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国公司 揭密甲骨文公司(中国)人事动荡内幕



 “经过无数次努力以后,我们已经彻底绝望了。”一位Oracle(中文名:甲骨文)公司长期的合作伙伴在谈到与该公司沟通办理软件“更名”(参见文末注解)事宜时作如是说。

  在过去的两年中,这家合作伙伴通过各种途径,前后近百次与Oracle中国公司联络,希望对方能够高抬贵手,为其办理软件更名手续。但是得到的始终是同一个结果:甲骨文中国拒绝为其办理更名手续,并通知该合作伙伴如有不服,将通过司法程序加以解决。

  ■“秋菊”打官司

 揭密甲骨文公司(中国)人事动荡内幕
  2002年初,为了实施一个政府背景的社会公益项目,这家合作伙伴采用Oracle为其做项目开发。当时,Oracle中国的一位销售人员要求这家合作伙伴帮忙在其季度末提前下单(即通常所说的压货(参见文末注解)),这样可以帮助他完成当季的销售指标。

  该销售人员向其保证没风险,如果出现问题,将帮助该合作伙伴想办法解决,对于该合作伙伴来说不存在任何风险。

  事实似乎也是如此,在2002年初,Oracle中国公司尚未对外公布后来出现的与代理合作的“三不管条款(参见文末注解)”,对于售出的软件产品,在合理的范围内仍同意帮助代理办理更名手续。

  于是,这家代理商听取了Oracle销售人员的建议,提前下单,向Oracle指定的代理商订购了价值数佰万元的数据库产品。

  但是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得情况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

  先是由于政策原因,(在2002年4月,)该社会公益项目被停止。接着,2002年5月,Oracle中国公司出台了关于Oracle合同的几点声明,也就是所谓关于渠道伙伴的“三不管条款”通知。

  变化发生后,该合作伙伴立刻与Oracle销售部门沟通,希望他们能够为其办理更名手续,以便订购的产品能够在其他项目中使用,但是数个月过去,这种努力始终毫无结果。

  此后的两年中,这家合作伙伴先后与该公司销售主管,中国区总经理,以及Oracle亚太区各个层级的官员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几十近百次沟通。

  最后,Oracle公司给出的答复是:拒绝为其办理更名手续,如有异议,将通过司法手续加以解决。

  这一答复,意味着该合作伙伴斥资百万购买的产品,在转瞬之间变成一钱不值的废纸和几张光盘。

  类似的遭遇在过去两年中,在甲骨文渠道中时有发生。对于甲骨文公司而言,不为代理做更名,对外开出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是为了防止更名造成渠道价格以及销售政策的混乱。

|!---page split---| 但是,对于造成更大混乱的压货问题,长期以来甲骨文公司虽然一再强调并且保持关注,却始终屡禁不止。

  其实更名问题,在多家国际软件企业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但是对比IBM、BEA、SYBASE等多家国际软件企业,哪一家在更名方面的政策也没有像甲骨文那样苛刻。

  办理更名的手续真的那么复杂吗?显然不是,真正的根源在于:Oracle中国不想承担任何责任,他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所有的风险,通过各种手段通通让渠道伙伴承担。

  于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一方面Oracle为代理制定了滴水不漏的合同条款,请君入瓮。同时,又通过业务操作流程将可能产生的矛盾转嫁出去。

  例如,深圳的一家代理在遇到更名纠纷时,只能向Oracle分销商起诉,因为产品是分销商卖给他的。但是大家都清楚,真正拥有更名权利的,只有Oracle公司自己。但是,由于增值分销商在业务方面与Oracle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因此大多只能硬着头皮为其顶缸。

  于是,Oracle这一招挑动群众斗群众的伎俩,在实战中颇为有效。

  ■骨干人员流失

  诚如上文所说,压货与更名现象是造成Oracle渠道多种纠纷的根源。那么,为什么这些现象屡禁不止呢?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Oracle中国的管理造成的。

