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亚洲出发



  NO.8 比亚迪电池掌门人 王传福 

 

  在手机电池领域内还在拼命挤压王传福的竞争对手,会让王传福在汽车领域如愿以偿,并再续不败的传奇神话吗?

 

 比亚迪:亚洲出发

  王传福似乎又赢了一把。

  2005年2月,原本想挫一挫后起之秀比亚迪锐气,并企图除之而后快的全球充电电池厂商老大三洋公司,花了漫长的两年多时间,苦于难以找到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比亚迪有罪,不得不放下架子,主动向比亚迪抛出了和解的信号。

  比亚迪特色

  比亚迪的出现,确实让三洋很头痛。

  1993年,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从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得知日本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中国电池企业的一个黄金机会,决定马上生产镍镉电池。

  1995年,王传福成立深圳比亚迪公司。但终究是白手创业,对要花千万元的生产线王传福无能为力。他干脆凭借技术,自己动手做关键设备,然后把昂贵的生产线肢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且便宜又实用的工序。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化流水线成就了一种“具有比亚迪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比亚迪每支锂电池的生产成本只需1.3美元,而最大竞争对手三洋的成本是4.9美元。

  凭借巨大的成本优势,比亚迪先后拿下台湾大霸、日本NIKKO、飞利浦等厂商的大额订单。近几年又与摩托罗拉、诺基亚以及国内新兴的波导、TCL等手机厂商的合作,更使得包括三洋在内的日本电池厂商,基本被比亚迪挤出了中国手机市场,而且比亚迪还深入到了日本市场,抢起日本电池厂商的饭碗来。

  面对比亚迪的步步紧逼,三洋试图用专利大棒打压比亚迪。

  2002年9月,三洋气势汹汹,将比亚迪以及其分公司比亚迪美国告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方法院,指控比亚迪侵犯包括“锂二次电池”及“确保保护性电路可靠性的电芯”两项专利。诉讼的主要对象是面向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锂离子充电电池。涉及的专利诉讼要求禁止比亚迪向美国出口及在美国销售比亚迪公司的锂离子充电电池,并且赔偿损失。

  但在长时间的取证中,三洋虽费尽心机,但毫无实际性进展,加之比亚迪对三洋的索赔要求提出的抗辩和反索赔,使得三洋不得已主动妥协,撤消其对比亚迪的侵权诉讼。2005年3月,比亚迪和三洋双方签署正式和解协议。

  兴奋剂

  目前在镍镉电池领域,比亚迪全球排名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比亚迪已成为与老大三洋、老二索尼比肩的全球第三大电池供应商。

  电池领域赢得的辉煌业绩,好像成了王传福进军汽车业的兴奋剂。

  2003年1月,王传福以2.7亿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权,高调进入汽车行业,企图致力于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与生产,用电池产品的利润来支持发展汽车业务。“面对一块每年增长60%以上的肥肉,谁不想吃。”王传福说,“中国的汽车市场非常大,中国有几千万摩托车用户,有4亿个自行车用户,5年10年后,这些人也许就是汽车用户。”

  对王传福的壮举,投资银行和基金经理在一开始喝的却是倒彩:秦川汽车竞争力并不足,比亚迪收购价格过高,且与比亚迪的主营业务还不相关。摩根还将比亚迪的评级由“买进”改为“卖出”。同时,香港股市反应剧烈,比亚迪的股价连跌3天,由18港元跌至12港元。

  但这跟王传福造车的决心似乎丝毫不相干。王传福一边追加投资,增持秦川汽车的股份至95%,一边将秦川汽车更名为比亚迪汽车,并成立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组建汽车研发队伍。结果,比亚迪股票大跌之后疯狂反弹,一度走高至23港元,社会上关于比亚迪造车的舆论转向利好。

  事实上,王传福也在用业绩说话。在被收购前的2002年,秦川“福莱尔”销售1.7万辆,收入7亿元,但是利润仅有78万元;收购后,从2003年4月到年底共销售1.5万辆,全年营收5亿元,利润却骤升至1000多万元。即使在行业整体降温的2004年,销量下降到1.48万辆,营收近4亿元,利润也达到了3800多万元。

