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策略 跟随策略的实施条件与实践



    明晰竞争跟随的条件

    实施整合资源的跟随

 

    在经典的营销理论中,市场跟随战略一般分为三类。但是在我们的营销实践中,往往会有很多企业,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采取“跟随战略”,但是出发点和归结点,都和典型论述有所不同。他们在现阶段没有能力做行业领导者,或者挑战行业领导者,但是其目的是取行业领导者而代之,或者至少在某些区域或领域成为领导者。因此,他们在做“跟随者”的同时,还会不断的采取一些手段,时不时地向行业领导者发起“攻击”,逐步地方蚕食领导者的势力范围,甚至会声称成为领导者。这样的跟随者战略,我们形象的将之命名为“竞争型跟随者”战略。

 

    采用“竞争型跟随者”战略的企业,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类:其他行业的领导者,由于多元化发展要求,在进入新行业的初期,跟随新行业的领导者,但是随时准备取而代之,成为挑战者;行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希望通过跟随来缩短和领导者的距离,因而采取竞争型的战略,达成竞争优势的转换;处于跟随者地位,但又希望在某些细分市场成为领导者的企业,通过主动的竞争来获取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不难看出,所谓的竞争型跟随,只是企业在从“跟随”向“挑战”战略转化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采用“竞争型跟随战略”的企业,其实目的非常清楚,采取的跟随策略就是为了最后的竞争(决战)。

 

    不难想象,对于“竞争型跟随者”,现有的行业领导者必然会高度重视,更会利用现在自己的优势加以无情打击,很多竞争型跟随者“出师未捷身先死”。竞争型跟随就像伊甸园的苹果,诱人,但是充满了危险。

 

    能否实施竞争型跟随战略,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同时,能否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达成竞争优势的转换,是实施竞争型跟随战略成功的关键。

    行业要有一定的成熟度,要有可以跟随的“目标”

    采用跟随战略的一个前提,就是行业要相对成熟,有一定的垄断度。

 

    过于初级的完全竞争市场,其实反而无法采取跟随策略——首先是不知道该“跟随”谁,行业中都是小不点,所谓的领导者其实也只是“乱世”里面的草莽,自己都不知道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如何跟随?(当然有国外的例子可以学习,但那是“追随”而非“跟随”了)。其次,不成熟的市场竞争秩序也很混乱,企业随时要应付不知道来自何方的“流弹”,很难安心培育市场。在这种市场中,考虑的不是“跟随”,而是如何尽快“占山为王”。

 

    有了相对成熟的市场,还要有可以“跟随”的对象。跟随其实就是“对标”,对标的最大好处,一是在于有可以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在那里,跟随者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可以减少前期的摸索,毕竟同样的市场有很多经验是可以借鉴和复制的。二是当紧紧跟随一个行业领袖的时候,已经在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了。借助跟随和一定的挑战,企业可以寻找到“一举成名”的捷径,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本万利的好事。但是,这样的捷径充满危险,而且绝对不能透支,过早的“竞争”和“挑战”,可能会毁掉一个本来有希望的企业。

    麦当劳是全球著名的快餐企业,响当当的名气,自然是想一战成名的竞争者梦想的挑战对象。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来自河南的“红高粱”在“模仿”和“研究”麦当劳之后,打出了挑战麦当劳的大旗。红高粱一方面巧借当时最红的《红高粱》电影之名,另一方面利用“民族企业”概念,号称“麦当劳走到哪里,红高粱开到哪里”,一时间也是风生水起。由于红高粱在硬件、软件上都远没有具备一个合格的“跟随者”条件,这种过渡透支竞争资源的做法,使其很快销声匿迹。

    产品具备形成差异化的条件

    要采取“竞争型跟随”战略,首要的是能够在产品的硬件或软件上形成差异化。由于领导者具有先入优势,消费者认知度高,如果跟随者的产品没有自己的特色,最后只能被掩盖在领导者产品的阴影里面,所谓的“竞争”必然成为一句空话。

 

    海尔进入彩电行业的时机并不好,经过十几年的市场竞争,长虹等产品早已为消费者耳熟能详,多次的价格战也使得海尔不能靠低价取胜——何况低价对于海尔品牌会产生伤害。海尔电视借海尔冰箱的广为人知的“优质”概念,大打服务牌,每一个购买海尔彩电的消费者,都会得到不厌其烦的多次电话追踪服务,甚至如何调节电视都有人多次教你。形式的烦琐造就了消费者对于海尔电视“物有所值”的印象,依靠服务形成“个性”,海尔彩电很快占据一席之地。

 