  众所周知,国内软件市场通常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左右,但是Oracle公司对中国市场定下的发展指标却高达50%到60%。据一位知情者说,前几年Oracle中国公司销售人员能够完成销售任务的大约有七八成,现在则寥寥无几。

  从传统上看,Oracle绝对属于业绩为王的企业。一旦销售人员不能完成销售指标,其奖金、待遇将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可能遭到“末位淘汰”的命运。

  此外,从销售管理角度来看,Oracle中国公司强调销售预测的准确性。销售人员在每一个销售季度之初,需要向上级承诺本季度的销售数额,这一承诺数额一旦确定,在季度末不可更改。

  于是,在每个销售季度末的几天,一些Oracle的销售人员为了完成承诺的任务指标,往往铤而走险,加大对渠道的压货力度,甚至编造假合同骗取代理压货.

  对于销售人员来说,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心理。按照Oracle中国的观念,该公司拥有强大的产品和品牌,销售人员完成高额的业绩理所应当,反之则被视为能力不足,需要加以更新。

  于是,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Oracle在过去两年中,成为业界人员流动频率幅度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

  销售部门首当其冲,据了解在过去的一年中,人员变动幅度超过70%,留下来的也大多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

  即使是新来的员工也有不少来去匆匆。北京首都机场的一位官员说:“我们的项目是Oracle做的,一个项目没做完,人就换了三批。”

|!---page split---| 更为严重的是,Oracle中国骨干人员的流失。而这些可能会对该公司国内业务的发展造成潜在后遗症。

  在短短一年中,该公司离职的总监级高层官员就多达20余位,其中包括:

  Oracle中国董事总经理胡伯林

  Oracle中国副董事总经理张书恒

  Oracle中国人事总监邓康明

  Oracle中国财务总监吕自强

  Oracle中国渠道总监赵国豪

  Oracle中国代理商部总监张建新

  Oracle中国政府行业总监周西柱

  Oracle中国电信行业总监鲁众

  Oracle中国上海办事处总经理杨建巍

  Oracle中国成都办事处总经理

  Oracle广州办事处总经理招家南

  Oracle售后服务部总监李国荣

  ……

  为了填补真空,陆纯初从香港、台湾、新加坡带来大批空降部队,接管中国业务。但是这些职业经理人对于大陆的市场,客户情况毕竟十分陌生。对此,仅举一例就可说明。

  以往,Oracle中国公司的人员录用和招聘程序非常严格,从而保证了录用人员的质量。但是,现今该公司招人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被录用人员的英文水平,甚至对于行业市场专家的录用也是如此。

  ■服务纠纷

  服务,一向是Oracle中国的一棵摇钱树。该公司高达22%的服务费用,而其服务仅仅是电话支持和升级下载软件补丁,(用户往往从电话服务得不到完全的支持,只能求助于软件开发商帮助解 

决问题),ORACLE公司技术工程师上门服务要花800-1200美元一天的费用,在业界颇为少见。

  据称,去年服务收入大约占到Oracle中国整个营收的三分之一,正是这一笔高额收入保证了该公司在开发新市场乏力的情况下,仍未出现明显的业绩下滑。

|!---page split---| 但是,Oracle中国的服务方面也同样遭到诸多批评。

  首先,该公司的服务从发货之日起开始计算。而订货的代理拿到货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等到产品安装完毕和项目验收又要一段时间,快的需要一个月,慢的需要半年到一年用户才验收,但用户要求开发商服务从项目验收之日开始。在此期间,Oracle的服务费照收不误。曾经有代理由于Oracle发货延误,直到一个月后才收到货,但是谈起一个月的服务费,Oracle说,“一天也不能少。”

  Oracle的服务周期是一年做一次结算。有的时候,客户不愿意接受其高额服务费用,在服务期满之后,不愿意续签服务,转而由Oracle的代理来承包该项服务工作。于是,到了产品升级的时候,Oracle会要求用户补上从结束服务期到升级这一段时间的服务费,尽管在此期间它没有为用户做任何形式的服务。用户不买帐,他就去强迫做服务的代理补钱,许多代理为了继续与其合作,不得不忍气吞声咽下这一苦果。

