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丙驹 胥平
题记
对于道光廿五,人们并不陌生,就在8月16日,本报刊发了辽宁省企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评估公示报道,道光廿五无形资产总计为人民币5.0129亿元。显然,相对于我国顶尖企业的上百亿元的品牌价值来说,5亿元确实算不了啥。但是,巨人也是从小孩子长大的。一个只有几年时间成长起来的品牌,5亿元应该是金灿灿、沉甸甸的。
商场如竞技场,百万体育大军争夺的目标就是奖牌;然而奖牌终究稀少,能登上冠军宝座的更是寥寥无几,但选手们依然前仆后继,不畏挫折。原因只有一个——赛场上没有永远的冠军。
这其实也是一种企业家精神。
市场经济对于企业而言,只有优劣之分,并无先后之说,其关节在于方向和办法。后入场者虽然不占先机,但有前车之鉴,因此往往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所以胜出的几率照样很大,中外企业不乏其例,关键在于自己的信念和决心能否持久,这就需要超常的耐心和韧劲了。辽宁道光廿五集团所走过的路或许能证明这一点——尽管他们的奋斗目标——打造中国的路易十三还要走很长的路,但他们始终在一步一个脚印踽踽前行而不言放弃。
浴火重生
张广新是1994年3月16日接任锦州市凌川酒厂厂长兼党委书记一职的。他是由知青返城后进这个厂当工人、技术员、技术副厂长后调至锦州市轻工局任副职领导。几年后,他又回到了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老家”。
据现存的实物以及文字记载,凌川酒厂的前身为“同盛金”烧锅,创办于清朝嘉庆6年(公元1801年),同盛金烧锅持有清朝政府特许证明——“龙票”(户部所颁执照上有龙形图案),再加上同盛金白酒采用满族传流工艺酿制,故被列为朝廷贡酒,人称“皇封烧锅”。解放后,同盛金收归国有,更名为凌川酒厂。
凌川酒厂当时在白酒界颇负盛名,是国家专款扶持的全国麸曲酱香型白酒研发、生产基地,故朱德元帅1964年特为凌川酒厂题词:南有茅台,北有凌川。往前追溯,1926年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督建葫芦岛军港时,同盛金老板孟积善奉上好酒慰问将士。张学良饮过后连称好酒,并挥笔写下了“酒中仙”条幅回赠致谢。现朱总司令和张学良手迹均藏于厂里。从1952年起,凌川白酒先后出口俄罗斯、法国等地区,被国务院指定为国庆十周年庆宴酒。从1963年至1998年,凌川白酒5次蝉联国家优质银牌奖……
昨天是美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张广新接手的是一个欠债3000多万元,账面资金仅存1002元的已经资不抵债的企业。工厂生产时停时续,几个月开不出工资,近千人的厂跑得只剩下百十来号人,生产资料损失严重。用工人的话说:两个人抬得动的东西都没了……凡是值点钱的东西全被偷的偷、卖的卖了。整个厂区衰败凋零,车间里居然杂草丛生,蜘蛛网成片……唯一不致人饿死的,是东挪西凑或贱卖一些存酒给职工发点生活费。回忆当时情景,张广新说只能用4个字表达:震惊!痛心!
治乱须用重典,一系列整改措施开始出台。针对有些销售人员钻企业管理混乱的空子,将货款压住不交回厂里的情况,张广新上任不久下达了第一道死命令:半个月之内必须回款30万元,结果回款60万元……
针对当时厂里很多东西被偷拿的情况,第二道命令现在看来也颇具特色——“同志们,我们是法治国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企业是大家的。以前有谁借了厂里的东西,请于×月×日前归还,厂里绝对既往不咎……”一个“借”字,真个儿收回了一些东西。
命令接二连三地下达,但并不是所有命令都能畅通无阻。根据张广新提议,厂里决定将近万瓶已检测出有少许沉淀物的库存酒倒掉。但工人们抱着一团,愣是不执行。“削价处理还能赚几个钱……要嘛分给大伙……”张广新赶到现场苦口婆心做工作,给他们讲壮士断臂的道理:“锦州人为啥不喝锦州酒,就因咱们酒质量不过硬。咱今天这么做,就是要告诉大家,从现在开始,喝凌川酒是有质量保证的……”看着白花花的酒倒进下水道,有的职工心痛得落泪了。
张广新苦苦思索企业突破之路。他决定自任销售科长,发动厂领导带头,搞一次销售和宣传相结合的远征。但方案一提出来,就遭到反对:我们是名牌企业,这样走街串巷层次太低,有辱尊严。
性格一向温和的张广新给激怒了:“这个时候了还讲什么尊严!就差跪下求贷发工资了,这算尊严吗?整天提心吊胆,躲着那些要债的人,还算尊严……”
一席话说得那位副厂级干部低下了头。其实厂里的境况他是清楚的,随着凌川酒厂的复苏,几个月来债主们把张广新给缠得死去活来。讨债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的躺在办公室不走,有的当众向他撒尿,还有的扬言纠集黑道上的人要将他“劈”了……最终张广新熬了过来。诚信为他赢得了时间和信誉,后来这些人当中有的还成了厂里的长期客户和合作伙伴。当然这是后话。
严冬降临,寒流阵阵袭向东北大地。张广新率领30多名热血男儿,驾着十几辆租来的大卡车,开始了首次远征。这时有的家庭开始购置烟花爆竹等年货了。
宣传促销车队到各地或摆摊设点、或集中销售,他们虚心拜访新老客户,散发新产品资料和意见卡,然后将信息及时反馈回厂以作改进和调整……
张广新坚决拒绝了大伙儿对他的照顾,同大家一起睡八元大炕,吃一元一顿的伙食。时任厂里总工程师的谭兆美说:“别的厂长大鱼大肉还嫌腻,我们厂长冻得嘴唇裂口起泡,连开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拿着传单向行人不停吆喝,真令人心酸……”
初战告捷,10多辆大卡车的货卖光了。职工们开始重新认识他们的厂长,而张广新认为重要的是大家开始转变了观点,重新认识了市场,找回了信心。
此后宣传队模式延续了一两年,足迹遍及东三省70多个县市,还延伸到了华北平原。其影响开始波及山东、河南………
此一案例应该称得上道光廿五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张广新对此不以为然:“这是给逼的,是低水平的竞争………”话虽如此,但翻开当时的卷宗,张广新的许多格言却令人备感亲切和真实,带着那段时期的鲜明烙印。
试摘几段如下:
市场战略:插进一根针,撬开一条缝,占领一大片;市场形势好时不当大爷,不翘尾巴。市场形势不利时,会争取用户,会当“三孙子”。
经营策略:比我好的迎头赶上,一定要超过它,不如我的分毫不让,始终要压着它。