    产品的硬件形成差异化,当然是对于竞争最有利的支持,企业在选择战略的时候,就应当对于产品有长期的规划。但是,很多时候,一个营销人往往会面对一个已经成形、同时具有优点和缺陷的产品,没有办法改变硬件。同时,从技术层面来看,很多产品要真正形成技术和功能的“革命性”差异,是非常困难的。

 跟随策略的实施条件与实践

 

    产品“软件”的差异化,相对容易形成,也给营销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们知道,消费者真正感受到的“产品”其实包含很多层面,产品的物质属性和功能属性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通过赋予产品更多的“价值”或者“个性”,将跟随者同领导者以及其他企业有效区隔,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是采用竞争型跟随战略成功的关键。

    对于市场和消费者进行了细分和重新组合

    竞争型跟随不是简单的跟随,也不是现阶段的挑战者,因此,完全正面的和行业领导者发生冲突的危险时刻存在。虽然很多竞争型跟随者最后可能发展成为挑战者,现阶段最好的办法,还是继续在差异化上做足文章,对于消费者和市场细分,是实现差异化的重要方法。

 

    联通在出世之初,占尽天时与人和。所谓天时,是联通起步采用的技术具有领先性,从G网变为C网,先进技术、绿色、低辐射等,形成了产品的差异化;所谓人和,就是当时很多人由于不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官商做派,希望支持一个可以治衡的竞争对手。联通自然也是雄心勃勃,竞争势头强劲。

 

    而联通采用的跟随战略在定位上出现了问题:既然是高技术的“绿色”手机,当然应该定位在高端用户,因而采取了开发高端用户为主的策略——殊不知高端用户是对于通话质量和网络覆盖最在意的,这恰恰是联通的死穴。其次,主打的C网手机器式样既少且贵,高端用户将手机作为“饰品”的需求不能满足——直到联通自己采购手机促成手机生产之后才有所改变——大好时机从手中流失。

 

    今天的联通最后采取的还是最原始的一招——低价策略,从而引发了通讯费用的一场大战。虽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是好事,但是从联通营销的角度来看,联通的跟随策略是不成功的,成为挑战者的那天,渐行渐远。

 

    在中国做市场,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那就是人口基数足够大,很多细分市场实际上已经足够大。在对自己的产品做足差异化之后,应当对于市场做足细分(在实际操作中,产品的差异化和消费者、市场的细分,实际上是经常混在一起,没有前后之分的),而市场细分核心在于消费者的细分。实施竞争型跟随战略的企业,姿态必须放得更低,才会更加贴近消费者,了解消费者并最终取悦消费者,找到一个可以形成竞争优势的细分市场。这样跟随者可以进退自如:进可以发起挑战,退可以结网固守。划分细分市场有一定的原则:这个市场要么不够大,不至于引起领导者的“食欲”,要么跟随者在细分市场上具有技术优势、先入优势,甚至是无利可图的优势,构建一定的壁垒进行保护,使得领导者觉得代价太大而放弃。

 

    最好的壁垒当然是竞争型跟随企业在某个细分市场取得领先地位,而最多的企业最习惯采取的是低价策略,由于跟随减少了很多开发性的投入,较薄的利润虽然艰苦,但是可以活命。

    在积累好资源之前掩饰战略意图

    采用跟随策略本身是具有危险性的,竞争型跟随更是危险重重,过早暴露竞争意图,容易引起领导者的“警觉”,而这时候双方的实力差距甚大,领导者的反击,对于跟随者可能是致命的,所以说,竞争型跟随实在有些“虎口夺食”的味道。

 

    蒙牛和伊利的竞争,注定要成为营销学一个经典的案例——其中有太多可以研究和借鉴的内涵。从竞争型跟随的角度,也值得研究。

 

    蒙牛的创始班子基本来自于伊利,而起步的地点又同在一城,人际关系的微妙和地域的局促,对于蒙牛非常不利。也许正因为来自伊利,蒙牛对于伊利的心理掌握很准,在创业初期,主动提出做“内蒙古乳业第二”的口号,甚至在产品包装上打出“向伊利学习”的“口号”,“忠实”的站在位于第一的“伊利”的身后,表面的谦虚实际上是加塞的成功,一起步就站到了内蒙古其他乳业品牌之前。

 

    蒙牛的出现绝对不会让伊利感到开心,就算做第二也不是伊利乐观其成的事情,所以蒙牛又建起一个保护壁垒——“打造中国乳业之都”。既然是乳都,只有伊利一家不大好看,总要有几家才能算的上“都市”,再加一个保护伞。巧妙地把地方政府对于经济发展政绩的要求,变为自己的护身符,也让伊利一时间投鼠忌器——中国的市长很多时候比董事长更加有力,更何况乳业之都何尝不是伊利的梦想?