  与Oracle相比,其竞争对手的服务策略要明显高出一筹。在ERP领域,SAP拥有包括集成商和咨询公司在内的更为完整的服务架构,服务政策也要灵活的多。有时,他可以为渠道伙伴提供价值几十万元的免费服务支持;而数据库领域的Sybase也是如此。相比之下,Oracle在服务方面则是淄株必较,结果搞得不止一家用户告状告到拉里埃里森那里。

  ■变革还是自毁长城?

  陆纯初入主中国市场两年,Oracle中国的业绩长时间停滞不前。

  也许有人会将此现象归结为市场的低迷,但是,同样的ERP市场,为什么SAP连续两年在中国保持了90%左右的增长率。同样的数据库市场,为什么在过去的一年中,Sybase这个过去的手下败将,竟然能够咸鱼翻生,反戈一击,不但夺取Oracle不少渠道伙伴,而且在开拓新客户方面,工作也颇有成效。

  在逐渐失去渠道信任之后,Oracle开始强化对行业市场的直销攻势,不过尽管销售队伍数量比以往有所增加,业绩却一直差强人意。

  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Oracle中国的决策者们脱离市场,脱离渠道。

  不止一家渠道伙伴反映,陆纯初以及他的团队对于中国的市场、渠道、客户的现实情况了解太少。

  在过去的一年里,陆一直致力于Oracle公司内部的组织、纪律以及运作流程的建设。

  这一点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种努力脱离了国情与现实,那么其结果则很难乐观。

  首先,在公司的战略决策方面,由于对国情缺乏足够的了解,该公司在战略制定方面明显缺乏深思熟虑,先是将公司架构“一国三公”,为了集权于亚太区,人为地割裂中国市场;随后,又企图克隆IBM模式,大搞行业市场拓展,而不顾自己人才流失,以及行业顾问缺乏的现实窘境;最近,听说Oracle中国又出新招,将中国的地区性业务交由上海统一管理,而原有的三大区则将业务重点转向行业市场。变化之快,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其次,在公司管理方面,陆试图将Oracle亚太区的做法全盘照搬到中国。但是众所周知,中国市场与Oracle亚太区所处的新加坡地区情况差异有天壤之别。简单地将国外的经验与流程引进到中国,未必能够发挥这些经验应有的效力。

  例如,该公司在ERP领域不加分析,将其钢铁行业解决方案交给其老牌代理汉普加以实施,结果在实践中,这些方案与中国市场情况相去甚远,与SAP的方案相比,毫无竞争力可言。最后,汉普不得不转而进入SAP阵营。而Oracle数据库的传统客户首钢、攀钢,在选择ERP产品时选用了SAP的方案。

  如果仅仅是一些流程和经验的问题,还比较容易解决,目前对于Oracle中国来说,一个尴尬而又危险的现实是,他正在逐步失去渠道的忠诚。

  按照该公司的理念,Oracle的成功依靠的是该公司强大的产品和品牌影响力。而代理商是一群依靠这种影响力挣钱的群体。

  不止一家代理反应,Oracle在处理与代理的关系时,经常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代理。例如,它不经与代理协商,便自己决定代理付款的规则,一会儿是90天的承兑汇票,一会变成60天承兑汇票,一会儿又变成每月一次付款,须知,与他合作的代理有的是上市公司,有的是国内颇有影响力的软件企业,人家也有自己的运作规则。但是,Oracle并不考虑代理的接受程度,只管我行我素。

  由于在日常合作过程中缺乏沟通,Oracle与多数代理之间缺少足够的信任度。而像“三不管条款”这样的霸王政策也越来越遭到代理的反感。

  如果仅仅是一些情绪上的不快,也许还不难化解。只要有了良好的渠道政策,能够让渠道伙伴真正赚到钱,代理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Oracle中国的失误在于:在过去几年中,它的渠道政策充斥着短视和对渠道利益的损害。

