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把多年来整理出来的韩乔生老师的口误从箱子底儿拿出来,贴到网上,希望与大家共享这些幽默,但是没有想到,这些段子差点给韩老师带来灭顶之灾,因为网民看到后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开心地笑,而是对韩老师的辱骂。一个没有幽默感的民众,就没有宽容。
还是几年前,当我把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自己鼓捣出来的《分家在十月》给别人看,人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天啊,中央台内部出事了。
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开始让我思考,为什么人们失去了幽默,放弃了快乐?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思维方式?原因能找出一大堆,但有一条原因肯定是,制造娱乐的人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制作让人开心的作品了。比如春节晚会,相声小品都是设计出来的掌声和笑声,电视的威力就是它完全可以不顾你的感受而制造出一些可以代替你感受的效果,慢慢的,人们感受快乐的神经就退化了。所以,当真正让人开心的事情出现的时候,人们的反应竟如此迟钝。
好在韩老师扛过来了,当初真要是有点闪失让韩老师下岗,你说会有多冤枉,是因为民众对幽默的东西不解导致他下岗,比窦娥还冤。
现在好了,老百姓终于开窍了,不就是恶搞吗,反正从正儿八经的渠道得不到对快乐的满足,那就用纯民间的方式解构严肃的东西。最近,有一个改自电影《无极》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网上非常流行。类似这种带有恶作剧和反讽特点的东西在网上有很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热潮?民众为何如此热衷与权威的对抗?我认为,人们用自娱自乐来屏蔽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娱乐;用解构的方式对权威、严肃、正面的东西进行嘲讽,用无厘头来缓解自己找不到真正娱乐造成的郁闷。
如果韩美林看到网上流行那么多版本的奥运吉祥物,陈凯歌看到搞笑版的《无极》,会作何感想?他们除了佩服民众的智慧之外,基本上会失语,你自作自受,我自娱自乐。这种解构手法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但是在今天人们尤为需要,这就给那些端庄的艺术工作者提出一个挑战,你们,不是惟一掌握艺术话语权的精英。
这就好比,以前拍电影的有个无厘头的周星驰,现在,有无数民间周星驰,并且,这些周星驰有最广泛的市场。一个馒头比一个《无极》更能引发出开心的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