 

    跟随、竞争的结果众所周知:在液态奶市场,蒙牛占有率第一,伊利第二;冰淇淋市场,伊利第一,蒙牛第二。巧妙跟随和市场细分的结果,成就了今天的蒙牛。

 

    实行竞争型跟随策略的艺术性在于掌握好跟随的节奏和距离,领导者虽然感到不舒服,但是大加讨伐好像既顺还损害既得利益,又有牵扯甚广,从而赢得实现竞争优势发生转换的时间和空间。

    找准优势转换的机会,实现以跟随为主向竞争为主的转换

    不是所有的竞争型跟随都是以挑战领导者为终极目标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资源相对不足,或是多元化进入其他行业的新进入者,竞争性的跟随其实只是“以攻为守”,目的在于扰乱领导者的步骤,求得跟随地位的稳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和领导者的某种程度的“同盟”关系或者是“默认”关系,会对于跟随者非常有利。我们在考虑追随战略的时候,不仅要从自身考虑,也要从对手考虑——很多行业领导者,其实是需要有一点规模的跟随者的,这样才能维护一个市场的基本稳定,维持必要的价格和利润,完全没有中间追随者的市场,往往会非常混乱,对领导者的利益是一个侵害。不同市场之间“领导者”和“追随者”的相互满足,可以较好的维持市场和利润水平。

 

    当企业把挑战作为终极战略目标的时候,从竞争型跟随者变为挑战者,需要找准时机。一般来说,任何行业领导企业都有弱点,但是不是所有的弱点都是可以进攻的,只有可以实现领导者与跟随者之间资源和竞争实力转换的弱点,才是可以进攻的弱点——否则,敌死一千,自伤八百,不是真正优秀的营销战略。实现转换的机会往往会是如下的情况:

 

    行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导致行业重新洗牌。近年彩电行业经历了CRT、背投、平板(还分为等离子和液晶)几次变化,行业领导者如长虹等耽于传统优势产品,原来濒于失败边缘的厦华、SVA等企业在细分市场找到了挑战的空间;

 

    消费者喜好发生变化,领导者反应不及。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消费者判断产品优劣的标准从“豪华”转变为“节油”,为日本汽车进入欧美市场提供了机会;

 

    雅士其实是广告公司,也做一些产品销售代理一类的业务。广告人的精明让雅士看到方便粉丝的市场前景。但是这个领域有一个强大的领导者——光友,他具有生产技术和品牌知名度的优势。同时,在粉丝的餐饮行业也有一个强大的领导者——双流白家地产小吃,其白家高记肥肠粉在四川家喻户晓,雅士的机会微乎其微。

 

    雅士巧妙的利用了“双领导者”的格局,在方便粉丝的技术上,紧紧跟随光友,甚至不惜采用“公布生产秘诀”的方式,将光友的看家本领归零;而在肥肠粉这个品种上,“冒天下之大不韪”抢注“白家”商标,挑起一场抢注官司,一下子靠近了白家高记肥肠粉。两面跟随的结果,是“雅士白家”在综合资源上形成了竞争的实力,在方便粉丝市场取得了和光友并驾齐驱的地位。

 

    行业领导者出现失误,大伤元气。春都一度是“火腿肠”的代名词,双汇只能做跟随者,在双汇等精心的“设局”以及春都多元化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双汇抓住机会,一举挑战成功,成为行业领导者;

 

    利用行业边缘不清晰,对于行业和产品进行“重新定位”,进而影响游戏规则,是挑战的一个捷径。

 

    人们常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从行业无名小卒,到跟随者,到竞争型跟随者,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一个成功的跟随战略,也一定是体系和资源综合应用成功的过程。

    作者系联纵智达高级资讯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512180.html

更多阅读

王铁生.我的基本人生观与实践 人生观的基本内容有

王铁生.我的基本人生观与实践回顾过去的75年,我一生学习,一生打拼,一生探索。坚持与实践自己的人生观,即:理工为本,不从政,崇尚文化,创新向上,诚信做人,做个称职的工程师;坚持“实践第一,能力第一,成果第一”的准则,力求专业精益求精;做人要以水

论高校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1.高校英语自主学习的特

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 与顾客协商之后实施处理

    协商有了结论,接下来要作适当的处理。处理工作并不因与顾客的会谈协商达成共识而结束,这只是说明已经达到了解决的的阶段罢了。     究竟由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之前,做什么事?这些都需要明确确定。同时,要确认是否按照约定的

声明:《跟随策略 跟随策略的实施条件与实践》为网友兲茖噎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