  每卖出一辆“福莱尔”,比亚迪平均只收入2.6万多元,却能保证2560元的利润。和以前相比,单车利润上涨了50倍。这似乎为王传福的造车之梦开了个好头。

  再续传奇

  2005年9月初,比亚迪与马来西亚的一家公司签署协议,将每年向马来西亚出口超过3000辆的福莱尔整车和比亚迪F3整车。这并非马来西亚国家汽车制造商Proton愿意看到的。前一段时间,曾担任Proton顾问的前总理马哈蒂尔,促请马来西亚政府限制中国汽车的进口,希望以此来保证马来西亚本土汽车企业的市场份额,好别让难以打入外国市场的Proton蒙受重大损失。

  或许,马来西亚开始感到了来自中国比亚迪汽车的威胁。

  不过,凭常规动力汽车赢得业绩并拓展海外势力范围,比亚迪虽略有作为,但这可能并不是让王传福感到引以为豪的精彩故事。王传福的美梦是要把比亚迪公司打造成为世界上电动汽车的头号生产商。

  “就常规动力汽车而言,中国和国际的差距还比较大,但是在电动车技术上我们反而领先。”王传福很是自信,“因为我们进入汽车行业主要是造电动车,而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电池是我们最擅长的,所以我们坚信能把比亚迪先进的低成本高品质制造模式向汽车业移植,使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汽车竞争格局将有大变动,在国际电池生产巨头面前由压抑而至扬眉吐气的历史将会在汽车业重演。”

  只是,自信跟实力并不是等价的。尽管比亚迪电池造得很好,造电动汽车也能很好地利用自己在电池领域的资源优势。但是生产电动车要突破一系列技术上的关键问题,就需要在研发上的投入和实践,何况电动车的市场还远没有到来。

  更要命的是,目前我国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法规甚至连目录都上不了。上不了目录,等于拿不了“准生证”,这对比亚迪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所造成的麻烦可想而知。

  当然,根本问题是品牌。在国内很少人知道比亚迪的很多故事,尤其是立竿见影式的广告和满大街跑的比亚迪。就像很多江湖中人都知道金庸小说中的胡琴是潇湘夜雨莫大先生的随身至爱,但却并没有几个人真的见过莫大先生一样。在汽车市场拼杀中,品牌有很强的感召力,能吸引更多的消费,所以“品牌发展道路”其实更是王传福所期待和努力的方向。

  可是,在手机电池领域内还在拼命挤压王传福的竞争对手,会让一直顺风顺水的王传福在汽车领域如愿以偿,并再续不败的传奇神话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1525.html

更多阅读

比亚迪:用技术和“世界”谈谈

     2013年9月10日,比亚迪带着以“科技.驭变非凡” 的主题在深圳召开了比亚迪世界级技术解析大会, 用全新的理念与思维解读了比亚迪在技术领域的成 果,“掌门人”王传福更是带着前瞻思维与独特的 眼光,欲与这个世界谈谈。  “双

比亚迪:归零

     处于深度调整期的比亚迪,近期连续用一连串的手法宣布其“世界第一”的目标从未改变。只不过,在实现更大梦想之前,王传福领导下的比亚迪选择了归零。  4月10日,经历了裁员风波和经销商退网事件的比亚迪总裁王传福,首次携一众

比亚迪:山寨王的冬天

系列专题:山寨文化凶猛     比亚迪自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以后,发展极为迅猛,其看家之术主要有两条:一是采用逆向研发做山寨产品;二是垂直整合产业链以达到低成本生产,以所谓高性价比汽车占领市场。  从历史和国际上看,汽车产业的成功

比亚迪:“破茧”难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尽管巴菲特还坚定地表示会继续持有,但这支昔日的概念股已然成为“烫手山芋”。这个时候,王传福领导下的比亚迪,不仅需要信心,更需要耐心。  和广汽在股票市场有着类似的经历,回归A股市场才一年的比亚迪,35.55

声明:《比亚迪:亚洲出发》为网友孤单会说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