  从早期的全力依靠代理,到后来旋风般的渠道压缩;从ERP领域的大干快上,到具体支持手段的空洞匮乏;从合作过程中的转嫁风险,到眼看代理利益受损,却独善其身冷酷旁观。

|!---page split---|  正是这种冷冰冰清醒计算利害得失的态度,使许多曾经忠于Oracle,并与之合作多年的伙伴心灰意冷(包括ERP领域的汉普、汉得、毕博,以及过去一年中转投SYBASE的数据库代理),转而投向竞争对手的阵营。对于Oracle中国而言,近年来开拓新市场乏力,业绩长期停滞不前,与此绝非毫无关系。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在中国,厂商一旦失去了渠道伙伴的忠诚,无异于自毁长城!

  客观地说,在过去的两年中,陆纯初一直致力于Oracle中国的变革,希望在中国建立起国际标准的企业运作模式。

  但是,假如Oracle中国的决策者们脱离现实,无视国情,闭门造车,将美国与新加坡的经验生搬硬套克隆到中国,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附录:文章相关名词注释

  压货:所谓的压货,指的是代理商在未与用户签订最终合同时,就提前向软件厂商下单订货。与大部分的管理软件公司一样,Oracle在销售过程中也存在“压货”问题。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其产品的销售特点密切相关。软件可以由公司直销,但是往往要通过渠道去实施。软件公司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业绩指标,有时会在没有和客户签署合同时,就要求自己的渠道以客户的名义先行垫付款项,买下软件。虽然最后软件通常还是能够卖给客户,可是一旦出现意外,渠道伙伴的资金就可能片甲不回。

  更名:Oracle卖出去的每一套数据库产品,都只有一个用户名,代理无法将用户名为A的产品,卖给B用户。因此,如果代理为A用户压货的业务落空,假如Oracle不为其做更名,所压的货物将无法卖给其他用户。)

  三不管条款:2002年5月,Oracle中国公司出台了关于Oracle合同的几点声明。在声明中,该公司宣布,在与代理签订合同方面,该公司做出以下补充规定:

  1、代理向Oracle中国下单后,即无权更改最终用户的名称、最终用户的指定用户数;

  2、代理不得将全部或者部分的产品使用权转让给“Oracle合同”中指定的最终用户以外的任何第三方;

  3、代理一旦向Oracle下单,该订单即不能够撤销,既不能要求Oracle中国替换产品,也无权要求Oracle中国返还货款。

  换句话说,三不管条款的意思是,只要代理向Oracle下单,无论发生任何情况,Oracle都将不承担责任,所有的损失将由代理承担。现ORACLE公司靠其品牌留给代理商的利润是百分之几,如果一旦有风险,损失的是百分之几千的利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1012.html

更多阅读

造梦西游3大闹天庭篇BOSS易爆点大揭密 造梦西游2易爆点

造梦西游3大闹天庭篇BOSS易爆点大揭密[说明:以下易爆点是以幸运值18(满足各大玩家的要求)为基础的。造梦西游3大闹天庭篇BOSS易爆点大揭密——工具/原料造梦西游3造梦西游3大闹天庭篇BOSS易爆点大揭密——步骤/方法造梦西游3大闹天庭

去黑眼圈最有效的方法-实战大揭密 如何去黑眼圈最有效

去黑眼圈最有效的方法-实战大揭密——简介 很多姐妹都有不同程度的黑眼圈,但就是不知道黑眼圈是怎么形成的,更加不知道怎么样去预防和去除,以至于黑眼圈越来越重,给工作、生活造成不小的烦恼;本人专业从事去黑眼圈的工作,有过1200多例的临

声明:《甲骨文中国公司 揭密甲骨文公司(中国)人事动荡内幕》为网友笙歌白云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