得市场
我经销了某品牌的白酒,一直想进入武汉市场,但是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一个和我的产品相似的酒先入为主,销量很好。我想钻它的空子,只是总是不得要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业务员说对手的产品窜货特别厉害,由于对手给经销商的政策不同,邻近的经销商就把货窜到了本地,使本地的零售价格比批价还低。本地经销该酒的经销商叫苦不迭。
正苦于没有机会的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与这几个经销商进行了接触,阐述了我们产品的优点和给他们的利益。而这时,对手也没有积极地采取措施控制窜货,在对对手失望的情况下,他们转而经营我的产品,由于他们的鼎力支持,我的产品迅速地和对手站在了一条水平线上。
然后,我又针对对手的促销策略出台了一系列的促销措施,几个月后,我的产品销量已可与对手相抗衡了。经销商对我们信心大增,我的产品也打开了市场。
原载:《《糖烟酒周刊》(原《华糖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