经营宗旨: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变名牌为民牌。不怕苦,怕亏损,变银牌为金钱。
等等不一而足。
数据显示:1994年凌川酒厂当年扭亏为盈,实现销售收入1619万元。税金188万元,利润275万元。1995年实现销售收入5155万元,利润590万元。职工们拿到了全额工资和久违了的奖金。离岗、下岗的职工大部分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古老的凌川酒厂得以浴火重生,焕发生机。
铸造品牌
“人自助,天助之”。1996年6月9日,凌川酒厂载入了历史,一个新的白酒品牌开始诞生,它就是今天的“道光廿五”。
1996年6月9日,凌川酒厂老厂区搬迁时,偶然发现并发掘出穴藏于地下152年清道光乙巳年(道光廿五年,公元1845年)4个木酒海(古代贮酒容器),内贮贡酒约4吨。省上以及北京来的大批考古专家和历史专家等云集锦州考察、鉴定。科考成果结论出来后,专家将此批穴藏贡酒取名为“道光廿五贡酒”。从这开始,张广新的脑海里就形成了要将道光廿五做成企业总体品牌的构想,也是从这天开始,道光廿五改变了他的生活,溶进了他的血液,真正使他达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忘我境界。
道光廿五的出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1998年1月,锦州市人民政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道光廿五新闻发布会暨汇报会,国家领导人题辞:法兰西有路易十三,中华有清道光廿五。1998年8月21日,国家文物局下发[1998]622号文件,就道光廿五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作了专门批示。同年7月,英国伦敦吉尼斯总部颁发证书,道光廿五以“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数量最多,穴藏时间最长,且能饮用的白酒”列入吉尼斯世界大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99年10月26日,由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主办的道光廿五贡酒专场拍卖会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百斤贡酒拍出了350万元天价,这在我国酒文化史上也是开天辟地的。同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出土的木酒海以及部分贡酒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这也是上世纪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最后一件文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张广新亲自主持和参与的科技攻关活动中,历经一年有余,通过近200次实验,终于在2000年9月7日由国家经贸委组织召开的《中国惟一满族传统酿酒工艺鉴定暨“道光廿五、酒中仙”新产品科技成果投产会》顺利通过。它既是道光廿五系列产品进入市场的“执照”,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凌川酒厂产品竞争力。同年9月8日,辽宁道光廿五集团正式挂牌。同年11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道光廿五酒中仙为“中国白酒新秀著名品牌”。2001年9月,道光廿五与茅台、剑南春等并列成为“中国十大文化名酒”。2003年3月26日,道光廿五贡酒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产地域保护序列。同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嘉德公司在广州举行专场拍卖会,道光廿五梅开二度,93公斤贡酒惊爆558万元天价。在这一系列的成绩背后,无一不浸透着张广新的心血和智慧。
剩者为王
十年来,道光廿五集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破旧办公楼已被现代化高标准的崭新的商务大楼取代,新的生产线以及花园式的工厂无处不充满了盎然的生机。企业产值、利税以年均30%递增,固定资产逐年增值。企业连续7年在锦州市工业企业排行榜中位居前6名,成为辽宁省纳税大户200强之一和省文明企业,跻身中国白酒行业综合效益30强,当之无愧成为东北白酒领军品牌。去年3月,道光廿五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成为继“辽沈战役纪念馆”之后又一张锦州靓丽的名片。从今年8月开始,以同盛金烧锅为原型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关东英雄》陆续开始在全国各地播放,它标志着道光廿五的企业文化建设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尤为可喜的是,新一代道光廿五人在开始成长起来,一些德才兼备的年轻人开始走上领导岗位,初步实现了企业提出的推动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构想。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则只能是大浪淘沙,剩下的才是精华。
“创名牌不易,保名牌更难”。张广新由衷地说。他认为当今时代,品牌的消亡速度远远大于新创品牌的速度。他经常告诫企业年轻干部,希望他们在实现“创业、发展、成功、再壮大”的企业总体战略下,继承和发扬道光廿五大无畏的艰苦创业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胸怀大志,为打造中国的路易十三而努力奋斗。如是,才无愧于祖先们留下的“道光廿五”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摘自《经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